- +1
面向2030:欧盟伊拉斯谟项目管理模式与发展新趋向
从1987年创设到2014年“伊拉斯谟+计划”运行,再到2021年起进入新的执行期,伊拉斯谟项目的运行管理模式几经调整升级,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人文交流领域的旗舰项目。得益于嵌入欧洲一体化和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与发展进程,伊拉斯谟项目的管理运行机制化程度高、子项目类型多样、发展议程适时更新、惠及范围广泛,因而影响力与日俱增。该项目从促进学习性跨国跨境流动、拓展伙伴合作关系网、推进高等教育能力建设等方面,多维一体地增强了欧洲教育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以内外联动的方式配合欧盟优先发展议程的落实推进目标。
“伊拉斯谟+计划”始于欧盟在1987年设立的“欧洲共同体学生交流项目”,以文艺复兴时期荷兰哲学家、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Erasmus)命名。截至2022年该计划历经35年的发展,已覆盖33个国家、有超过12.7万个教育机构和1200万名师生参与,是欧盟最具影响力的人文交流项目。在欧盟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伊拉斯谟计划”适时调整目标、更新内容体系和运行模式,通过广泛惠及人群、革新项目内容以及提升教育领导力等方式,来适应人文交流的新环境与欧洲的现实需要,在助推欧洲一体化认同、改善欧洲人力资本和增强成员国国际教育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优化:伊拉斯谟项目嵌入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历经了“伊拉斯谟计划”“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伊拉斯谟+计划”三个渐进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都由欧盟主导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原则和发展方向,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相关大型跨国合作项目,在全欧范围内制定了共同的教育文化政策和社会目标,增强了欧盟在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欧盟先后出台了《欧洲教育和培训合作框架2020》《欧洲合作框架联合报告》《欧洲培训战略》等战略性文件,加强欧洲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此推进欧洲一体化的高等教育区建设。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原有的“伊拉斯谟计划”框架与内容进行了改革和重组,将资助从原有的教育延伸至青年、文化、培训与体育等领域,旨在采取协同性的方案与行动促进人员流动[冯1] 增进对欧盟的理解与认同[冯2] 传播欧洲的共同价值观[冯3] 提高公民的跨文化理解力并促进社会包容和欧洲一体化发展。关于“伊拉斯谟计划”在1987—2020年执行期中的主要发展变化,可参见表1。
表1伊拉斯谟项目发展变化表(1987—2020年)
“伊拉斯谟+计划”第一个执行周期截止到2020年,预算为148亿欧元,用来资助2.5万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培育了350个国际联合学位课程,用以支持欧盟范围内超过400万人的流动与交流。计划的受众也有进一步拓展,除前期项目包含的高等教育外,中学、小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机构、学生工作机构和体育界的成员也能通过“伊拉斯谟+计划”获得奖学金或津贴赴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与前一阶段相比,“伊拉斯谟+计划”资助群体中超过75%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个非欧盟国家;且更加注重提升青年人就业能力,给儿童和青年提供了开阔国际视野的机会。在内容设置上,“伊拉斯谟+计划”注重对“欧盟主题”的国际话语塑造与建构,一方面通过设立与“欧盟主题”相关的子项目,资助人员流动、开展关于欧盟研究和提升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学术交流等活动,增进世界对欧盟及其高等教育情况的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注重项目在国际维度上的拓展,通过增加伙伴合作国家的方式,深化与欧洲以外国家在高等教育、青年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员跨境流动,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影响力的发展目标。
新一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台后,推动对“伊拉斯谟+计划”第二个执行期(2021—2027年)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加贴近欧盟的重大战略,增加了对涉及教育数字化、绿色环保等维度的项目资助,以配合《欧洲教育数字化转型(2021—2027年)》《欧洲青年发展战略(2019—2027年)》《欧洲绿色协议》等欧盟重大战略文件的落实推进。同时,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伙伴关系建设、“让·莫内项目”等不同层面上扩大交换范围、增加涵盖人群、调整重点资助领域等,从而对原有项目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升级。2021—2027年,伊拉斯谟项目的主要运行框架包括三个关键行动和“让·莫内项目”,对上一个执行期的行动框架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子项目类别、涵盖的政策领域及其内容构成等都有所更新(具体可参见表2)。
表2伊拉斯谟项目的主要行动框架及内容构成:2021—2027年
多维互动:欧盟伊拉斯谟项目的管理模式
在伊拉斯谟项目实践中,主要通过对联盟层面相关机构直接管理和对参与国主管机构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同时将来自多维度的行为体都纳入项目执行进程中。欧盟在伊拉斯谟计划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统一筹集和划拨项目所需资金,为计划的执行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二是负责计划的制订、修正、实施和评估等主要工作;三是构建伊拉斯谟计划的合作网络,加强与项目成员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机制与平台的联系与协调,为项目的宣传和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从项目管理机制看,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下设的教文总司和就业、社会事务与包容总司负责“伊拉斯谟+计划”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欧委会所属的欧盟教育、视听与文化执行署 (EACEA)是“伊拉斯谟+计划”运行的直接管理者和运营者,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执行主要依赖其成员国负责机构的间接管理,相关专业组织和专业联盟提供专业化支持,关于伊拉斯谟项目的管理运行框架可参见表3。
表3伊拉斯谟项目管理运行框架:2021—2027年
在国家层面上,成员国或项目合作伙伴国家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伊拉斯谟项目在本国的运行与管理工作,并根据项目运行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不同国家分管项目的主管部门略有不同[冯1] 非欧盟成员国主要通过设立伊拉斯谟项目办公室履行相应管理运行职能。在非政府组织方面,与教育文化相关的合作网络及专业联盟也为伊拉斯谟项目的运行提供专业支持,如律狄刻网络联盟(EurydiceNetwork)参与到项目合作框架中,负责对欧洲教育体系及政策的信息搜集与解读工作。此外,电子结对(eTwinning)、多语种、开放的会员平台EPALE、“欧元办公桌网络”(Eurodesknetwork)等涉及青年交流、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发展与经验分享的专题网络平台和工具也都被纳入到伊拉斯谟项目的管理运行体系中,为项目执行提供了专业性的发展支撑。
面向2030:欧盟伊拉斯谟项目的发展趋向
伊拉斯谟项目的发展演进是在欧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既有项目的运行实践和发展轨迹来看,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面向“全球维度”的持续转向。伊拉斯谟项目运行最初限定在欧盟范围内,随后在全球化和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呈现出由“欧洲维度”向“全球维度”渐进发展的态势,“立足欧洲,面向全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涉及国别范围和议题领域两方面。从2003年起,欧盟高等教育政策出现了向全球战略的转向,伊拉斯谟世界项目也在此背景下创设并运行,以内外联动方式“发挥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教育吸引力,使欧洲成为留学进修的主要目的地”。随着执行范围的拓展,方便参与该项目的欧洲公民在到世界各地学习进修的同时,还会为第三国的参与者到欧洲接受高等教育、了解欧盟发展现状与欧洲文化提供更多机会,进而推动实现欧洲教育政策的国际转移。在对全球性议题的关注上,绿色环保和数字化是当下欧盟施政的重点,新执行期的“伊拉斯谟+计划”更加注重教育要适应绿色与数字化转型进程,如在关键行动二的“发现欧盟”项目中,鼓励欧洲青年采用更为节能环保的方式参与研修;在“卓越职业中心建设”项目中,强调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设计的相关子项目,鼓励融入绿色发展元素,从绿色环保理念与知识传播、环保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项目设计。
二是合作伙伴关系网持续拓展。“伊拉斯谟+计划”项目强调继续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网,包括不断拓展与专业性强、国际影响力大的国际组织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还重视同小规模专业性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以体现项目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伊拉斯谟+计划”项目在落实过程中,重视拓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采取联盟的方式,发挥各领域国际组织的专业与平台优势来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开展与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增加惠及人群广泛且富有成效的教育交流项目,同时也利用经合组织在全球教育信息数据搜集、分析评估上的优势,为“伊拉斯谟+计划”项目的发展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撑。可以说,伊拉斯谟项目的管理运行已形成超国家层面与国家层面、官方层面与非官方层面所构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撑相关项目与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此外,新执行期内的项目更加注重交叉融合和协同共建,在注重学习性相关流动的同时,重视跨国和跨领域合作机制建设,推进伙伴关系网络搭建,项目方案设计都围绕促进欧盟优先发展事项的落实推进,多维一体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并维护欧洲整体的发展利益。
三是高等教育能力建设持续强化。伊拉斯谟项目创设至今,高等教育能力建设一直是其供给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注重高等教育能力建设这一趋势不断得到加强,欧盟寄希望于依托“伊拉斯谟+计划”,全面提升欧洲高等区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关键行动二中,推动大学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建立知识联盟,以提升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新执行期“伊拉斯谟+计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欧盟发布的《欧洲教育区建设战略框架》中,“伊拉斯谟+计划”作为实现“欧洲大学计划”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将进一步推动学习性的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合作,通过现代化的跨国校园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政策与标准的协同发展和能力提升。在欧盟2020年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依托“伊拉斯谟+计划”构建欧盟数字教育生态体系。在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线下跨国跨区人文交流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下,伊拉斯谟项目在外语教育及相关跨国交流合作平台与课题开展上,对线上线下资源与平台协同使用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在回应疫情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注重加快推进数字教育的生态体系建设。
结语
从1987年创设至今,伊拉斯谟项目几经调整与优化,业已成为欧盟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综合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欧盟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该项目在惠及参与者的同时也配合了欧盟各领域的大政方针及优先发展事项推进的发展需要。在对高等教育能力建设配套项目的支持、对学习性国际流动的重视及其对适应新环境所表现出的管理应变力与适应力等方面,伊拉斯谟项目较为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推进对外人文交流事业提供了“范本”。相应地,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与高等教育发展,中国也需要通过对现有人文交流项目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优化的项目内容、专业高效的项目管理方式和较为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来提升项目的执行质量,在充分调研与考察国情教情等区域国别环境的基础上,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发展战略,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体系建设。
本文系2022年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形势下中美语言文化交流的现状、动因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YH09C)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林迎娟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讲师;张地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原载于《公共外交季刊》2023年夏季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