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哲学家写给现代人的《庄子》入门读物
《庄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经典,其哲思宏阔深湛,文章“汪洋辟阖”(鲁迅语),在中国哲学及文学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历代注解《庄子》的著作汗牛充栋,庄子之学延续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直到今天,《庄子》仍充满魅力,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和研究。庄学不仅在中国本土源远流长,在域外也历史悠久,且呈兴盛之势。这体现出庄子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性。那么,是什么吸引人们阅读《庄子》?应如何认识庄子思想的特质和功能?南宋叶适曾以批评的口吻列举世人喜好《庄子》的四种情况:“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汩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水心先生别集·庄子》)意思是,喜好文章的人取用《庄子》的词句,求道的人想要领会其思想的微妙,沉溺世俗的人借助它排解负累,奸邪的人利用它满足欲望。叶适这番话原本是站在自己学说的立场上指责庄子之书“祸大而长存”甚至“亡天下”,意在排拒庄子,但是又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人们阅读《庄子》的动机,从而部分地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社会文化功能。
从历史上看,老庄思想在本土文化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涉及精神生活,也涉及社会生活,但其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是精神生活层面,且主要是哲学、宗教、文艺、社会文化批判和政治等领域。就庄子思想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在哲学、文艺和社会文化批判方面。这些影响或作用既体现在社会意识中,也体现在个体精神上,前者塑造人文社会思想和学术的特质,后者提供心灵安顿和精神超越的哲理依据和观念资源。庄子思想不仅在本土能够发挥这些功能,在域外也趋向于产生与本土相同的功能,这是由其特质决定的。近代以降,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庄子思想并未失去其生长的土壤,相反,它仍以新的形式发生着作用。总之,《庄子》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庄子的中国精神文化。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说:“由于它那芒忽恣纵的语言风格,以及高远深邃的思想意境,常被正统派视为异端邪说而遭扭曲,所谓消极、出世是常有的误解。但是我想,中国文化中如果欠缺了庄子的生命情调和美感情怀,那么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会成为什么样的光景?如果中国哲学只有孔孟之道,而欠缺老庄的哲学理论和境界,那么它会单调到什么样的程度?”既然庄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哲学、文艺和社会文化批判等方面,且包含社会意识和个体精神两个层次,那么今天我们阅读《庄子》时也应注重这些方面,注重其个体心灵安顿和精神超越的意义,并主要从这些方面评估它的价值。这样或许更能揭示它的正面意义,发掘它的现代性,而大可不必指斥其“亡天下”了。
蜂屋邦夫师所著《庄子:迈向超俗之境》正是这样一部注重从精神层面特别是个体精神角度把握和评估庄子思想的《庄子》诠释著作。在本书中,蜂屋先生明确肯定庄子思想在当代仍具有意义,并引用《庄子·齐物论》之语称其具有“酌焉而不竭”的价值。他指出,庄子思想的特点是“依据对天地自然之道的遵循,把我们的精神从世俗的种种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它“在深层次上支撑着不为社会所束缚的个体的精神生活”(见本书“前言”),这些实际上是他对庄子思想特质和功能问题的回答,而书名“迈向超俗之境”可以说是对其观点的凝练表达。这是此书的重要特点。
中国人研读《庄子》主要以本土的注释和研究著作为依据,这是自然的,但参照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庄子》研究成果无疑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更是庄学研究本身发展的需要。异域文化背景下文本解释的视角往往与本土不同,故能拓展视野,提供一种跨文化的比较,从而对庄子思想的阐释有所启发。庄学发展的实际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外庄学研究成果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著作被译介到国内,庄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世界性。日本《庄子》研究的兴起当不晚于9世纪末,一千多年来解庄者众多,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如武内义雄、森山树三郎、福永光司、金谷治、蜂屋邦夫、池田知久等,他们的著作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在日本现代《庄子》研究著作中,既有学术专著,也有面向一般读者的通俗性著作,《庄子:迈向超俗之境》即是这样一本通俗性著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本书依照《庄子》文本对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做了“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讨论”。蜂屋邦夫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老庄和道教思想的研究,是国际知名专家,在该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因而能做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非专业的读者也能顺畅地阅读专业学者高水准的《庄子》研究著作。无论是作为解说《庄子》的著作,还是作为当代日本汉学著作,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此书对中国读者来说都值得一读。
在本书中译过程中,除极少数地方根据中文版要求做了调整外,基本未做改动,以期呈现日文版的原貌。本书的脚注都是译者所加,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供读者参照的《庄子》和其它相关古籍的原文,还有一些是对原书中词句或相关事项的解释。在日文版中,对《庄子》原文的引用分两种情况:一是采取日语训读的形式读出汉文(即文言文),即在汉文上注训点并按日语的文法读出原句;一是将汉文转译为现代日语。在中译过程中,对于前一种情况,就将日语训读汉文复原为对应的《庄子》原文;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先将《庄子》原文的现代日语译文翻译为中文,再以注释的形式附上对应的《庄子》原文,以供读者对照、参考。希望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中国读者更高效地阅读此书。本书译文中如有错漏和不当之处,还请相关专家指正!
能将蜂屋邦夫师关于《庄子》的著述译成中文并出版,使更多的中国读者阅读和分享他对《庄子》的研究和思考,我深感荣幸!由衷地感谢蜂屋先生的信任和对翻译出版的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施萍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文为《庄子:迈向超俗之境》( [日]蜂屋邦夫 著,张谷 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5月版)一书译者序言,澎湃新闻经出版社授权摘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