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远山的呼唤: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展陈翔、朱顺林山水画

宗和
2024-06-18 17:2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远山的呼唤——陈翔、朱顺林山水画展”6月18日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对外展出。陈翔和朱顺林都是山水画家,在数十年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两位画家分别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之外,又各自在绘画理论、美术策展、古画鉴定等方面颇有建树。

“远山的呼唤——陈翔、朱顺林山水画展”现场

此次展览由日本千叶县日中友好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日本支社协办、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文化部、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公益社団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中国李可染画院、上海书画院、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为后援,共展出了近五十件山水画作品,充分展示了两位画家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陈翔山水画作

 

“远山的呼唤——陈翔、朱顺林山水画展”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展出现场

展览取名“远山的呼唤”,具有明显的象征指向。一方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因其对于复杂人性的细腻揭示而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关注;而陈翔、朱顺林的山水画不仅仅是自然山川的艺术反映,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更是在大自然背景下对于人性的艺术观照;另一方面,上海是一个没有高山大川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陈翔、朱顺林久居于此,深感现代都市钢筋水泥丛林和快节奏生活对人的压迫感,他们都力图在艺术中找回人类对于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身在都市,心在江湖,他们的山水画反映的既是远山对自己的深情呼唤,更是他们内心对于远山的无限向往。

陈翔山水画

陈翔山水画

陈翔和朱顺林都是山水画家,在数十年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两位画家分别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之外,又各自在绘画理论、美术策展、古画鉴定等方面颇有建树。

陈翔的画,总是青绿山水中,点缀一、二老头儿。方寸之间,满是文人意趣,微茫灵动,像是诗境。

陈翔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经长期从事《书与画》的编辑工作,也曾经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美术馆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在去年底在满六十周岁时卸任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但忙碌依然,包括策展“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大展”等一系列特展,他笑言,好在终于可以有更多时间从事喜爱的绘画了。

他的山水画以青绿见长,多依古人的诗意作画,设色绚丽典雅,构图平稳方正,注重意境的营造,宁静悠远,耐人回味。朱顺林长期从事书画鉴藏工作,他的山水画以水墨见长,泼墨淋漓,刻画细腻,茂林古木,崇山叠嶂,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陈翔山水画

在开幕式上,陈翔说:“我和朱顺林都来自上海,都对山水画情有独钟。我们都非常注重山水画的推陈出新,努力继承传统当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同样努力地在传统的基础上熔铸艺术个性,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当然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我们也各有不同的探索方向,我更多地偏向于青绿山水的研究,希望能够同时体现出文人画的优雅气质。我相信绘画艺术有超越时代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这种具有永恒意义的美让我深深痴迷。虽然山水画并不是自然的机械描摹,但是山水画确实是反映了人和自然的精神链接。尤其是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远离真正自然的人造环境,但是内心深处却依然渴望亲近大自然。这样的心情,我们可以在中国古代的山水诗中清晰地看到,而今天我们带来的山水画作品,正是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山水情节的遥相呼应。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把展览取名为‘远山的呼唤’的初衷。”

朱顺林山水画

朱顺林山水画

朱顺林是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副院长、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教师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新加坡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书画师、上海长三角教育发展中心书画研修所所长。朱顺林说:“今天特别激动,虽然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展出作品,但这次的展览与以往不同,我们带来了近年来精心创作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对我来说不仅是山川风貌的描绘,更是在精神层面上与大自然的对话。山水画正可以带我们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一个摆脱了世俗烦恼的艺术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关照自然、反省自己,也可以净化心灵、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陈翔、朱顺林的山水画继承了江南绘画的悠久传统,又融合了时代精神和个性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代都市人的艺术观、自然观。他们笔下的山川风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怡情养性、温暖心灵的感化作用,这对当代都市人来说,既是喧嚣生活的一种滋润,也是疲惫精神的一种慰藉,更是蒙尘人性的一种净化。

陈翔、朱顺林合作作品

开幕式现场

中日在绘画艺术上相互交流融合,传统中国画在日本影响深远,特别是水墨画和禅意画;而日本近现代书画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书画艺术当代化进程有较大的启发,画展期间,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两场与当地观众互动的活动,以推动中日之间书画艺术交流和互鉴。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