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亲手触摸3000多年前的陶片,上海奉贤开办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实习生 聂云樵
2024-06-18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商代陶片放置在展区内供观众触摸,比蔡伦造纸术更早的西汉纸张亮相,乾隆皇帝的龙袍自故宫而来……6月18日上午,“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正式开幕,展期将持续至10月18日。

展览除了陈列文物外,还在墙上说明有关科技知识。本文图片 上海奉贤区 供图

据悉,本次“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展览分为“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单元,呈现纸张、丝绸、青铜器、瓷器、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国宝级文物。借助这些文物,展览再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展现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

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认为,古代的科技也有很多故事可讲,应该通过文物来把故事讲清楚。陶是如何成为瓷的?窑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浇纸法和抄纸法有何区别?如何分辨青铜器是浇铸法制作的还是失蜡法制作的?这些问题在这个展览中都能找到答案。

张雪松告诉记者,人们对于古代科技的了解往往停留在四大发明,但其实中国古代科技在整个历史当中灿若繁星、浩如烟海。展览的初衷,就是尽量把古代科技发展的脉络给观众理清楚,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展厅中央有五件商代陶片,可供观众触摸。

为了让观众离文物更近,展区内陈列了5块来自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陶片,均是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物。观众可以将手伸进玻璃罩内亲手触摸,感受文物的纹理和历史印记,也能在比较中感受到随着时间推移,陶片所呈现出的不同质感。

展览期间,展厅还将持续更新展品,数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会先后亮相。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记者了解到,它预计将在8月份进入展厅,与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