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湟中区 堆绣 指尖上的浮雕艺术
文
化
中
国
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提起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熟知的有“堆绣”“银铜器”“农民画”“千户营高台”等。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中堆绣的独特魅力。
走进鲁沙尔镇迎宾路上的非遗小院,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湟中堆绣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一边精心构图,一边指导学员制作最新的堆绣订单。
作为“指尖上的浮雕”,堆绣不仅仅是一门民族手工技艺,更是一双双巧手传递出来的带有温度和颜色的文化记忆。要想做好一件堆绣作品并不简单,需经过构图、过稿、打格子、裁剪、上色、堆贴等步骤,在这一系列动作之下,图案精美、富有立体感,栩栩如生的一幅幅堆绣作品,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陈列室,《红楼十二金钗》《八骏图》《采莲》等大大小小的堆绣作品挂在墙壁上,每一件作品,粗犷中显细腻,质朴中见华美,呈现出动人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唐蕃古道》这幅人物众多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湟中堆绣因为丰富生动的立体感达到浅浮雕式的艺术效果,最初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是汉藏文化融合的艺术产物,它的内容和形式独具青海地方特色,加上其制作技法精湛,是藏族工艺美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乔应菊
湟中堆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堆绣是我们青海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历史悠久,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堆绣又分平堆、棱堆、高堆,平堆比较细腻,做出来的东西比较细,棱堆和高堆比较粗犷豪放一些,多做动物或者是山水、罗汉。
为了让堆绣技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乔应菊尝试用堆绣技艺呈现青海地方民俗和民族人物、花鸟景观等,形成了独有的堆绣造型和配色特色,并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以非遗传承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强非遗人才培养,招收残疾人妇女学徒,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至今,乔应菊已培训185名学徒,帮助5名残疾人居家就业。
创新是非遗传承的必经之路,作为湟中堆绣的典型代表,乔应菊坚持将堆绣艺术与现代时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为堆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乔应菊的女儿柳晴雯,也受母亲熏陶,从小喜爱湟中堆绣。2017年,柳晴雯和母亲创办湟中锦绣轩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专注于湟中堆绣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柳晴雯
湟中堆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我就是想着让堆绣这种古老的技艺跟现在的生活融合到一起,把它发扬光大。
原标题:《湟中区 堆绣 指尖上的浮雕艺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