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报道:清远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 无人机施肥效率高

2024-06-15 1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段时间,清远的90多万亩早稻进入了拔节孕穗期,今年采用新的种植模式,还试验了新的种植办法。

2024年6月15日《央视新闻》

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无人机施肥效率高

在清远市清城区的大连村,眼下这里2000多亩的早稻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

目前,早稻处于的这个阶段叫做拔节孕穗期,就是种下去的水稻苗正在不断生长,孕育谷穗的这一个时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结穗率,也就是关系到粮食的产量,眼下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水稻施肥,让它有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看到无人机正在喷洒生态肥,这几架无人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只要设置好田块的长宽等系数,他们就可以自主的来回飞行,不需要人为过多的控制,更加的节省体力,也更加的智能。

投放禾虫卵 稻田试验“稻虫共作”

无人机喷洒的生态肥,其实也和这一个田块正在进行的一个试验有关系,我们现在往田里看,田里有工作人员正在往这个稻田里的土里面去添加一些东西,这些远看是一些泥土,里面还混着一些禾虫卵。那为什么要在田里加禾虫卵呢?

一方面是这些禾虫在田里生长的过程中,会以土壤的微生物,比如腐烂的稻根和茎叶为食,这样可以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禾虫到了田里面会钻洞形成气孔,它的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起到活化土壤、改良土质的作用,禾虫和水稻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共生的关系。

禾虫这种食材一斤能卖上好几十元,像这样一块板里面禾虫卵大概在3000多尾,一亩地会有30万的禾虫,等到他们长成的时候,如果管理得好,水稻田每亩大概能产100斤的禾虫。

科研人员告诉我们,禾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养殖期间不能使用农药等化学物品,用这种方式种植水稻,一开始的产量可能会比传统的种植方式要低一些,但是放养禾虫以后,原来较为板结的泥土,会逐渐转变为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松土,土质的状况也会改善,产量也会提高,水稻加禾虫的种养模式,可以说是既绿色环保,又能提高收益。今年这里拿出了10多亩的农田来进行试验,如果效果好,也会进一步推广。

改善基础设施 时隔多年后再种早稻

这里2000多亩的早稻田,和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今年这里是时隔多年以后第一次种上早稻。过去因为这里地势比较低,在五六月份龙舟水期间,这里会被淹,大部分地方已经十来年没有种早稻了,今年当地一个排水泵站建成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里农田被水浸泡的问题,大家也可以放心种粮了;第二个是过去这一片农田其实是分散到周边1000多农户的手上,某些农户手上的农田面积甚至只有几分地,容易造成大部分撂荒,或者零散种一些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也导致了农田的耕作效率很低,这两年当地陆续进行土地的流转整合,目前全部流转到镇上的一家专业的农业公司,从今年这一茬早稻开始,实现了统一的耕种收,可以说种粮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科技助力、稻虫共作、农田整合,相信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产量和质量都会进一步提升。

清远发布编辑部

原标题:《央视报道:清远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 无人机施肥效率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