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麦田里的“黄金草”,卷起来了!

2024-06-14 2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麦收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大量秸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让这些曾经的田间废弃物实现科学利用、生态与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我市在秸秆回收利用方面持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这也成为“三夏”时节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跟随记者的镜头,一探秸秆离田、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高效离田稳存储

在邢楼镇范墩村的连片麦田中,拾草机、打捆机正如火如荼地作业。随着打捆机的依次推进,一个个被挤压结实的麦秸捆从机器尾部慢慢吐出掉落,经捡拾转运后,麦田里的秸秆很快就被清理完毕。而如何让打捆的质量既快又好,秸秆的性状与机械的操作技巧二者更是缺一不可。

农机手池长龙介绍:“打捆前,我们要控制好秸秆的干度和灰分,在操作机器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器推进速度。依据实际打捆情况来看,在提高速度的情况下,24小时大概能离田2000亩。”

截至目前,我市小麦秸秆离田已达21万亩,高效的离田作业不仅省去了农户清理秸秆的时间与劳动成本,更有效防止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农业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邢楼镇农技中心主任宋照银对记者说:“通过秸秆离田,一些附着在秸秆上的虫卵和病菌也会被同步带出田地,有利于下茬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我们秋粮的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据了解,为全面做好秸秆离田后的收储利用工作,我市根据各地的小麦种植情况,在全市共建有秸秆收储中心(站)点445个,包括镇级中心45处,村级收贮站400余处,其中1000吨以上经纪主体达24家,基本形成了“村有站、镇有中心”的秸秆收储网络,秸秆收储能力可达到20余万吨。

在岔河镇秸秆收储存放点,一捆捆秸秆整齐码放成垛,高位叉车往返穿梭其间,经电子地磅称重后,秸秆即可收储进场。记者现场了解到,近期的麦收高峰期其间,这里每天的秸秆收储量可达7000吨。

岔河镇人大主席郭帅表示:“我们对这些收储的秸秆主要进行饲料化和燃料化处理,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秸秆巧用废变宝

事实上,小麦秸秆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我市秉承着绿色环保的原则,对秸秆进行“五化”利用,目前全市基本形成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近日,记者来到我市一处发电厂的料场区,前来这里转运秸秆的运输车辆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每天秸秆的进场量达到1400吨。

进场、称重、堆剁、入炉燃烧,一系列操作后,曾经散落田间的秸秆便可转化为电能发往千家万户,每1200克秸秆便可发一度电。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市每年能源化利用可消耗农作物秸秆约20万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据了解,我市全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在100万吨左右,在“五化”利用的思路指引下,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7%。实践证明,对于秸秆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只要因地制宜、科学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更可以节约能源,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齐头并进中,逐步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记者 / 朱芷萱

摄影 / 苏飞 陈谢 剪辑 / 张琦

原标题:《麦田里的“黄金草”,卷起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