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气候变化挑战粮食安全,“AI+农业”实践正在进行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农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今年4月24日共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而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将会持续导致局势恶化。
科学杂志《自然》也曾在去年发布一项研究警告称,全球各地农作物大面积歉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应用,“AI+农业”似乎成为一种新思路。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3日报道,面对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挑战,美国面粉公司Shepherd’s Grain正在借助Climate AI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作物生产。该公司位于爱达荷州,从美国西北部的农民那里采购小麦。
Climate AI使用当前和过去的数据,如卫星图像、温度和降雨读数,并将这些数据结合未来的预测,为农民提供最准确的、本地化的天气预报,预报时间从一小时到六个月不等,并能够建议何时种植和收割特定作物,预测其产量。Shepherd’s Grain公司从去年开始使用Climate AI,该公司CEO杰里米·邦奇表示,“农民开始依赖Climate AI来帮助他们计划小麦作物的管理决策。对天气的前瞻性预测帮助种植者决定种植哪种作物。该平台知道何时种植,以及作物何时开始开花和结籽。”
Climate AI旧金山负责人古普塔(Himanshu Gupta)表示,种子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更快、更便宜地将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种子推向市场。Climate AI的目标是帮助全球的农民和食品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Climate AI的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范围从美国拓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
在坦桑尼亚阿鲁沙市,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农业科学家戴维·格雷纳 (David Guerena) 正在领导一个名为阿尔忒弥斯(Artemis)的项目。该项目由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培育更具适应性的作物。参与该项目的种植者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拍摄作物照片,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记录和报告它所看到的内容,即通过观察新作物品种的特征(例如一株植物有多少朵花、多少个豆荚或多少片叶子)来对新作物品种进行视觉研究,以此或许能够将育种周期从过去传统上的大约10年缩短至几年。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农业科技公司Avalo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作物基因,以培育出具有更强气候适应能力的作物。Avalo首席运营官丽贝卡(Rebecca White)介绍,他们的研究流程从分析作物的基因组数据开始,机器学习程序可以从中获取细微差异,进而找出对作物特性影响较大的基因组。利用这种技术,Avalo成功缩短了西兰花在温室中的成熟期,从标准的45至60天缩短到37天,并且成本更低。目前,该公司已经与亚洲和北美的公司合作,正在研发更耐霜冻的水稻和更耐旱的土豆
尽管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伦敦大学学院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教授凯特·琼斯表示,人工智能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解决数据质量、技术可及性等问题。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只是实现可持续和弹性农业的众多工具之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