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关注:深夜看吃播,你的胃准备好了吗

张晨露 夏瑾/中国青年报
2024-06-15 09:06
舆论场 >
字号

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很多人会在临睡前看吃播短视频来放松。“热气腾腾的火锅、火鸡面搭配炸鸡、爆浆芝士蛋糕”……诱人的食物似乎总能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而隔着屏幕观看主播大快朵颐,似乎比“亲自吃”更划算——既能获得享用美食的替代性满足,又避免了“真吃”夜宵带来的罪恶感和深夜进食对身体的危害。然而,深夜看吃播真的有益无害吗?睡前长期享用“精神宵夜”,究竟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睡前看“吃播”的健康风险

看吃播是90后林庚每晚睡前的“必备项目”,他“涉猎”的吃播类型十分广泛,有大胃王挑战、美食测评和各地美食探店等。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他来说,看吃播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帮助睡眠。

为什么看别人吃东西能够产生解压和助眠的效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张卫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人的生理活动受大脑控制。从精神科临床的角度看,当压力过大或情绪不佳时,可能会出现饮食方面的症状;而观看吃播能转移人的注意力,带来愉悦感,从而缓解内心压力。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李璐最近正在减肥,每餐都控制食量只吃“七分饱”。然而,到了深夜12点,强烈的饥饿感让她难以入眠。为了缓解饥饿感,她选择观看吃播视频来“解馋”。李璐曾听说晚上饿着入睡有助于减肥,所以每晚都用这种方式来代偿。她发现,看吃播时饥饿感确实减轻了,但这也导致她睡眠时间变短。“有时候夜里12:30睡着,第二天4:30就醒了。”她说,“而且稍微吃一点东西就晕碳(指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后,由于激素波动导致饭后犯困的现象——记者注),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对此,张卫华解释说,靠深夜看吃播作为代偿的方法并不可取。虽然短期内可能缓解饥饿感,但长期下去可能适得其反。观看吃播满足食欲其实是一种信息刺激,频繁使用这种刺激可能会让愉悦感变为压力,进而增加暴食的风险。

并且,当身体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时,饥饿感会强烈影响大脑。此时,大脑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使人难以入眠。即使入睡,睡眠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除心理风险外,深夜看吃播对肠胃健康也是大挑战。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研究员汪南玥告诉记者,当眼睛和大脑接收到进食信号时,会促使胃酸分泌。在没有任何食物摄入的情况下,过多的胃酸会损伤胃黏膜,长期如此会使消化功能陷入紊乱,增加急性肠胃炎的风险。而从中医角度看,深夜脾胃功能较弱,此时看吃播会损伤脾胃之气,易引发胃胀、胃痛及便秘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深夜是“阴盛阳衰”的时段,需要充足的休息来确保次日阳气旺盛。汪南玥医师在临床把脉时发现,经常熬夜看吃播的人,容易“阴精不足、阳气偏亢”,表现为上火、脾气暴躁、口臭等阴虚的症状。

拿“吃播”当“饭搭子”可取吗

除了每晚睡前看吃播,在吃饭时林庚也少不了吃播的陪伴。他坦言,边看边吃不仅让食物更美味,还减轻了独自用餐的孤独感。“吃播就像我的网络‘饭搭子’。”

针对林庚的情况,张卫华认为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需求未能得到满足。“Z世代”年轻人在互联网中成长,现实中可能对真实接触产生回避心理。然而,他们内心渴望与人相处,因此通过看吃播等互联网方式寻求补偿。“当现实与网络的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适当看吃播是可以的,不要简单地把看吃播当成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张卫华表示,对部分年轻人,吃播确实能带来愉悦和满足感。但也应多和亲朋好友互动,丰富其他信息来源,这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平衡和稳定。若过度沉迷吃播,导致无法自控并感到痛苦,建议及时寻求当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专业帮助。

汪南玥表示,虽然视觉、嗅觉、味觉的多重感官刺激有助于胃肠接收“吃饭信号”,从而促进消化液分泌。但若过度关注视频,可能影响肠胃正常运作。不过,对于食欲不佳者,饭前可短暂观看吃播帮助开胃。

对于深夜看吃播导致的阴虚,汪南玥建议多吃百合、莲子、银耳、沙参、麦冬等滋阴食材;若胃肠道不适,可增加山药、莲藕等健脾胃的食物;眼睛干涩时,可饮用桑叶菊花枸杞茶,并搭配热敷或眼周穴位按摩缓解视疲劳。她同时建议成年人在晚上11:00前入睡,并保证每天大约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年轻人尤其应减少熬夜,保持健康作息。

今年以来,林庚渐渐戒掉每晚看吃播的习惯,特别是大胃王类型的吃播。“吃播带给我的满足感变小了,我发现看书更能催眠并带来幸福感。”

或许是意识到熬夜带来的伤害,李璐也把保持饥饿感入睡改成早睡早起。“我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李璐轻松地说,“我不再依赖吃播缓解饥饿感了”。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