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洲议会选举落幕,中欧关系迎来新考验?

2024-06-14 18: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刘志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部长

2024年6月9日,欧洲议会第十届选举顺利落下帷幕。这是英国正式“脱欧”后举行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也被视为影响未来五年欧洲政策走向的重要事件。本届议会选举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举行,共产生720名议员。欧洲议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等欧盟机构领导人也将面临换届。

作为欧盟核心机构之一,欧洲议会承担着监督、预算、咨询和批准新立法等职能。近年来,随着欧盟机构的改革,欧洲议会的权能不断增强,对欧洲政治生活的影响愈发凸显。此次议会选举也为我们观察下一阶段欧盟的政治格局与对外政策提供参考。

一、大选背景下的欧洲党团新变化:求稳与求变并存

与2019年的议会选举相比,本届选举的背景更加复杂,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的持续,以及欧洲能源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等因素都对选举产生影响。根据欧盟官方公布的数据,此次选举的投票率为51%,与2019年选举的50.6%投票率基本持平,逐步扭转了自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实施直接选举以来投票率不断下降的趋势。

最终选举结果显示,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EPP)仍维持第一大党团地位,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属的中左翼社民盟(S&D)稳住次席,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所属的中间派“复兴欧洲”党团(Renew Europe)和左翼的绿党党团(Greens/EFA)议席流失情况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右翼民粹政党正快速崛起,欧洲议会向右倾斜明显。

(一)两大传统党团“喜忧参半”,共识政治再遇危机

自1979年首次实行直接选举以来,欧洲人民党和社民盟是欧洲议会两大传统“亲欧派”党团,长期占有欧洲议会多数席位,在第五届议会任期内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67%。由于欧洲议会采取多数决策制,这意味着两大党团可以长期控制欧洲议会决策。然而,随着欧洲议会内部成员国政党数量和影响力的上升,近年来由两大党团主导的政党格局逐渐受到冲击,在2019年更是首次出现两大党团人数之和无法达到议会组成50%的情况,创下了历史最低迷战绩。

在本届议会选举中,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获得189席,比上届议会增加13席;中左翼的社民盟获135席,比上届议会减少4席。它们在选举后分别蝉联第一和第二大党团的地位并无悬念,但两大党团所占席位比例分别是26.2%和18.7%,总席位数并未过半,连续两届失去简单多数地位已成定局。这表明欧盟选民对两大传统政党的失望和通过支持其他政党表达不满的倾向在增强。

(二)中间派“复兴欧洲”受挫,绿党党团和左翼联盟进退两难

在上一届议会选举中,奉行自由主义的中间派“复兴欧洲”党团和奉行环保主义的左翼绿党党团表现突出,是欧洲议会中的第三大与第四大党团。特别在两大传统党团失去欧洲议会控制地位的情形下,同为亲欧派的“复兴欧洲”党团与绿党党团成为决定欧洲议会多数格局的关键,也成为左右欧洲议会政策倾向的“胜负手”。

但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持续的通胀、能源价格飙升、马克龙在法国强推退休制度改革、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愈发严峻再加上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引发的反弹,使得“复兴欧洲”党团与绿党党团在此次民调中表现远不及预期。相比2019年议会选举,此次复兴欧洲党团丢失19个席位,以微弱优势维持第三大党团;绿党党团减少18个席位,从议会第四党团跌落为第六大党团;而左翼联盟党团减少2个席位,依旧位于七大党团之末。

但此次选举后,由于传统中左、中右党团即使联合也注定失去多数派地位,支持欧洲一体化的中间派党团依然是大党团“组阁”的理想选择。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亲欧派”仍将是主流。

(三)右翼民粹势力上升,欧洲政治生态继续“右转”

在此次选举中,疑欧的极右翼、反建制派势力有所增强,例如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主义者”党团(ECR)从69席增加到73席,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ID)从49席增加到58席,跻身欧洲议会第四、第五大党团。由于两者总体席位数仍无法达到总席位数的1/3,对欧洲议会政党格局的冲击比预期的强度要低。但在部分欧盟国家,右翼民粹势力已持续对主流政党形成施压。

在当前地缘冲突不断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形势已悄然发生变化。在欧盟27国中,有16个国家的极右翼政党民意支持率超过20%,同时已经有7个国家的全国性政府由极右翼政党主导或参与其中,包括意大利、匈牙利、荷兰、芬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捷克。即使在极右翼政党尚未进入政府的欧洲国家中,它们的政治声浪也日益高涨。

例如在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RN)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了31.7%的选票,而执政党复兴党(Renaissance)只有14.5%,不及国民联盟的半数,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国主流民意的“右转”。反观德国,极右翼选择党(AfD)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已经成为德国各党中得票率第二大的政党,以15.6%的得票率仅次于德国联盟党(CDU/CSU)的30.3%,但却高于执政党社会民主党(SPD)的14.5%。这也给朔尔茨领导下的联合政府在内政外交决策上形成不少压力。

二、新一届欧洲党团的政策新动向:安全与经济成重要议题

从上一届欧洲议会选举至今的五年来,世界和欧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新一轮巴以冲突先后爆发。在此复杂的背景下,欧洲七大党团审时度势,在各自的竞选纲领中纷纷提出了未来的政策重点。

“欧洲人民党”党团: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安全与团结、更具经济竞争力的“主权欧洲”。未来五年的优先事项包括重塑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深化欧洲单一市场和追求更公平的贸易伙伴关系、维护经济安全和创造更多就业,以及保障边境安全等。

“社民盟”党团:主张建立一个基于自由、平等和公平原则的欧洲社会,妥善处理社会正义和环境公平问题,包括提供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缩小性别薪酬差距,以及为移民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劳动力市场等。同时,主张提升欧洲整体防务工业能力。

“复兴欧洲”党团:推动建立一个更加“战略自主”的欧洲,强调应捍卫欧盟的防务、金融和技术安全。支持欧盟扩员,但同时要求欧盟内部应进行改革,使欧盟运作更有效率,财政体系更健全。在对外贸易问题上致力于推动经贸关系多元化。

“欧洲保守与改革主义者”党团:主张欧盟“去中央化”,将权力逐步收回成员国;反对布鲁塞尔式官僚主义,提升欧盟整体运作效率;建立更严格的欧盟边境控制制度,加大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同时促进公平贸易,提升欧盟对外竞争力。

“身份与民主”党团:呼吁应重视成员国的国家主权,保障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各国政府应重视创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同时应改革欧盟边防局,维护欧盟边境安全。在对俄问题上,主张应在新的“欧洲安全框架”下妥善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

绿党党团:专注于气候环境和社会正义,希望通过绿色能源革命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保障人权和强调共同的价值观。

左翼联盟党团:更加重视气候公平,税收正义和工人权利。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反对针对俄罗斯的北约东扩。

可以看到,在经历从债务危机到移民危机,从乌克兰危机到能源危机,欧洲经济的通胀和生活成本不断飙升,选民对民生、通胀、难民、移民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已经影响到原先对气候、环境问题的关注,成为本届欧洲议会大选中的热议话题。作为“规范性力量”和“民事力量”的国际行为体,欧盟正在将安全摆在政治议程的重要位置,这对本次选举也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争取成员国选民更多的选票支持,即使各议会党团的竞选主张各有不同,但在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中均找到了共性,即呼吁解决共同安全关切,推动经济重回增长正轨。

三、新一届欧洲党团对欧盟政策的影响:欧盟内部改革存在变数

本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表明,虽然总体上亲欧力量在新一届欧洲议会中的主导地位尚可维持,但这种“多党并存”和政治生态“右转”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欧洲的政治议程,给欧盟的运作带来不少挑战。

(一)政治碎片化将导致欧盟内部治理更趋复杂

长期以来,传统主流党团的联合保证了欧洲政治的“中间”路线,也较好维护了欧洲社会的稳定,而这种情况正因为主流党团的失势而改变。当前,逐步壮大的民粹主义势力给主流政党施加了压力,主流党团由于担心失去进一步的支持,越来越不热衷于支持妥协方案。例如,部分“欧洲人民党”党团议员对移民、环保等议题已转向保守,逐渐改变与左翼力量进行妥协的态度。这也反映出欧盟传统的中间路线已受到挑战,原有的治理政策在新的议会政党结构下必将遇到新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多党并存、大党不强、小党不弱”的政治碎片化局面也将使下一阶段欧盟层面的立法进程、机构领导人选举、预算谈判等事项变得更加复杂化。

与此同时,本届议会选举结果削弱了传统大国发挥稳定欧洲局势的作用。传统大国在欧盟既有的决策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体现在欧洲议会的席位构成上,更体现在其他欧盟机构的运作上。但本届选举中欧洲主流政党的控制能力下降恰恰就出现在法德传统大国,这将对传统主流政党在欧盟机构中发挥影响力形成掣肘,也意味着在欧盟问题上,传统大国正面临选民的“信任考验”。

(二)政治生态“右转”恐使欧盟政策朝保守内向发展

在本届议会选举中,移民和安全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等是欧盟选民最关心的议题。在前期的政治动员过程,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竞选纲领也大都从欧盟选民最关心的议题出发,重点集中于移民、经济和安全问题。虽然右翼的“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团和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没有如预期获得议席的大幅提升,但在各国主权意识上升、主流民意受极右翼裹挟的情况下,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对上述议题的一些改革主张作出反应,并优先解决国内问题。

展望欧盟未来的政策取向,在内部政策方面,随着欧盟各国民众对本国市场、经济的保护性心态愈发强烈,这会使欧盟的政策选择出现更多的保守化、内倾性倾向。对待难民和移民问题的政策,将会逐渐减少过去的理想主义色彩,更严格的欧盟移民和庇护规则恐陆续出台。在对外战略方面,将继续强调经济安全的战略意义,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泛安全化意向将会更强烈。

四、欧洲议会选举以及其对华关系影响:中欧关系需要再平衡

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稳定的中欧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本届议会选举没有过多涉及对华关系的议题,但考虑到欧洲议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欧洲关键法案的推进流程,本次选举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利弊兼而有之。

(一)建设“保护的欧洲”或使欧盟对华“去风险”思路长期化

由于乌克兰危机久悬不决,中东局势不定,欧洲的安全防务、能源危机、成本上升、民生等问题日益突显,加剧了欧盟对安全与发展的“双重焦虑”。而在此次议会选举中右翼势力的增强也意味着“经济安全”将成为新一届欧盟领导层及欧洲议会重点关注的议题。从近年来欧盟陆续出台的《经济安全战略》《外国政府补贴条例》《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文件来看,欧盟正试图重构与中国的竞合关系,这也是中欧制度性竞争的具体化。为保护欧盟的战略产业,未来欧盟在对华经贸政策上预计将延续“去风险”的思路,增强对华经济关系的可替代性,减少对华依赖。中欧走向贸易争端的风险上升。

对此,我们仍应理性看待欧方和美方“去风险”的区别,通过多渠道沟通,争取与欧方达成“去风险”的新共识。一是应加强中欧双方系统性政策的衔接,通过双边或多边对话形式,引导欧方客观理性地看待相互依存度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欧美在该议题上联手应对中国的风险。二是应加强对欧盟现有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的研究和剖析,减少因规则衔接和适应不足造成的损失,在适应、利用、完善甚至影响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拓展我国的利益空间。

(二)欧盟气候政策天平发生倾斜,中欧绿色合作遇考验

在过去5年里,欧盟通过了一揽子有关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以实现其2030年的气候目标。但在此次选举中,欧盟范围内的绿党战绩不佳,绿党党团所获议席大幅减少,这也意味着短期内欧洲绿色转型之路难以平坦。未来在通过新的相关立法时,或将遭遇阻碍。绿色合作是目前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加上欧方地缘政治意识回归,中欧合作的空间可能被压缩。结合近期部分欧美政客炮制中国“产能过剩论”,欧盟也在电动车、光伏、风电等行业频繁推出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后续动作需持续关注。

对此,我们应密切关注欧盟政治变化下的绿色政策走向,及其对双碳合作与相关产品出口的影响。一方面,应谨慎处理中欧双方在电动车、新能源行业的经贸争端,加强与欧洲政商两界的沟通,软硬兼施,防止争端升级并向更多领域扩散。另一方面,可鼓励并支持有意布局欧洲的中企,通过绿地投资方式在欧设厂布局,并拓宽欧企获取可再生能源渠道,协助欧企了解和参与我国绿色转型,推动中欧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方式以调整双方贸易失衡问题。

(三)视情区别对待右翼势力,从欧盟内部分化对华压力

由于右翼势力立场相对保守,其势力的增强或使欧盟更加倾向于经济安全与贸易保护,这可能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更多挑战,如右翼的匈牙利欧尔班政府选择了更为务实的“向东开放”战略,而右翼的意大利梅洛妮政府则毅然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但我们也应看到,右翼至极右翼政党总体相对务实,且内部差异和分歧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华议程,对此应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应对。

当前活跃在欧洲政坛的右翼至极右翼如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匈牙利青民盟等政党大多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主,不对美国亦步亦趋,可以考虑成为拉拢争取的潜在对象。一方面,对已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可考虑通过政党外交,适度加强与相关政党意见领袖的交流和了解,增进他们对华的理解和认同,以便在欧洲议会的内部涉华讨论中取得舆论优势。另一方面,对尚未获得执政地位,但社会影响较大的政党,应深入研究此类政党背后的政治理念和民意基础,将有助于研判未来欧洲的政治变局。

// 数据来源:欧洲议会官网,https://www.europarl.europa.eu/portal/en

// 图片来源:欧洲议会媒体中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