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大黄蜂》:一部怀旧风格相当重的科幻动作片
在超级英雄电影肆虐的时代,作为派拉蒙为数不多的热门IP,《变形金刚》尽管在全球赚尽可观的票房收入,但在经历前面几部的恶评如潮之后,导演的人选总算从系列元老“卖拷贝”交到了塔拉维斯·奈特手中。
回想过去,早已失去热情拍一部就喊着辞职的“卖拷贝”被制片公司强行挽留,最终一味追求大场面而无视最根本的故事剧情,甚至还出现过中资过度干涉,植入广告尴尬满天飞的种种灾难,这一次重启且找回了正确方向的《大黄蜂》,终于一扫阴霾。

拍不好电影就回家继承亿万家产的导演塔拉维斯·奈特上部作品是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魔弦传说》,《大黄蜂》也延续了《魔弦传说》的核心精神,只不过主题变为了机器人。小女孩希望借由修好那台车来找回父亲往日的身影,直到遇上大黄蜂,没办法对人敞开心扉的她才发现原来爱她的人从未离开,只不过换了另一种形式。小女孩与大黄蜂的相处也让心境发生转变,如此动人的情感也让本属于爆米花商业片的《大黄蜂》披上了一层温情的外衣。



在大黄蜂的成长轨迹之中,看着他最初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动物缩在墙角,慢慢与小女孩的接触中彼此信任,产生情感羁绊,最后成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挺身击退反派的博派金刚。可以说,大黄蜂在和小女孩共同成长,而这段青春也因为他们的互相陪伴而重置了难以忘怀的温情。至此,大黄蜂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位插科打诨、无脑卖萌的符号化英雄角色,而是一位有血有肉能陪伴小女孩走出内心阴影的家人。

抛开影片在娱乐性中表现的狂派反派与大黄蜂的厮杀视效,最为出色的当属八零年代的怀旧风格。失去父亲正值青春期、无法接受母亲新男友、青春阳光男孩的挑衅比试,因心理阴影而胆怯、被所有人嘲笑、和学校主流女孩相比格格不入、被金发坏女孩不断排挤……这些八十年代的复古青春片必有的元素,让人不禁想起约翰·休斯当年的校园青春电影。其中大量使用的八零年代的音乐,以及电影《早餐俱乐部》,更是继承了青少年亚电影文化。


哪怕你不熟悉变形金刚,在商业和剧情之间的绝佳平衡之中,《大黄蜂》也重新定义了这位广为人知的变形金刚。这一次,复古和青春的气息接踵而至,友情和爱情缓缓道来,《变形金刚》系列的故事回归原始角色,在地球重新演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