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IP策划人车车:“海斑斑”创作缘起与潜水奇遇

2024-06-20 09: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2024年6月6日13点30分,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宣传部主办的一场以“世界海洋日IP主题形象发布 与‘海斑斑’一起‘新深度唤醒’”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如期举行。本次直播,邀请到“海斑斑”IP策划人车车与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熊昱彤、中国绿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代表Sara一同走进直播间,与大家分享关于创作斑海豹IP的灵感溯源以及心路历程。现将著名设计师、IP策划人车车的发言整理分享如下:

大家好,很荣幸来到中国绿发会世界海洋日直播间,这次策划设计海斑斑的经历可以说是相对的机缘巧合。我从马来西亚潜水回来后跟熊老师相见,聊起了一些海洋环境保护的经历,也跟王老师了解到斑海豹狗小剩的事迹,这个事迹对我来说特别生动,能够非常特别、深刻地打动我,所以我作为一名创作者,其实也是按照我心里的形象来把它创作出来,但是在深入了解绿会志愿者工作,还有他们为了斑海豹生存和放归付出这么多的心血,其实是赋予了斑海豹IP更多的生命价值,所以接下来我分享一些创作海斑斑的心路历程。

我作为一名潜水员,对于海洋生态保护和潜水过程中观察到的不为大家所知的海洋的状况,来跟大家做一些比较直观地分享。

首先来介绍下海斑斑。海斑斑是一个狮子座的O型血的小男生,他的小名叫小剩剩,所以他本身是一个元气boy,他有着特别单纯有爱的性格,他的爱好是晒太阳、啃手指、敲木琴等,他喜欢绿色,喜欢的食物是小鱼干和乌贼,他有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小鲨鱼朋友,这是后期海斑斑IP扩展的时候,会引出他的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好朋友。

刚才播放的视频中出现了斑海豹幼崽,刚开始看到小斑海豹鼻孔呼吸的动作时,我觉得特别有趣,因为其实对人类来说,像游泳和自由潜水它是需要鼻夹的,但是斑海豹它是可以自由地控制鼻孔的一开一合,到了水面上就打开,到水下就闭合,就像装了探测器的开关一样,这样水就不会进到肺里,有时候如果它的鼻孔控制的不是很好,像后面我右下角里一条鳗鱼塞进了它的鼻孔里,可能是因为鳗鱼把它的鼻孔当成了岩石裂缝,所以对海斑斑的设计理念中就呈现了这样一个相对有意思的小pose,就是它会伸缩小鼻孔。

对斑海豹睡觉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分享,它们其实每次在换完气之后会进入一个自然的螺旋状态,边睡觉边下潜,所以它在海底睡觉的状态特别有意思,像躺在海藻上一样,也会随波逐流。因为它本身大部分的睡觉时间是在陆地上,大概比海里要多4倍,每天要超过10个小时的睡眠,所以它其实是非常呆萌可爱的生物,所以我觉得特别有画面跟故事感,那我就给它设计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它擅长的运动是仰泳,还有它的小尾鳍有心形,它可以跟全世界比心,还有一个能伸缩的粉色的小鼻孔等等。

这是我创作的一些草图,这是当时创作的一些pose,还有最近做得一系列表情包主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比如加班、低碳出行等,主打的还是想让大家跟海斑斑能够有更多的链接,能够注意到我们身边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行动和行为的养成。

海斑斑的背后其实是有隐藏的一个小信息,它背后是一个小的世界地图。我当时画的时候有想过,斑海豹刚出生时是白色的,浑身长满了绒毛,之后慢慢地从头顶开始往下面褪毛,其实就很像地球的南北极,所以当时给了我一个灵感:身上又有斑点,头部开始褪白色的毛,它整个的背部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地图,其实它就是一个胸怀世界的小斑海豹,所以当时给他设计的口号也是斑点领航,守护海洋。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作为一位潜水员,最近这几年所看到的一些海洋的变化。我其实是从2018-2019年开始接触潜水,因为潜水这项运动,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待在海洋里,我们见证了一个巨大的生命知识系统的同时,也同时见证了它的脆弱。所以当我们被赋予这种潜水的技能,去探索占据地球71%的面积的海洋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我们同样有义务去守护它,并且要告诉其他人,现在的海洋正在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2024年4月的时候,我在马来西亚拍的一些潜水的照片,包括一些海兔和小丑鱼,玳瑁、海龟,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生物,但是海洋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对严重的。其实我在2016年去马尔代夫的时候,当时的珊瑚还是很丰美的,但是2024年1月份再去的时候,有将近70%的珊瑚已经白化了,看起来很不好。

我们作为潜水员,在深入到海洋环境的同时,也应该具备保护海洋的知识储备。大家可以看到,左下角其实是我们在马来西亚马达京岛做潜水的时候所拍摄的,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海床上的珊瑚其实白化的已经比较严重了。关于“减塑”的行动,我们一直在做,包括不再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吸管,包括塑料袋跟塑料瓶,其实这种塑料用品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我想重点说的另一个问题是海洋垃圾,其实做潜水员之前,我一直在做的是冲浪运动,因为在冲浪圈子里,大家一直有一个坚持的原则,就是你不管在哪里看到了海漂垃圾,一定要捡起来,这是浪人圈里面一直在遵守的原则,包括我们每一次冲浪结束之后,基本上都捡拾很多海里的垃圾,相当于做一次清滩行动。

在接触了潜水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所能涉及到的海漂垃圾只占海洋垃圾量的大约10%,其他90%的海洋垃圾,是沉淀在海床上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的。但是潜水员他是唯一有路径能够看到这些海床垃圾的人,所以我们会做海底的清洁活动,包括每一次潜水中,尽量去保护海洋生态,永远不触碰任何海洋生物,包括我们乘船的时候要远离珊瑚礁等等。

现在,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铁锚,包括也会在珊瑚礁非常丰富的地带,设立一些浮标,这样有助于船只看到浮标之后,及时绕行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同时,尽量不要用防晒霜,因为防晒霜里有一种抗紫外线的物质,它对珊瑚具有破坏性的作用,所以在接近大海的活动中,要么做物理防晒或戴面罩,要么用生物友好的防晒用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诗巴丹深潜的一次海洋生物奇遇,这个视频是大概下潜到海底20-25米左右深度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杰克风暴”。“杰克风暴”正在围堵我们的同时,一条鲨鱼正好游过来,“杰克风暴”就炸开了,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领头的头鱼,在给大鱼群吹哨,鲨鱼就从后面开始游过来,大家可以看一下,很大一只的是它们的老祖宗头鱼,它们迅速散开的原因是头鱼率先发现了鲨鱼,随即转身吹哨调整风暴的分散方向,我们(潜水员)回头才看到,是鲨鱼来攻击鱼群,捕猎的鲨鱼围着我们转了很久,当时的场面还是比较震撼的。

这是在马尔代夫的铂尔曼拍摄的一条魔鬼鱼,这条魔鬼鱼当时是在海滩上,大概水深还不到6米,其实是偶然间发现的,当时我看到有一个像沙尘暴一样浮起来的沙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靠近一看,结果是一条魔鬼鱼,它在吃沙子里的食物,因为比较怕人,所以看到我之后,马上制造了一个烟雾弹,想把我们甩掉,这个视频也非常有意思。

还有我们通过微距拍摄的小丑鱼的视频,这条小丑鱼生活在软珊瑚里,其实是有轮胎掉在海里,上面长出了一些软的珊瑚,小丑鱼也把这些人造的东西变成了它们的家。其实这些软珊瑚里,隐藏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小鱼,它们性格也非常活泼,看到镜头也不会害怕。

这是在潜水途中,发现的一个玳瑁海龟,从上面突然飘落下来,这个逆光感有一种神明降临的感觉,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腹部是什么样子,但是完全不能触碰,因为在很多地方你触碰任何海洋生物是违法的,而且我们人类身上的菌群跟海洋生物体上的菌群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触碰,可能会让这些海洋生物的身体发生致命的皮肤病。

这是在马达京的一个潜友拍摄的隆头鹦哥鱼,当时我还不太了解这种鱼,但是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这种鱼这么神奇。视频可见鹦哥鱼边游边吃边拉,不停地啃食断裂的珊瑚群,从尾部喷射出细密的白沙,这个过程非常壮观。

作为珊瑚礁系统中最大的鹦嘴鱼类(全球体型最大的鹦嘴鱼),隆头鹦哥鱼身体庞大(小则60-70公分,最长的可达1.5米)最重可达75公斤。且喜群居,夜间又经常蛰伏在珊瑚洞穴或沉船附近的隐蔽地方。隆头鹦哥鱼的牙齿有一千多颗,形成两排板牙形状,以珊瑚上的藻类为食。它们喜欢选择性的进食,是比较挑食的鱼类,比如很爱吃长得很快的珊瑚,却很讨厌长得慢的珊瑚群的味道。这种挑食也造就了生态平衡,将生长缓慢的珊瑚保护起来,把死掉的珊瑚清理粉碎腾开位置,有利于维持更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不仅如此,经过它们牙齿粉碎后再消化排出的碎化珊瑚骨骼(也就是它们的便便)。这些散落在海底的“白沙便便”,日积月累后被海浪冲上海岸,形成了我们喜欢的白色的沙滩。想象一下,当你走在风景秀丽的海边时,你可能想不到,鹦哥鱼用粪便建造了珊瑚岛屿迷人的白沙滩。

鹦哥鱼的头隆起来的形状也非常奇特,它们交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两只雄鱼冲向对方撞头的决斗行为。用身体部位进行撞击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很常见,类似大角羊。红树林的破坏给隆头鹦哥鱼种群延续带来影响,甚至比过度捕捞还严重,鹦哥鱼的受精卵每次会漂浮在海面被洋流移至红树林附近,在这些树林的根部底下变成小鱼,鹦哥鱼繁殖速度非常缓慢,寿命达40岁,通常6-8岁才能性成熟,才可以产卵。由于人类的砍伐破坏,很多红树林面临消失。在这种环境之下,鹦哥鱼就很难活到产卵的年纪。

(本文根据语音整理,绿会融媒获授权发布。)

整理 | Cherry

审|车车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