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铁人”苗浩:从抛弃铁饭碗到亚洲之光,一切只为热爱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实习生 徐晗翀
2024-06-13 20:29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苗浩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6月2日的IRONMAN德国汉堡铁人三项欧锦赛上。冲线的最后瞬间,体力不支的苗浩摔倒在地,随后爬着到达终点。

与冲线时的狼狈相比,结果足够耀眼——在全程226公里的大铁比赛中,苗浩以7小时58分04秒夺得全场季军,成为首位打开8小时大关的亚洲人,也将个人大铁最好成绩一举提高了20分钟。

所谓“大铁”比赛,是指包含了3.8公里公开水域游泳、180公里自行车与最后42.195公里马拉松的铁人三项赛事,堪称人类身体极限的终极挑战。

突破极限的同时,苗浩的这段视频收获近百万点赞,让更多人了解了铁人三项。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苗浩讲述了一个关于自我追求与家庭平衡的故事,“7小时58分只是一个开始。”

德国汉堡,苗浩的巴音布鲁克

苗浩用“极限”二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冲线那一刻的摔倒。

但早在马拉松赛的16公里处,他就到达了身体的极限,“当时我的眼睛是发黑的,脸和手都是麻的,注意力也没办法集中,我当时已经没办法专注到跑步和比赛中了。”

支撑苗浩跑完剩余25公里的是一句在脑海里不断盘旋的话,“教练告诉我有可能破8小时。”

还有就是电影《飞驰人生2》中主角张弛的那句击中他内心的台词,“我努力了无数次,但机会总存在于其中的一两次。”

苗浩不止在一处采访中提到过这句台词,而德国汉堡恰恰就是他的巴音布鲁克,是挑战,也是福地。

一年前,苗浩就是在这片赛场上,以8小时19分12秒获得全年龄组季军,刷新个人最佳成绩的同时,刷新中国大铁纪录。第二次踏上这片赛场,他多了几分熟悉,也多了几分自信,“这对我来说是个优势,我很熟悉它,所以我也和教练说把这场比赛定为自己上半年A级的赛事计划。”

对于鲜少踏上相同赛场的铁三运动员来说,这样的选择自然是有意为之。

去年9月的Ironman尼斯世锦赛,苗浩收获35-39年龄组亚军、全年龄组季军,个人成绩位列亚洲冠军,但9小时09分59秒的成绩却让他失望至极。

赛后,他和自己的教练说:“今年我们输的东西,明年我要赢回来。”

苗浩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能力虽然在国内水平不差,但与欧洲运动员相比“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同时,游泳运动员出身的他下肢力量相对薄弱,跑步也是短板。

于是在冬训期间,苗浩刻意增加了自己的骑车时长。为了提高下肢力量,以前从不去健身房做力量的他也开始了一周两次的健身房专项训练,其中包含一次负重、一次自重。

漫长的高强度训练,“是压力也是源动力”,而应对负面情绪,他的选择也很简单,“与其内耗,不如把精力和体力放在训练和提高上。”

赛前一晚,苗浩在微博上用“不问终点,全力以赴”概括了这一路的历程,随后也在赛场兑现了为数不多的机会。

从8小时19分12秒到7小时58分04秒,苗浩每一秒的提升都有迹可循。

训练和家庭

自18岁接触铁人三项开始,今年是他入行的第18年。或许体力不比当年,但时间和经历的锤炼,让36岁的苗浩学会了在比赛中跟自己对话。

2018年,退役的苗浩坐了一个月的办公室,这种失去了极限运动的平淡日常让他无所适从,“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去做出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于是他放弃了在北京的“铁饭碗”,选择继续做一名铁人三项运动员,原因则是简单的三个字“还能练”,“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天花板,或者说我没有到极限。”

那一年,八一体工大队只有两名运动员转业后没有要分配的工作,一个是苗浩,一个是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冠军张虹。

于是,苗浩从铁三专业运动员成为中国首位铁三职业运动员。

从专业到职业,看似只有一个字的不同,背后却天差地别——如何安排训练计划、日常饮食,分配给家庭和训练的时间如何平衡,甚至如何应对收支不平衡,一切都需要苗浩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何将训练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安排好,对苗浩来说是一件“挺困难”的事,“因为之前没有过,我也没地方去取经。”

没有标准,没有参考,总免不了挫折,“当时我也特别累,休息不好,训练也不好。”另外,时年正逢苗浩儿子出生,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面临房贷和育儿的双重压力。

训练不能停,家人必须陪,钱也总得有。

“其实我所有的训练都是以家人为起点,我要把他们先安排好。”苗浩在摸索中渐渐找到了以家人为“轴心”的训练计划。

周末,儿子不上学,爱人也不上班,苗浩就选择凌晨4点起床,趁着家人睡觉的时候起床去跑步。训练完成家人刚好也醒了,剩下的时间安排就可以和家人重叠。

除了早起“偷时间”,苗浩还会选择“商量”的方式来平衡训练和家庭。

“如果我在陪孩子,但我的训练计划还没完成,我就会和我儿子商量。他觉得没问题,就会按照我给他的计划去做,我也能按照自己的训练计划走。”

苗浩五月底前往德国汉堡参赛的第二天,儿子就因发烧上吐下泻,当时苗浩的爱人也因工作出差,只能将儿子托付给老人。

在此之前,苗浩与儿子已经形成某种默契,只要不在身边,儿子每天都会给苗浩打电话。但在汉堡备战的四五天,他都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直到苗浩完赛回家,儿子才把自己发烧却不想打扰苗浩的事情说出来。

提到四岁半的苗面包(苗浩儿子昵称),苗浩总是洋溢着幸福和小骄傲,“其实我很感谢我儿子,我儿子特别给力,像小太阳一样,是动力,是底气。”

以往,每当苗浩进行跑步训练时,妻子就带儿子骑着小电动车跟在苗浩身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而在即将到来的澳洲凯恩斯IRONMAN70.3比赛,苗浩也将成为“后勤人员”,保障热爱铁三的妻子完成113公里的比赛。

“我是铁人三项运动员,也是父亲和丈夫。”多重身份让苗浩致力于寻找平衡,也一直把“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挂在嘴边。“做得更好”是期待,也是承诺。

是热爱,是使命

打开8小时大关后,苗浩已经把目光放在了今年夏威夷科纳的世锦赛上。

“我已经比了五场大铁的比赛,五场全是第三名,我希望这几个月能够再突破一下。我的手表上是我在尼斯世锦赛的颁奖照片,我希望能够把它换掉,换成拿冠军的照片。成绩的话,7小时58分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36岁的苗浩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通过这项运动,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三年时间我从最开始的8小时29分提高到现在的7小时58分,提高了31分钟,这是一种成就感。”

为了这31分钟的提升,苗浩始终把身体放在首位。每次训练结束,他都会拿出相同的时间做恢复治疗,休息时间,他会阅读训练相关的书籍,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也水涨船高,“我特别喜欢马龙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我也一样。”

说起铁人三项运动的传播和推广,苗浩提到了“使命”二字,而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也让他感到惊喜。

苗浩分享了他5月份在训练营的故事,当主持人问到铁人三项具体指什么时,底下的小朋友不仅能够将游泳、骑车、跑步三个项目说出来,甚至能将铁人三项具体的公里数报出来。

苗浩十分感慨:“因为放在以前,有人可能会回答,铁人三项是游泳、标枪和铅球。”

在赛事方面,苗浩也觉得比以前幸福太多,“以前国内一年可能也就四五场比赛,现在几乎每周都有一两场比赛,有时候甚至到了比赛太多,运动员不够用的趋势。”

2021年,苗浩受邀担任福建铁人三项教练,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拿到了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亚军。谈及这段经历,苗浩觉得自己不仅是教练,也是榜样,或者说“是一面镜子”,“我要做到一个老师该做的,因为孩子们在看着你,我要给他们做个表率。”

此时的苗浩,又说起了德里克·菲茨杰拉德的故事。作为退役海军陆战队员的德里克·菲茨杰拉德,在接连战胜癌症、心力衰竭后,成为第一个做过心脏移植手术并完成226公里大铁比赛的运动员,他用别人的心脏完成了一次Ironman。

这个故事也带给苗浩思考和鼓舞,“他们很积极很乐观,并且会感染身边的很多人。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感染身边更多的人”。

当谈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时,36岁的苗浩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在这里”,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经历乃至精神,帮助和鼓励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加入到铁人三项中,去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苗浩说:“也想告诉大家,其实生活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你扛过去肯定会好起来。”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