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内139名基金经理离任,​​​​​​​创近9年同期最高!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超三成

澎湃新闻记者 丁欣晴
2024-06-12 21:36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基金经理离任潮愈演愈烈,其中不乏公募老将的身影。

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12日(下同),年内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已达139人次,创近9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仅次于2015年同期的149人次,涉及87家公募管理人。

另据Wind数据,近10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2023年132人,2022年112人,2021年121人,2020年105人,2019年108人,2018年67人,2017年66人,2016年63人,2015年149人,2014年94人。

具体来看,年初至今,平安基金、大成基金、国联基金、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鹏扬基金、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管、格林基金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则各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

综合而言,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基数较大,基金经理离任人数相对公司基金经理总数来说并不突出;相比之下,中小公募的基金经理流失率则较高,如国联基金、鹏扬基金、格林基金年初至今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诺德基金、中科沃土基金也各有2位基金经理离任。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到,在离任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度较高,或是“一拖多”的老牌基金经理。

例如,6月4日,建信基金老将姜锋因“个人申请离职”卸任旗下多只基金。此前,由他管理的建信兴衡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建信锋睿优选混合等基金已于3月、4月增聘了基金经理。

同日,泰信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董山青现“清仓式”卸任,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泰信智选成长灵活配置混合、泰信互联网+主题混合的基金经理。此前5月29日,董山青还卸任了泰信行业精选混合、泰信中证200指数的基金经理。至此,董山青已不再管理任何公募产品,在管规模清零。

值得一提的是,“先增聘、再卸任、后离职”与一口气“清仓式”卸任已被视为基金经理或将“出走”的标准流程。

今年5月,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旗下两只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离职传闻再起;4月初,原圆信永丰基金“权益女将”范妍一口气卸任旗下8只在管产品,随后官宣加盟富国基金;2月,原万家基金基金经理李文宾则因“个人原因”卸任旗下在管多只基金产品,并加盟永赢基金。

而从基金公司披露的公告信息来看,在离任或离职原因描述上,各基金公司说法不一,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整、内部调整、业务调整等。其中,“个人原因”为大多数基金经理卸任产品时的主要原因。

“降薪潮或是主因。此外,在当前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投研考核要求收紧,部分基金经理也面临产品业绩的压力。”一位公募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基金经理“出走”的现象或仍将持续,而公募同业将依旧是基金经理流动的主要方向,毕竟“奔私”的门槛高、挑战大。

另从出现基金经理变更的产品类型来看,尽管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也有所涉及,但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下同)仍占据较大比例。据Wind数据统计,出现基金经理变更的产品数量共198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达30.26%;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产品数量为10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达34.13%。

那么,在面临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基金经理离任或增聘时,持有人该选择继续持有,还是及时离场?

业内人士的建议是,“基金经理变更,一般有三种情况,‘老带新’、业绩不达标被迫停职以及因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如果是‘老带新’,一般是为了培养新人,当然也需要考虑资深基金经理未来离职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给新任基金经理3至6个月的考察期;因业绩考核不达标而导致基金经理换人,对持有人而言是好事;如果是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则需要综合以上两点去考虑,倘若继任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经验相对较浅,不利于产品投资业绩的延续性,投资者可以考虑赎回。”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