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司法也要“治病救企”

2024-06-11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不能让任何一个企业仅因涉案而垮掉”“案件没有大小,皆系民生;企业没有大小,皆应依法保护”……近日举办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讲坛”,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合规司法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引发广泛关注。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横跨司法和经济领域的一道时代考题。现实中,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因经营管理不当触犯法律,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濒临倒闭、职工下岗。但是,企业涉案并不等于就应该判企业“死刑”,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即立足于最大限度挽救涉案企业、保住经营主体。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要求“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同年9月,最高法出台《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做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被列入工作重点。

在此次最高法的论坛上,就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位于上海松江区的某贸易公司及其实际经营人李某,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公诉。松江区法院携手检察机关,对其进行合规整改,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合规整改完成后,李某被判缓刑,涉案公司当季营业额、纳税额在工业园区200余家同类企业中跃居前五。

良好的司法制度,不仅有着治病救人的功能,也应该承担起“治病救企”的社会责任。2023年,全国法院对718家涉案企业适用刑事合规整改;2024年前5个月,又有437家涉案企业适用刑事合规整改,同比增长146%。越来越多企业焕发“新生”,令人欣慰。

对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救的是企业,也是背后的一个个家庭。须知,企业一头连着国家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就业。如果企业“涉案即垮”,影响的不仅是几个企业负责人,更是数量众多的普通员工。通过合规改革为企业“祛毒换血”,延续的是企业生命力,也是诸多家庭的生计。

当然,进行合规改革绝不意味着一味偏袒企业,在“厚爱”的同时还要“严管”,要将落实治罪与合规治理并重。针对违法程度不同的企业,要分级对待,该罚的罚、该管的管,该救的救、该护的护,既给教训和警示,也给机会和出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句话不仅对司法部门提出了要求,对企业也是如此。一些企业之所以“抗风险能力”不强,很多时候也是由于法律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方式粗放。因此,企业也要认识到,合规经营就是企业最好的铠甲,坚决向行贿、逃税、走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经营行为说不。

从更大的格局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强不强,不仅要看拥有企业的数量,更要看企业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法制化的管理制度,这些既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姚易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