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于柏林召开,能源系统脆弱性引发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侯丹玮
2024-06-11 17:5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当地时间6月11日-12日,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此次会议召开前夕,乌克兰能源设施刚刚于6月初遭到俄军袭击,使得电力短缺困境进一步加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参加柏林会议前夕强调,乌克兰能源行业的紧急解决方案将是当务之急。

就在会议召开前一天,乌克兰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和发展局负责人穆斯塔法·纳耶姆当地时间6月10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发文宣布辞职,并称乌总理什梅加尔未批准自己参加这场在柏林举行的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他还称,“系统性障碍”使其无法有效行使职权。

在此之前,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曾在5月9日投票支持将副总理兼基础设施部长亚历山大·库布拉科夫解职。据《参考消息》此前援引路透社报道,库布拉科夫曾负责乌重建计划,并主持建立黑海航线的工作。而其遭解职的背景是,当局计划把他权势极大的部门拆分成两个不同部门。

负责监督战时重建和防御工事的高级官员在相关国际会议前夕辞职,引发外界对乌克兰重建进程的担忧。乌克兰智库经济战略中心(Centre of Economic Strategy)负责人赫利布·维什林斯基(Hlib Vyshlinsky)分析称,重要官员缺席会议可能会向乌克兰的盟友传递一个信息,即“复苏不再是优先事项”。

“系统性障碍”

出生于阿富汗的纳耶姆在进入乌克兰政坛前曾是一名记者。2013年11月,在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后,纳耶姆曾在Facebook上呼吁民众在基辅独立广场举行街头抗议活动。英国《卫报》评论称,纳耶姆的帖文“改变了乌克兰的历史进程”。此后,纳耶姆进入乌政坛,于2021年8月被任命为基础设施部副部长,2023年1月成为乌克兰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和发展局负责人。

今年6月10日,就在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在柏林召开的前一天,纳耶姆在Facebook发文宣布辞职,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遭遇了“系统性障碍”,所在机构自2023年11月起开始面临不断的“反对、阻力和人为障碍”,并举例称道路修复和养护项目的预算目前已完全取消。

“我承认资源有限,军费开支很重要。但取消基础设施维护资金将不可避免地首先影响国防道路的状况,进而影响所有军事后勤工作。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此后我们将面临军事后勤和产品出口的复杂化。”纳耶姆说。

纳耶姆还提到,其所在机构“开始受到官僚主义的困扰”,一些涉及防御工事、重建工作的拨款文件曾多次遭到政府退回,或在拖延数月后仍未商定。此外,机构官员自年初起遭降薪,高级专家工资过去曾略高于3万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5379元),如今只有1.4万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2510元)。纳耶姆称,自年初至今,其所在机构已失去25%的工作人员。

据纳耶姆提供的信息,乌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和发展局目前正在同时协调在全国353个建筑工地开展的重建工作。与此同时,该机构近一年来最重大的项目是为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Ukrenergo)的能源设施建造防止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的防护结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部委和部长的支持,他们允许我独立作出决定并取得成果,不会被背后捅刀。而在部长被解职(注:前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后,这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了。政府首脑最近决定不让我参加在柏林举行的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也证实了这一点。”纳耶姆说道。

纳耶姆所提及的乌副总理兼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遭到解职发声在今年5月初。库布拉科夫当时表示,总理什梅加尔未曾与自己探讨过这一决定。BBC报道称,由于西方对乌克兰重建的大部分财政支持都是通过基础设施及重建部门提供的,因此库布拉科夫一直与西方合作伙伴保持联系,并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截至目前,尚不清楚谁将接替库布拉科夫的职位。

动摇西方信任?

6月11日-12日举行的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旨在动员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复苏、重建、改革和现代化。此前,库布拉科夫、纳耶姆均曾参与会议筹备工作。

对于纳耶姆未获准前往柏林参与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一事,有知情官员向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透露,纳耶姆原定于6月12日在基辅提交一份报告,介绍他的机构在重建方面的进展情况,这也是总理什梅加尔没有批准纳耶姆出访行程的原因,而纳耶姆辞职及其发表的声明内容则被认为是在“试图回避报告重要问题”。

乌克兰财政部长马尔琴科10日强调,乌克兰的重建与复苏与个人无关,而是与机构有关,人事问题不会削弱乌克兰吸引投资的能力。

5月22日,第十六届国际交通论坛(ITF)在德国莱比锡举行,这场被称为“交通界达沃斯”的国际会议已连续两年将乌克兰重建问题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一场讨论乌克兰绿色重建问题的会议上,乌克兰社区、领土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副部长谢尔盖·德卡奇,加拿大交通部副部长,摩尔多瓦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部国务秘书,欧盟资助项目“支持乌克兰制定国家交通模型和总体规划”的团队负责人,欧盟委员会总司长,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官员和专家悉数到场,讨论乌克兰重建的优先事项及资金来源问题。

在众多对乌克兰重建问题的讨论推进的同时,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10日报道,纳耶姆的离职是乌政府一系列人事变动中的最新事件,这些人事变动“动摇了西方合作伙伴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信任,也激怒了乌克兰自己的一些官员”。在俄军持续空袭乌克兰发电厂并在乌东发动攻势之际,纳耶姆留下的空缺和基础设施部长的缺位可能会引发外界对乌克兰保护其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的质疑。就在纳耶姆辞职当日,还有两名负责反腐败政策和采购的机构官员也宣布辞职。

报道还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乌官员的话称:“美国和其他西方合作伙伴希望与乌克兰同行保持正常、可预测的关系。现在,他们正因这些无法理解的人事决定而失去对乌克兰政府的信任。”

根据《金融时报》获得的录音和在场人士提供的消息,纳伊耶姆曾在5月底召集了来自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其他西方机构的二十多名代表,称自己预计将被解雇,且将面临针对基础设施部工作的调查。录音中,纳耶姆向机构代表保证,其参与的项目仍将按计划进行,但几位西方国家的代表对他即将离开表示了担忧。

此前,在库布拉科夫于5月9日遭解职后,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和欧盟的驻乌大使曾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感谢库布拉科夫的工作,并附上了自己与库布拉科夫的合影。另据三位知情官员称,西方国家的大使在5月13日会见什梅加尔时,“以更明确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人事变动的愤慨”。

另据Politico报道,库布拉科夫、纳耶姆以及地方政府负责在乌克兰各地建造防御工事,以保护能源基础设施。但在今年春天俄罗斯对能源设施发动了一波袭击之后,总统办公室开始对这项工作的成效产生怀疑。还有一位熟悉内情的乌克兰政府官员称,政治竞争是库布拉科夫被解职的主要原因。

重建面临挑战 

6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德国,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面。泽连斯基当日在社交平台“X”发文称:“朔尔茨总理和我将讨论进一步的国防援助、乌克兰防空系统的扩建以及联合武器生产。”

随后,泽连斯基将参加在柏林举行的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据其介绍,届时将有10位国家总理以及其他政府代表、私营部门代表参会。泽连斯基同时强调,面对俄罗斯的袭击,乌克兰能源行业的紧急解决方案将是当务之急。

乌空军及能源部6月初表示,乌遭受了“俄自3月22日以来对能源设施的第六次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西部、中部和东南部五个地区的能源设施遭袭,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根据乌能源部6月7日提供的数据,乌自3月以来已损失约9吉瓦的发电能力。另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分析,自战争开始以来,乌克兰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的发电能力。

西方国家近期逐渐放宽了乌克兰使用外国援助武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乌军前线压力,但乌能源系统仍然在俄军空袭之下面临困境,乌方已多次呼吁盟友提供更多防空系统,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一些官员和专家指出,俄军在2022年至 2023年冬季的空袭行动针对的是乌克兰配电网,修复工作相对容易,但近期的轰炸则是针对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厂,其修复及重建更加困难、昂贵。

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6月5日称,由于天气炎热、用电量增加,乌电力系统到仲夏时节或面临“最困难局面”。《金融时报》同日援引乌官员的话称,到冬季,乌民众“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没有电”,未来几个月“应该为寒冷和黑暗中的生活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的报道遭到了乌方谴责,被认定存在虚假信息,且是“为俄罗斯利益服务的心理战”。乌能源部在声明中称,该报道援引了乌政府匿名消息来源,可靠性存疑,而“为寒冷和黑暗中的生活做好准备”言论的目的是在民众中散布恐慌情绪。声明还提到,报道中称“自5月31日起乌居民电费翻一番”的信息不实,电费实际增加了63%。

除能源系统恢复外,乌克兰整体重建工作同样面临挑战。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和乌克兰政府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共同研究,乌克兰未来十年预计将需要4860亿美元用于重建和恢复,这一数字比一年前所估计的4110亿美元更高。

另据《纽约时报》6月最新评估,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乌克兰已有900多所学校、医院、教堂和其他机构遭到破坏或摧毁,这一数据不包括克里米亚或乌克兰西部无法获得准确数据的部分地区。此外,乌军也通过轰炸俄军前线阵地,以及攻击克里米亚和顿涅茨克市等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整体而言,俄军控制地区所遭到的破坏远没有乌克兰严重。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姚易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