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刘晓靓 |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里的“王琦瑶”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剧目、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演出全程以上海话形式呈现,编剧赵耀民,导演周小倩,舞美设计徐肖寰。
202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上海话版本舞台剧《长恨歌》。在这个版本中,“王琦瑶”一角由国家二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刘晓靓饰演。第一次用上海话演戏有怎样的感受?排演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一起来听听刘晓靓与我们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对话·演员刘晓靓
EVERLASTING REGRET
国家二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王琦瑶”扮演者
01
与《长恨歌》的缘分
刘晓靓:我第一次知道《长恨歌》的时候,应该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普通话版的《长恨歌》第一轮演出的时候。我当时也看过第一轮张露演的《长恨歌》,之前在朱杰版的《长恨歌》里我演过“吴佩珍”这个角色,一直到去年我又加入了《长恨歌》的剧组,饰演“王琦瑶”。我觉得跟《长恨歌》还是很有缘分的。
02
您觉得《长恨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刘晓靓:我觉得《长恨歌》这部作品是王安忆老师通过一个典型的上海女性的形象,展现了上海那几十年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从王琦瑶这么一个典型的上海女性,展现出的是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从这部作品当中,我们能看出来王安忆老师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厚的感情。我作为一个上海人,当我来看《长恨歌》这部小说,以及我参与了这部剧的创作,也会特别地有感触,能够产生温暖、亲切的感觉。
03
您如何理解“王琦瑶”这个角色?
与她是否有相似之处?
刘晓靓:我觉得“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有机敏智慧的一面,也有沉默隐忍的一面。她出身比较平凡,但是她又不甘心过平庸的生活,虽然她外形还是挺好的,但是也没有到风华绝代的程度。她一生在爱情上,始终都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是她一生也没有放弃追逐爱情,我觉得她大致就是这么一个人。
我觉得我跟她相似的地方,最接近的可能就是我也是从弄堂出生的女儿,我小时候也是住在弄堂里面,这可能是我跟这个角色在底层最接近的地方。还有是因为我自己是上海人,这个角色是上海人,那么就会有一种地域的优势,因为我们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所以可能在血液里面与这个角色很多特质的东西,是有共鸣的。
04
创作这个角色时,有哪些特别的体验?
刘晓靓:我觉得在创造这个角色的过程当中,其实对我来说难度最大的是年龄的跨度,因为要从“王琦瑶”的十六七岁一直演到她五六十岁。而对于现在我这个年龄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因为这离我现在的年龄差距比较远。演年轻阶段的时候,很多气息,整个人的姿态都是非常不一样的。除了妆造上的区别,声音、气质、讲话的语速,这都是有区别的,怎么样把这三个年龄阶段区分开来。我觉得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难度。
因为我的声音不属于特别清脆明亮的那种,我可能在演年轻阶段的时候,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声音的位置往高里面拔,整个人的表情感觉都得往上扬,体现一个年轻人的朝气。那么对于我现在本身的自然状态是达不到的,我在表演的时候,就得刻意地把自己的姿态挺拔了,说话的语调要往上提一点,要一直有向上的一种感觉,我得时刻提醒自己。
05
第一次全程用上海话演话剧,提前做了哪些准备?
刘晓靓:当时在我们正式建组之前,是由钱程老师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上海话的辅导,我觉得对我们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尽管我是上海人,但是其实我现在生活中用上海话的时候非常地少,更何况我们这个职业本身,我们也很少在工作中说上海话,在生活中也习惯了用普通话来交流。这一次用上海话演戏,会一下子没有逻辑,很难用上海话清晰地把语言的逻辑讲明白,所以一开始是有点费劲的,但是好在钱程老师他特别耐心,特别专业,给了我们很多的指点。我们在演出中说的上海话还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上海话,它有一些老上海话,它是更注重尖团音,甚至有些字的发音,我是因为这个戏才知道原来上海话不是这么发音的。
我们在对台词的时候,钱程老师会一个字、一句一句地帮我们纠正。等到我们下地排练了以后,因为不能为了纠正发音经常打断,如果我们已经在台上演了或者联排,他就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来。他很有意思,他发现有什么问题,就会拿手机马上发微信语音给我们,因为他用语音的话,就能把这个词该怎么念直接告诉我们。
所以每次我演完了以后,第一时间就去拿手机看,钱程老师给我发了几条语音,发了几条就知道,我有几个还不够标准。因为他也怕打扰到我们,在表演的时候情绪是连贯的,如果为了纠正一个字不太标准的发音,就很容易把演员的情绪打断,所以他就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他自己悄悄地在旁边还很轻声,怕自己声音大了,影响演员在台上演戏,钱程老师真的是特别好。
通过这次上海话版的《长恨歌》,我觉得我自己对上海话也有了重新的认知,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06
我们是一个很“卷”的剧组
刘晓靓:我们剧组氛围特别“卷”,当时我们排练的时候,真的每一个演员都极其地用功。比如说因为我们这个戏是第一幕一批演员,第二幕一批演员,第三幕一批演员。我们一般按照第一幕开始排练,有第一幕的演员自己排完了以后,等到我们排第二幕、第三幕,他/她也一直在,就能“卷”成这样,就没有他/她的戏,也天天在排练厅里,每个人都不管自己角色的轻重,都是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这点就是让我从这个第一幕演到最后一幕的女演员倍感压力,因为身边的对手都这么给力了,怎么可以“掉链子”。
07
您觉得推出上海话版的《长恨歌》有怎样的意义?
刘晓靓:我觉得方言其实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一个存在,上海话在这些年里,说实话流失还是很严重的。我们80后在生活中可能都很少说上海话了,更何况90后、00后,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就更没有语言环境了。推广上海话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上海话版的《长恨歌》是特别有意义的。我记得我们第一轮演出的时候,真的有很多年轻观众来看了以后会觉得上海话真的很好听,都很想去重新学习上海话,所以我觉得我们上海话版《长恨歌》,在这件事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你爱上海这座城市,也有兴趣知道上海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文化变迁,那么就请走进剧院观看《长恨歌》,我相信我们三个半小时的演绎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视频拍摄:邱绎夫
剧照摄影:尹雪峰
- 敬请关注 -
上海大剧院23/24演出季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
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
【故事梗概】
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舞台剧《长恨歌》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将以上海话演出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20世纪4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随后大员遇难,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顿似漂萍。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阴差阳错,幽怨百结,想来都是命里注定。面对时代的汪洋大海,她软弱地固守昔日的生活方式和情调,渐渐沉溺……
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一名叫“老克勒”的怀旧青年发生畸恋,余光暗淡,心怀热烈,却意外地死于非命,饮恨黄泉……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出品人:张惠庆 | 总监制:田水 | 艺术总监:喻荣军 | 联合监制:何念 | 制作人:陆莉萍、黄一萍 | 原著:王安忆 | 编剧:赵耀民 | 导演:周小倩 | 舞美设计:徐肖寰 | 作曲:陈祺丰 | 灯光设计及多媒体设计:何逸伦、蔡雨阳 | 服化设计:徐丛婷 | 道具设计:郁树西、刘毅 | 音效设计:钱杰 | 技术设计:缪爱森、赵明 | 舞台监督:罗霁忺
上海话语言指导:钱程
主演(按出场顺序排列)
女演员
刘晓靓、程懿、司一蕾、蔡金萍、杨艺苓、徐婧灵、周笑莉、宋忆宁、陈琦媚
男演员
高博文、朱晔、钱程、顾鑫、刘思翰、徐泽辉、是之
特别鸣谢:艾特里里
演出时间:2024年7月5日-7月6日19:30,7月7日14:30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300号)
演出票价:180/280/380/480/580/680元
上海话对白,普通话字幕
*建议年龄8岁以上观众观看。
*演出信息及演员阵容以当日公示为准。
*因剧情需要,演出过程中涉及抽烟场景,所使用的道具烟为保健产品,非真烟,其主要配方为:金银花、薄荷、枇杷叶、茶叶等,对身体无害,敬请知悉。
购票方式
微信购票: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信小程序
*长按识别上方小程序码
点击《长恨歌》海报进入“演际LiveLife”平台购票
- 猜你感兴趣 -
这几段感情,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念念不忘,是《长恨歌》的绝美舞台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演员阵容公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专访刘晓靓 |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里的“王琦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