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高考作文|方笑一:“认可度”是题目也是社会观照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邹佳雯
2024-06-07 15: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今天中午,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揭晓: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这是个好题。寥寥数语,能让学生抓住意思,且无论学生站在哪个立场或持哪个观点,都有话可讲,给了他们一定的空间。很难得的是,这个题目也对应了当下时代的一些话题。”看到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笑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方笑一看来,认可度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谈认可度的问题,可以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件或情况包含在内,“我觉得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目,不能太过具体,就说当下生活中发现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那会比较死板,考生发挥余地不大。”

而这道考题一如既往地发挥了上海作文“思辨”的特点。方笑一具体分析道,说到认可度,一方面,人们大多数说的是社会大众对某件事物的认可度,比如,人们会用收视率作为评判一档电视节目高下的重要标准,换言之,人们难以撇开认可度谈对一个事物的评价。认可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尤其在网络时代,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评判,这也使得认可度变得更为“显然”。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认可度不是唯一重要的标准,不可因过于追求认可度而放弃一些更重要的事物。“比如我们做学术,一些冷门绝学的专业的书,可能没什么人能看,但实际上它很有价值。它的认可度没那么显然,可能不是来自于大众,但只要用心做,你总会在别的地方找回它。”

另一方面,认可度的主体也可以发生改变,即我自己是否认可?自身在接受和选择信息、评判高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接受和选择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它是好的对的,但对那些跟自己原先的观念、思想相违背的,甚至自己不懂的,就不认可、排斥否定的情况。“我觉得要警惕这样一种倾向,杜绝纯粹从自己的认可与否,来接受和选择事物。”方笑一分析说。

将题目从考场拉到社会中,这个题也观照了当下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很多网民,只关心跟自己立场相符合的东西,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这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观点越来越分裂。事实上,这些社会热点现象,在认可度的这个作文里面,大家都可以发表议论。”

作为学者,方笑一的研究课题中也包含宋代科举制,“宋代的进士考试,殿试的最后一道题是策问,问当下的一些政策。但实际上,他会问得比较虚。比方说如果要改革,他觉得哪一方面要变革,会有一点导向性,但不会完全让考生对当下的一个很具体的政策表态赞成还是反对,或者事情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个人觉得,这样的题目比较高级,而如果具体限在某一件事情上面,相对来说考生发挥的余地会比较小。“

这种经验放到如今,或许也是合适的。方笑一坦言,在他看来,高考作文题跟当下的具体某一件时事,或许也不宜联系过于紧密,适当拉开距离或许更好。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