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来写高考作文丨历久弥新
编者按:改变命运的,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那个全力以赴的自己。又到一年高考时,澎湃评论连续第八年邀请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
考题选择:北京卷(1)
原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50分)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写作者:土土绒,媒体人,2000年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大学,分数忘了。写作用时60分钟。
近年来,“新中式”风越刮越烈,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级趋势。先是汉服热在年轻人当中兴起,随后马面裙作为一种单品“出圈”,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今年春节前后,“簪花”又在多个古城成为时尚潮流。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中式”,例如,在河北邯郸,着“战国袍”,登武灵丛台成为最“In”打卡方式。
“新中式”不仅活跃在时尚圈,也深刻影响着众多领域。“新中式”餐饮、“新中式”装修、“新中式”养生……一时之间,仿佛“万物皆可新中式”。那么,什么是“新中式”?没有人能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式是传统,新是变革。“新中式”是新与旧的交融,是古与今的对话。
为什么那些曾经很“土”的穿搭,如今看起来却很“潮”?为什么那些覆盖了历史尘埃的物件,如今却散发出新的光辉?新故相推,是自然规律。但是新与旧却并不总是截然分开,更不是相互对立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总会转化为旧,旧也会萌生出新。
我们总是说,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杰出思想是常用常新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是古老的哲学思想在现代激荡的回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代代读者赋予莎士比亚的新解读。
我们早已不再使用帆船作为交通工具,却依然会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来祝福他人;我们早已远离冷兵器时代,却依然能从三国故事中得到智慧与谋略的启发。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那些关于人性和人心的探讨,与当代人不期而遇,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当然,新旧相生,不是简单重复,而需加入新的思考或劳动。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发明青蒿素的过程中,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但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千多年前古籍所载的方法并不能直接“古为今用”,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大量实验,使用现代科学仪器,才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事实上,那些古老的思想、精神在当代散发出的新光辉,也往往是加入了时代的理解。
时代不是简单的轮回,也不是单向线性发展。我们常常看到,总有一些事物能穿越时光的长河,展现出新的活力与价值。这,就是历久弥新的力量。我们不必一味地摒弃旧,也不必一味地追求新,不妨在经典中探寻新知,在传承中创新。如此,才能将我们的事业融入历史的坐标轴中,也才有可能历久弥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