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簪花、点茶,还有哪些城市的非遗不能错过?| 有数

2024-06-08 09: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 年,福建泉州蟳埔村的簪花火得“一塌糊涂”,前去旅游的女孩几乎都会体验一把“头上花园”的视觉效果。让人一时不知是泉州旅游助推了簪花出圈,还是簪花爆火带动了泉州旅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簪花其实也属于非遗,准确来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早在 2008 年就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上一个从小众走向爆火的非遗,可能还是由电视剧《梦华录》带火的点茶,“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杭州韵味也从中得到体现。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电视剧《繁花》中,爷叔带着男主角阿宝请红帮裁缝量身定制了一套套噱头十足的西服。而红帮裁缝技艺,也是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剧外,定制胡歌同款西服的电话打爆了宁波红帮裁缝铺。

还有哪些城市拥有等待挖掘和出圈的宝藏非遗?哪些非遗人们有所耳闻,却不曾细察?下面这些可视化的非遗中,也有你的家乡的吗?

1.福建泉州:花灯

花灯的美,要从细节来看

来源:湃客创作者 @孤狐狸固“典”亮泉州花灯——用可视的密码重启泉州花灯

2.广东深圳:沙头角鱼灯舞

提着鱼灯,怎么跳舞?

有一种广场男子群舞,以鱼灯为道具,每逢年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都会进行表演,并且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那就是流行于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角镇及香港新界沙头角一带的沙头角鱼灯舞。

制作鱼灯时,先用竹篾扎成鱼状,然后在上面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再在鱼灯下面装上短棍。

来源:湃客创作者 @广外新传数据视界沙头角鱼灯舞信息可视化作品

鱼灯舞的表演形式以众鱼围绕“神鱼”黄鳢角展开,其“鱼龙混杂”的表演源远流长,源于原始的鱼祭巫术舞蹈。整个舞蹈呈现了群鱼献祭的主题。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人极力渲染出灯火辉煌、歌舞欢腾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3.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盘绣

手艺人和新手有多大差别?实验结果告诉你

图源视觉中国

黑色棉布打底,红、黄、绿、蓝、桂红、紫、白七彩丝线搭配,一针两线,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幅色彩绚丽的盘绣作品就做好了。这是独属于土族人民的珍宝——土族盘绣。2006 年,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门技艺,古老且复杂。

首先,需要的工具有绣花针、顶针、布、线(一般有丝线、棉线、毛线、金线、银线等)。并且盘绣针法独特,操针时需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绣者需要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

湃客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 用传统的色彩和几何图案可视化呈现了土族盘绣的针法以及常见纹样。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可视化里的刺绣与盘绣

如果一个对刺绣感兴趣的人想要学习盘绣,这件事容易吗?新人和手艺人之间有多大差别?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同学找到了一位叫做李业尕的盘绣传承人开启了学习之旅。师徒二人分别刺绣了 20 个图案。在此过程中采集了师徒的肌电、脑电波、使用线的长度、时间等数据。

以“铜钱”的图案为例,从脑电数据可视分析图中可以获悉,李老师的冥想度区域相对多于专注度区域(蓝色区域代表冥想值,红色区域代表专注值,紫色是冥想度和专注度两者之间的重合)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刺绣经验丰富,在刺绣过程中更为放松,而学员等有一定经验后刺绣过程才会比较放松。

来源:湃客创作者 @非遗数据实验室当非遗撞上脑肌电,一次土族盘绣技艺传承的数据实验|有数

在盘绣刺绣过程中可以看出师徒两人的肌力值变化活动情况,学员的用力程度比老师大,并且刺绣过程中肌肉运动剧烈,显然因为在学习盘绣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

刺绣过程中用尺子测量使用的线长,也能明显发现学徒比老师使用的线要长,学徒在刺绣中单股线容易发生缠绕打结,比较费线,而老师能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4.西藏自治区:唐卡

用唐卡的设计来解释唐卡

唐卡是一种画在布幔或纸上的画像,用彩缎装裱后的一种卷轴画,融入了多种艺术技巧,是藏文化中集大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制唐卡的步骤十分复杂,需要画师投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一幅唐卡的诞生,快则半年完成,慢则十余年方得结束,传说:“一幅唐卡,要布谷鸟叫三次才能完成”,而布谷鸟叫三次则是三年。

在湃客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 的这幅作品中,圆环之外分别讲述了唐卡的起源、常见色彩、内容、构图样式以及装裱过程。中间的圆环部分则详细呈现了制作唐卡的整个流程。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一图看懂唐卡造像原理

5.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文书法

用脑电波数据与肌电数据来研究非遗

2008 年,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文是什么样的?和汉字相比较,其独特性何在?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信息与交互设计工作室 @非遗数据实验室 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请一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文书法传承人和一位学习汉字书法的学生分别书写《玛吉阿米》这首诗歌的藏文版与汉字版,并采集他们书写时的脑电波数据与肌电数据。

看上去就很复杂的藏文,写起来也很考验人。黄色条形的宽度表示需要的笔墨量,对比诗歌中每个词语需要的“墨水比”发现,藏文书写需要的笔墨量明显多于汉字。

来源:湃客创作者 @非遗数据实验室“解构”藏文

藏文书写不仅“费笔墨”,还“费力气”。

下图中是“东方”这个词的藏文、汉字书写过程对比,深黄色代表专注度,浅黄色代表放松度。

由于藏文字结构复杂,书写时间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专注度的数值较低、柱形长度较短。而汉字结构相对简单,书写时间短,注意力更加集中,代表专注度的黄色柱形也就更长。

此外,汉字书法使用软头毛笔,书写过程柔和,代表肌肉数据变化的线条也就更加平缓。而藏文书法使用竹笔,需要更好的控制力,因此表示肌肉数据变化的线条波动剧烈。

而藏文也别有一番自己的韵味。结合参数化的几何图形,将图形与文字一一对应可以看出,汉字图形是接近正方形的不规则多边形,而藏文字则更加修长。

6.江苏扬州、河北蔚县:剪纸

你能看出风格差异吗?

剪纸是中国人共同的亲切记忆,但不同地域的剪纸也各有特色。例如,河北蔚县的剪纸大胆泼辣,多使用明度和纯度高的色彩,强烈的色彩浓艳鲜明、对比强烈,显得红火热闹。江苏扬州的剪纸则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剪纸》—非遗剪纸图像信息可视化设计

6.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

当纹样脱离容器,也可以很美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景泰蓝不仅圆润结实、金光灿烂,还因为绘画技艺的融入,纹样繁缛,色彩富丽。湃客 @小于叁 以历史上珐琅的纹样以及器型作为视觉切入点,以明代到清末的掐丝珐琅器的纹样图案变化为主线,用动态影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纹样特色。

来源:湃客创作者 @小于叁景泰蓝非遗文化|实验动画【生生不息】

7.福建福州、广东佛山:咏春拳

用信息图来看功夫的精细与浪漫

得益于《咏春》、《叶问》以及《一代宗师》等功夫电影的深远影响,咏春拳对于中国人来说毫不陌生。

咏春起源于福建南少林,相传由明末清初时期五枚师太所创,2014 年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湃客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 用可视化的方式梳理呈现了咏春拳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是如何得到传承发展的。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功夫之咏春・太极・形意信息设计

说到咏春拳,还会让人想起木人桩。通过练习木人桩,可以将咏春拳的所有手法和脚法糅合到自由搏击中。作品用颜色区分了左脚、右脚、左手、右手。练习木人桩的运动轨迹,则如图中第一视角的分析所示。

8.陕西宝鸡:社火

社火是怎么火在抖音上的?

陇州社火是陕西宝鸡陇县特有的民俗文化表演,是当地习俗中极其重要也颇具仪式感的一项春节活动,也是中国大型祭祀庆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湃客 @西外新传 用图解的形式呈现了社火的魅力,并用数据解答了这一传统民俗在抖音上得到了怎样的关注。

来源:湃客创作者 @西外新传可视化看陕西|风起陇州,秦地社火

9.江苏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一图看懂丝织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国久负盛名的经济人文重心,而苏州的手工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当地的丝绸织造。缂丝是苏州极有特色的丝织产品,缂丝织造技艺也在第一批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首都博物馆里的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复制品)通体以四色缂金工艺缂织而成。
图源视觉中国

通过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得到的织物具有图案花纹不分正反面的特色,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织物表面像用小刀划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缂丝织造可视化

10.江苏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一笔一画,还原云锦的一针一线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

来源:湃客创作者 @南艺视觉信息设计云锦可视化

11.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不只有洞窟,还有佛像供养人的故事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2000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于对造像背后的故事的好奇——是在什么样的时代、时间,因为什么,又是谁建造了一个个满怀悲悯的佛像,刻下了一篇篇题记?湃客 @信息设计创新实验室 收集了北魏及唐朝造像供养人的信息。

龙门石窟利用山体石灰岩扩凿而建,因此窟形相对单一,目前现存的大型洞窟皆为一室依山凿筑,中型洞窟或小型洞窟偶有两室一前一后纵向分布。

来源:湃客创作者 @信息设计创新实验室数说龙门,讲述供养人的故事

三种最为常见的形制分别为:马蹄形、长马蹄形和方形。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中洞内供养人图像可分为两组,均被雕刻于宾阳中洞前壁(入口壁)四层浅浮雕中的第三层位置。皇帝礼佛图位于洞口左边,皇后礼佛图与之对应,位于洞口右边位。

几张图还不够详细?想更仔细欣赏这些非遗作品?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专题《“画出来”的中国非遗,重生了》查看更多

作者|湃客·有数创作者

编辑|张铃媛

海报设计 | 卫瑶

封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