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率下降90%,上海一医院创建“无呕病房”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通讯员 王广兆 张晓菊
2024-06-07 14:4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超过一半以上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周期中需要接受化疗,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让很多肿瘤患者“闻之色变”。

为有效管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创建“无呕病房”,让肿瘤患者化疗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90%。

统计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无呕病房”成立以来,高风险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约90%。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供图

6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这一消息。院方透露,上述管理流程已被收录在2024年版《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中,希望能成为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管理的“上海方案”,并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部分化疗药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恶心呕吐

化疗是一种通过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也是细胞毒性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带来对一些正常细胞的损伤。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专科主任郭伟剑指出:“一些常见的化疗药物,如铂类、阿霉素、氟尿嘧啶等,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部分患者会因药物反应或者其他因素,在治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专科主任王碧芸教授也表示:“有的患者因为恶心呕吐而对化疗产生强烈的排斥,导致后续治疗难以进行。”

作为上海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表示,该院每年化疗患者达到21.7万人次,其中住院化疗患者43500余人次。有效管理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提升肿瘤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陆箴琦表示,为优化住院化疗肿瘤患者的治疗体验,肿瘤内科医护团队于2015年依托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平台,开展“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循证护理实践项目。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对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开展系统管理,涵盖了肿瘤化疗患者入院时、化疗前、化疗进行时和化疗间歇期各个阶段,最终形成住院化疗患者个性化管理方案,并在该院徐汇院区23病区开展试行,有效提升患者化疗期间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无呕病房”化疗全流程管理,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90%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肿瘤内科23病区护士长杨瑒表示,引起化疗恶心呕吐的原因有药物因素,也有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压力较大或肝脏功能损伤等多种原因。

“在住院患者入院时,病区护士便开展分阶段饮食宣教,强调化疗前、化疗进行时、化疗间歇期不同阶段的饮食注意事项,并及时掌握患者反馈;在化疗前期,开展风险筛查与早期预防,将评估工具嵌入护理病历信息系统,由护士评估患者个人因素,包含心理、既往化疗后呕吐情况、患者对于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认知等,再由医生进行患者的药物风险评估,通过智能平台形成医护联动机制。”杨瑒介绍,医生最终会根据筛查结果,结合“无呕专科医生”设计的循证医学知识库,开具预防性止吐药物方案。

与此同时,护士在落实预防性止吐药物干预的同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开展个性化治疗护理。例如:对于中风险患者,护士在常规宣教外,还加强环境及患者如口腔卫生、味觉改变应对等自我管理;对于高风险患者,还结合穴位按摩、芳香疗法、五行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恶心呕吐的发生,并每日评估患者症状登记和预防处理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化疗期间,医护团队还会结合患者恶心呕吐分级量表和“患者日记”两种工具,实时管理患者症状。当出现≥2级的恶心、呕吐症状,医护共同实施循证医学解救方案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在化疗间歇期,医护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赋能,通过科普视频、微信公众平台小助手等开展患者管理;期间,对于需重点关注的患者,采用电话采访等形式,针对性地给予照护指导和健康教育;当化疗间歇期患者恶心呕吐分级达2级及以上时,即刻启动预警及时干预。

统计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无呕病房”成立以来,高风险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约90%,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陆箴琦同时表示,后续我们还将继续优化工作流程,护理团队也将进一步总结“无呕病区”的建设经验,未来将相关工作推广至日间化疗,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更好地接受规范且舒适的内科治疗。

    责任编辑:鞠文韬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