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项目正式启动
由南京艺术学院为申报主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执行主体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进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公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并完成正式签约立项。经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划团队与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主创团队的前期工作筹备,目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与项目的巡展方案。
该项目于此公告发出之日正式启动相应的工作,拟定于2024年9月——2025年9月期间,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首展出发,分别巡展至浙江、湖南、重庆三地。将邀请在四十年当代水墨发展历程中50位在语言、观念、文化理念上有创新与发展的艺术家与100余件作品。四站巡展期间将会以持续的艺术家访谈、学者访谈邀约、口述史纪录片拍摄、讲座、公教活动等相关文献成果公布。策划团队希望以展览+文献的方式持续回顾与记录这段正在行进的中国当代水墨历史。
历届“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出版物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
1985年,《江苏画刊》发表李小山先生《中国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其“穷途末路说”的提出至今刚好四十年,还依旧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创作起到了警世钟的效果。四十年后的今天,再次从南京艺术学院出发,绝不是一次巧合性的重叠与轮回,而是四十年中所有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的一次重要回应。
近年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持续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关注与研究,从2020开始已经将“中国当代水墨年鉴”被列为美术馆重要例展项目,并逐年以不同的主题研究与回应中国当代水墨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2020年“档案:逐渐形成的闭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特展”共邀请周京新、王天德、王冬龄、周韶华、刘庆和、常青、沈勤、徐累等39位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80余件。展览以“档案”与“闭环”为标题,探讨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真实现状与国际传播中的机遇与困顿。2022年“进退——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共邀请王子武、何家英、杜滋龄、袁武、张捷等33位艺术家,共展出120余件作品。在一个展览中同时将“传统”与“当代”以一种擂台的方式进行展出,在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进退”的思考命题。2023年“一个群展中的五个个展ABCDE”邀请了刘丹、徐华翎、邢庆仁、武艺、魏青吉五位艺术家用个展的方式共同回应与反思我们当下水墨群展的生产方式。每一次的展览实践与文献出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策划团队都希望在当下的水墨生态中找到具体的问题,并在展览工作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面对“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相对宏观且有着更长的时间线索,对于文献的积累与出版将是这次基金项目的重点。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5周年特展——档案:逐渐形成的闭环,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0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6周年学术邀请展——进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2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周年跨年展——一个群展中的五个个展ABCDE,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3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
即日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划团队与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主创团队将以“四十年”项目为契机,在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支持下,以点带面,撷取中国当代水墨艺术40多年发展以来的变革发展、曲折历程、多样形态和丰富面貌。展览旨在以当代的文化视野,进一步观照传统,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进一步追寻水墨艺术的当代价值。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在主体巡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湖州美术馆、湖南省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外,还将进行“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学术文献展”、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系列展、特展等平行展览。同时会集录与出版“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学术邀请展图录”、“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重要文献集粹”、“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发展简史”等重要展览与美术史文献。并以该展览参展的艺术家的采访、口述、创作为基础,拍摄“四十年”纪录片在展期内放映。
艺术家采访现场照片 2023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家采访现场照片 2023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主题之下,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就?我们寻找中国在全球化艺术语境之中的独特性,将中国特色的当代水墨作为重要作品以四十年的时间线索集中展示。当代水墨与中国画,当代水墨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厘清?当代水墨应该与中国画和当代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交集。一方面与中国画有着一致的文脉与土壤,同样又构建着新的观看与表达系统。另一方面与当代艺术共享着一致的社会语境与个人情境。在传统中国画与当代艺术之间,中国当代水墨通过作品语言与构建了一座可以互鉴与交流的桥梁。因此在“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展览中,策展团队希望在繁杂的水墨概念中,抽取一条可被讨论与展示的线索。以自己的角度来一次重要的表达?创作独立、思想自由、表达当代,“中国当代水墨”希望在不迎合全球化固有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给予一次有着民族自信的表达。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3周年特展—体用一源:面向未来的水墨艺术,中国美术馆,北京,2018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