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如何(不)世俗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4-06-07 09:5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黑格尔入门》(G. W. F. Hegel. Eine Einführung

[德]蒂娜·埃蒙茨 [德]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 著,黄钰洲 译,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2024年5月

《黑格尔入门》一书由两位德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蒂娜·埃蒙茨和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联袂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快速概览。黑格尔是德国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极为复杂且深刻,强调理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辩证法阐述了现实的动态发展及其背后的规律,主张自我意识经历从最初的自我与非我分离到最终的绝对精神统一的过程。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揭示现实的总体性,并提供理解世界及其发展方向的框架。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其辩证法、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等关键概念。两位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黑格尔的理论,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

《反思的使命(第一卷)(第二卷)》

倪梁康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

《反思的使命》分为两卷,第一卷论述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这里所说的“著作”,不仅是指他生前出版的著作,也包括他身后留下的讲稿、书信与四万多页的研究手稿,一言以蔽之,他的思想记录。第二卷讲述胡塞尔与同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如冯特、布伦塔诺、弗雷格、石里克、哥德尔等人的交互思想史。其中不仅包含胡塞尔与他们的思想交流的历史,也包含他们之间的私人交往的历史。关于本书第二卷还需强调的是:它主要是为一些学科的专业读者而写的,主要涉及哲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物理学、伦理学、审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哲学、语言哲学、艺术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神学乃至神秘学、超心理学等学科。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The Cave and the Light: Plato Versus Aristotle, and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美]阿瑟·赫尔曼 著,陈常燊 孙逸凡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

现代读者身上一般都带有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印记。他们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早已习以为常。对于他们来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似乎只是两个模糊、遥远的人物。本书要展示的,正是那个活在我们身上,同时也活在我们周围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影响力无与伦比,不仅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也反映在每一项抽象的制度设计中。本书认为,西方文明史上重要的社会、政治、宗教和哲学思想变革,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两种思想倾向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伟大的思想家们纷纷站队,或吸收柏拉图理念论(理想主义)的养分,或以亚里士多德代表的经验主义(现实主义)为武器,或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展开了一场争夺西方文明精神之主导权的斗争。作者用生动的叙述、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展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遗产如何塑造了这个世界,勾勒出西方文明发展的线索。

《黑格尔主义与人格》(Hegelianism and Personality

[英]安德鲁·塞斯 著,王兴赛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5月

《黑格尔主义与人格》是英国观念论史上的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作品。安德鲁·塞斯对黑格尔哲学展开了尖锐的批评,认为黑格尔始终都在讨论自我意识、精神等概念,而没有领会到这些东西只是一些抽象物,唯有个体性的精神才是真实的。塞斯进而主张,我们指示为实在之根据的东西只能是人格性的。这一立场与格林、布拉德利和鲍桑葵为代表的观念论大相径庭。本书因此开启了英国观念论中的人格主义分支,极大地丰富了英国观念论哲学体系。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The Beauty of the Primitive: Shamanism and the Western Imagination

[美]安德烈·A.茨纳缅斯基 著,苑杰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

古老的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文化,与这种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信仰伴生的是一种率真、自由、神秘甚至癫狂的审美。在过去几百年中,萨满文化曾让人感到陌生和费解,但最终人们认识到,这种“原始之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瑰丽创造。这是一部关于萨满教认知的发展史,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材料宝库,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故事篮子——围绕学者、作家、探险者、企业家以及灵性追求者展开的故事既神秘又充满奇幻色彩,而毒蝇伞、裸盖菇、佩奥特仙人掌、死藤等魔法植物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幻象世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Aristotle's teaching in the politics

[美]托马斯·潘戈 著,李小均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年5月

本书是关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解读。《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是城邦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他关于理想城邦的设想。《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亚里士多德极力想教导我们的政治哲学内容,与其高超的教学活动形式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他都极力拉我们参与。亚里士多德身体力行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为政治哲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在讲演和写作中应该如何传达教诲。换言之,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实践活动的公开研究,是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治实践形式,是高度自觉地干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以足资典范的审慎方式接近潜在学生并与之对话,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能力各异,需求各异,身处各种对立冲突的政体语境,他以其审慎教导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荒原:一部文化史》(Wasteland:A History

[美]维多利亚·迪·帕尔玛 著,梅雪芹 刘黛军 颜蕾 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5月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敌对领土”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杂交种文化》(雑種文化―日本の小さな希望)

[日]加藤周一 著,翁家慧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4月

1956年,讲谈社出版了加藤周一论日本文化的代表作《杂交种文化》(日文书名:雑種文化),副标题为“日本的小希望”。全书收录《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杂交种日本文化的希望》等多篇评论文章,从比较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加藤指出,英、法文化是纯种文化,日本文化则是典型的杂交种文化。海外学者对加藤的部分观点持有异议,指出英、法文化并非纯种文化,也是多元文明长期融合的结果。对此,加藤在之后的研究中有所回应与补充。这是日本学者首次提出“杂交种文化”的观点,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日本学界评价加藤周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第一人,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分析能力令人惊叹。1974年,经作者调整篇目,讲谈社以文库本形式重新出版该书,使之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版本。《杂交种文化》现已成为日本各个大学日本语言文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必读书之一。“杂交种文化”这一表述也得到广泛使用,作为一个文化类型学概念,它不再特指日本文化,也用来泛指各种混合型文化。加藤周一从事文化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思想深处挖掘日本文化中保守主义、集团主义等问题的症结,其主张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是为了防止狭隘的大和民族至上主义。

《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

陈斯一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24年4月

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会饮篇》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这部经典作品在文体和内容方面的多重性和丰富性,在当下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局面中,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缺乏建设性的对话,容易导致学术成果的割裂化、碎片化。《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力图进行沟通和融汇,弥补学界缺憾。本书是对柏拉图《会饮篇》的一份详细、综合的哲学解读,在文本阐释与论证重构之基础上,结合古代历史与法律等领域的多种文献,同时吸纳人类学、历史学、古典学、修辞学的相关研究,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会饮篇》的爱欲哲学,并以此为框架和载体,探讨柏拉图对欲与爱、同性与异性、身体与灵魂、人性与政治、诗歌与哲学、自然与文化、生成与存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How (not) to Be Secular:reading charles Taylor

[美]詹姆斯·史密斯 著,高喆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4月

查尔斯·泰勒的《世俗时代》阐述了现代世俗时代的形成过程,是一部西方世俗化的学术史,为剖析现代社会的里程碑著作。然而,这部巨著学术性和专业性很强,令多数人望而生畏。史密斯这本简短、清晰的导读,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把握泰勒的思想核心。

《文学与恶》(La Littérature et le mal

[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是20世纪文学评论史上的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巴塔耶认为,文学并不是清白的。只有承认自己与恶的认识“共谋”,文学才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交流。在这部精彩绝伦的作品中,巴塔耶分析了八位作家及其作品,包括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米什莱、威廉·布莱克、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和热内,探讨了暴力、色情、童年、神话和僭越等主题。

《孟德斯鸠评传》(Montesquieu: A Critical Biography

[英]罗伯特·夏克尔顿 著,沈永兴 许明龙 刘明臣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思想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影响深远。本书正是一部反映孟德斯鸠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评传。一方面,作者清晰勾绘了孟德斯鸠作为庭长、院士、葡萄酒经营者、巴黎沙龙常客、旅行家和思想家的详细人生经历,展现了其不同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手稿等原始文献,比照各种笔迹,清楚地辨析、还原了《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三部著作的创作历程,呈现了孟德斯鸠审慎、稳健的思想体系。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修订版)》

吴琼 著,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小型传记”,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主体间性”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从熊口归来》(Croire aux fauves

[法]娜斯塔西娅·马丁 著,袁筱一 译,光启书局,2024年5月

年轻的法国人类学者娜斯塔西娅·马丁长期和北极圈内的原住民共同生活。2015年秋天,她在翻越堪察加火山的途中遭遇了一头熊,被咬去了半边颌骨。她奇迹般幸存了下来,而她生命中的危机才真正开始:辗转俄法多家医院,被绑在床上,切开气管,脸上植入金属板,反复经历手术、插管、感染,遭受秘密警察的盘问和猎奇者的围观……这一切几乎将她摧毁。破碎中的娜斯塔西娅回想起,堪察加的埃文人中有一个词叫“米耶德卡”(“半人半熊”),在这场相遇之前,她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玛杜卡”(“女-熊”)。为了重新理解这一事件,她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候中穿越800公里的森林,重返埃文人的部落,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她重建自我,也探索与世界相处的其他方式,直到再次出发......

《德意志浪漫主义》

韩水法 黄燎宇 谷裕 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德意志浪漫主义》是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人文跨学科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高水准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著作。它从哲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立体而深刻地分析了作为时代思潮的浪漫主义运动。不同于聚焦作家作品的专题性研究,本书从统摄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与命题出发,深刻剖析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德国文化、宗教、学术与政治领域浪漫主义根基。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范式,厘清其线索将极大有助于理解德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状。这也构成了本书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Ö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德]卡尔·马克思 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原典《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早期三大基础版本的合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MEGA1)第1部分第3卷、《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和《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旧版第3卷中刊登的该手稿的内容,旨在为读者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的早期面貌提供必要的基础文献。

《钟泰著作集(四种)》

钟泰 著,钟斌 李阿慧 杨立军 崔勇 郭君臣 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5月

钟泰(1888—1979)为现代学术思想大家,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2021年末,《钟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单行本,以应大众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理学纲领》《古诗讲义》四种。《中国哲学史》采用独特的“以中释中”进路,明确表示“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国学概论》共八章,先论六书、声韵、章句,以为读书舟车;次论六经、诸子、四部,以为读书图经;再次则论汉宋异同,以义理为蕲向与归趣;深透义理,而后发为文章,故以文章体制一篇终焉。明体达用,有条不紊,国学精要,萃于此编。另附《国学书目举要》。《理学纲领》凡十二目:正信、尚志、知本、辨义、居敬、格物、乐学、尽性、理气、心性、读书、讲学。本书据钟泰手稿整理,篇幅不过数万字,然上下古今,醇深明粹,为八百年理学传统最后的精要总结,入门、深耕两相宜也。另附《〈儒林典要〉拟收明代诸儒书目》。《古诗讲义》为钟泰授课讲稿,今据家藏手稿整理出版,弥足珍贵。所谓古诗指唐以前诗,相对格律诗而言。讲义自《诗经》讲起,中经汉魏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人,至两晋、南北朝、隋诸诗人结束,探唐诗之源,倡古朴之风。

《人类理智研究》

[英]休谟 著,周晓亮 译,崇文书局,2024年6月

因对《人性论》的论述不满,休谟亲自将该书第一卷改写为《人类理智研究》。康德被休谟从独断论的梦中唤醒,主要是读了《人类理智研究》。休谟哲学研究专家周晓亮经典译本再版,并对照英文1902年塞比—比格版、1975年P. H. 尼迪奇版精心校对。《人性论》出版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休谟悲伤地称“它一出世就死去了”。休谟认为,《人性论》出世后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内容不妥,而是因为论述不当,且出版过于匆忙。为了弥补《人性论》的缺陷,休谟对《人性论》的三卷分别做了改写。第一卷的改写《人类理智哲学论》出于1748年;第三卷的改写《道德原理研究》出于1751年;第二卷的改写《论情感》出于1757年。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

丁四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入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帛书《道原》的本体论思想。本书还包括两个附录,对《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两篇竹书进行了注译。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