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明勇三联韬奋书店开讲 | “出发之地”向左,“漂泊之所”向右
“对于很多人来说,故乡意味着‘出发之地’,城市意味着‘漂泊之所’,我们每个人在不停地寻找与故乡的连接点,也在寻找与故乡的契合度,还在寻找与故乡的距离感,贯穿其中的,既有城市的角色,更有人文的重量。” 5月31日晚上,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携新作《人文的重量》《城市的角色》来到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召开首场新书分享会,发表了题为《寻找城市与故乡的连接点》的演讲。
《人文的重量》《城市的角色》新书分享会现场,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发表了题为《寻找城市与故乡的连接点》的演讲。
此心安“处”是故乡——针对苏轼的著名诗句,高明勇提出了不同的思考:此心安“处”是故乡,还是此心安“时”是故乡?他认为不仅仅是相对于故乡的“异乡”这个空间视角,寻找城市与故乡的连接点,还有时间视角,还有更为广阔的“时空观”,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在价值排序里重新思考“城市角色”。
在高明勇看来,“城市角色”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城市为个人“打分”,比如一些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会结合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职住区域、创新创业、纳税、年龄等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个人为城市“打分”,即系统分析相关变量,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福利、中小学学校分布、大学教育等教育因素,还有社会福利、个人所得税、气候、生活质量和成本、交通、生活舒适度等指标。
高明勇结合长期调研的经历,指出城市不仅仅要适合投资、创业,更要适合休闲和生活,既要重视营商环境,也要重视生活环境。换句话说,城市除了关注“宏大叙事”,更应注重“文明细节”,懂得以生活的名义,去尊重民众的体验、审美和诉求。城市有“里子”和“面子”之分,也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别,有“看得见的政绩”和“看不见的情怀”,所以城市运营需要“有解思维”,城市服务需要“心连心”,公共服务需要“最多跑一次”,公共管理需要“接诉即办”。
高明勇在演讲中提到,现实中的城市角色,很多人关心“找工作,想去哪”;历史中的城市角色,很多人好奇“孰为热,孰为冷”;未来的城市角色,很多人关注“下一站,该去哪”。针对未来的城市角色,高明勇提出了“五化之城”,分别是国际化、数字化、生活化、人文化和教育化。
《人文的重量》《城市的角色》新书分享会现场,与谈嘉宾、深水研究创始人陈白进行点评。
当天晚上,参加新书分享会的与谈嘉宾深水研究创始人陈白,表示对演讲题目很有感触,与三联韬奋书店的精神气质“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很契合。她结合自己最近的中东之旅,指出未来的城市角色中,“数字化”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国家数据局等4部门近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如何寻找城市与故乡的连接点,高明勇认为“城市软实力”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他提出了影响“城市软实力”十大因素:地理宽度、历史厚度、角色热度、人口密度、教育气度、传媒弧度、文化温度、治理精度、链接浓度、决策高度,并融合这十种因素,自下而上,构成了一个城市软实力观察与提升的金字塔模型。
此次新书分享会,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不少读者通过预约直播在线观看。一位来自政府部门的读者说,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很关注城市研究,闻讯前来现场聆听,“没想到可以从那么多视角去思考城市的角色”,听下来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手上的笔记本都记了十几页。
据了解,《城市的角色》《人文的重量》两本新书源自高明勇最近几年的“政邦茶座”,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访谈录,一方面延续他十几年来的“中国问题访谈计划”,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他自2020年以来对“人生问题”的思索,在《城市的角色》中,分为“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生活”、“被遮蔽的理想”、“被遗忘的传统”四个板块,访谈嘉宾包括陈平原、程章灿、张光芒、薛冰、何艳玲、陆铭、方延明、邹振东等;在《人文的重量》中,分为“当重新谈论人文”、“乡愁向左,诗意向右”、“生活人文化,人文生活化”、“站在文脉的延长线上”,访谈嘉宾包括莫砺锋、王立新、米博华、郭宝平、王尧、陈昌凤、十年砍柴等。
著名学者、深圳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新把高明勇的新作《人文的重量》喻为“一罐人文蜂蜜”,他指出高明勇给自己采集的这罐“蜂蜜”,自己贴上“人文新主张”的标签,一方面表明他试图通过各位老卉、嫩蕊绽放的“新”花,采集自己的新蜜;一方面大约是想借助他自己访谈的“刺激”,让这些老卉、嫩蕊,绽开新的花蕾,对人文思想与人文方法的更新,产生必要的促动作用。
著名评论家胡印斌围绕《城市的角色》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书评中指出,这些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也带来很多现实的困惑。而归根结底,这些困惑可以概括为人与城市的调适。他发现“有一个现象,凡是人与城市关系和谐的,城市发展得都很好,向心力、归属性、认同感也较强,比如何平之于南京、徐迅雷之于杭州、曾颖之于成都、邹振东之于厦门;反之,则如同怨偶,彼此罅隙难以弥合。”这也提醒城市管理者,不能一味强调外在的形象,更不能只想着“短平快”见效,要多一些历史的耐心,多一些文化的趣味,多一些生活的圈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可亲可近,也才有机会成为期望中的“网红城市”。(文/郑宝)
来源:政邦智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