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暗处的女儿与逃跑的母亲|翻翻书·书评

2024-06-07 1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在传统语境下,它是一件甜蜜甚至“伟大”的事情:创造一个新生命,并养育长大。

那么,当母亲选择更爱自己的时候,她有错吗?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费兰特在国内刚出版的小说《暗处的女儿》,就讲述了这样一位母亲:

女主勒达在彻底崩溃后,选择抛弃两个女儿一走了之,这也成为萦绕她一生的创伤。多年后当她在海滩上遇到另一对幸福的母女时,产生复杂的感情,于是偷走了小女孩的娃娃,让母女的生活陷入混乱。

作为典型的女性写作者,费兰特从不会塑造完美无害的女性,她说,“我们要学会带着骄傲去谈论我们的复杂性”,在《暗处的女儿》里,她书写了一个在琐碎中窒息,在自我里挣扎,不完美却活生生的母亲。

此前,我们发起了「“她一点也不像个妈妈”,有错吗?|翻翻书·送书」的征集活动,最后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暗处的女儿》的这本书。

十天后,三位读者都已经阅读完这本书,并写下了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这次活动发起时正值母亲节,希望从这本书的视角,我们得以看到当母爱神话陷落,漩涡中心的女人真实存在的另一面。正如费兰特所相信的,女性像植物,是会扩张的生命。她们可以被打败,但不会被毁灭。她们应当允许自己迷失,然后从迷失中脱身而出,然后活下去。以下是他们的书评:

“我是你们的过去,你们的根基”

文/不啻微芒

刚收到《暗处的女儿》时,我是有些惊讶的——它太薄了。我很难想象这样一本书,如何改编成电影。

故事的内容非常简单,勒达在海边度假时遇见了年轻的母亲妮娜和女儿埃莱娜。勒达拿走了埃莱娜的娃娃。但关上书,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镇女孩的不甘心]

勒达注意到妮娜,是因为她太特别了。这种特别来自对比:妮娜的家人们庸俗又吵闹,外形上平平无奇,嫁入的家庭也没那么富裕。她与这里格格不入,但因为有了女儿埃莱娜,才勉强看起来幸福美满。

这都和勒达年轻时太过相似:充满才情、早早成为母亲、甚至家人也都来自那不勒斯。于是,当勒达发现妮娜被家庭和母亲的责任折磨得焦头烂额时,她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我曾离开过我女儿三年,全然不管他们。这仿佛是在说:你可以选择放弃母亲的责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暗处的女儿]

提起女性,绝大部分人总会想起“母亲”这个身份。却常常忘记,女性生来并永久拥有的,是作为“女儿”。身为女儿,好像总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父母的照顾,充满希望的未来……打破这一切美好的,大部分是来自另一个身份的到来:成为母亲。这意味着,你要开始对另一个人负起责任,而你的未来,常常与那个人——你的孩子息息相关。此时,身为女儿,也变得更加复杂:你或许需要重新构建你与你的父母的关系。

随着海浪的起伏,每个女性不同身份的转换,在这个海滩边不时变化:她们是大姑子——守护弟弟的家庭;是母亲,保护着自己的小孩……女儿的身份如同躲在海底,若隐若现。在那一刻,只有勒达这个外来者,可以放心地做自己。

[母与女]

我很反感很多作品中,把母女之间复杂的情感,简单地化为“嫉妒”。好像一句话,就可以将母亲和女儿的付出变成争风吃醋的疯女人。随着两位女儿长大并拥有自己的事业,勒达开始慢慢从“母亲”的职业中抽身。但她发现这样的转变并没有带给她快乐。所以当她看见妮娜与埃莱娜之间的互动,是吃醋的。于是在她发现拿走“娃娃”之后,终于让这对母女之间最真实的关系暴露一一埃莱娜大张旗鼓地寻找着自己的娃娃,试图找回母亲的关注。埃莱娜好像敏锐地捕捉到:年轻貌美的母亲,很有可能会离开这个庸俗的家,从而抛弃自己。仅仅从小说中展现的。在母爱之下,有忐忑,有迷茫,还有一层深深的恐惧。

此外,勒达被谁打了?妮娜真的那么完美吗?

逃离并不可耻,把它当作逃难

文/雪松

书中女主人公勒达是一位中年独立女性,有光鲜艳丽的教授身份,又是一位离异且曾抛弃过两个女儿的自私母亲。海边度假时,无意中结识了年轻漂亮埃琳娜母女二人。

过去那些不愉快的甜蜜的曾经试图想要逃离的记忆,像海面肆意翻涌的巨浪,涨退之间露出清晰礁岩。她所面对的,是一个抉择,不,是一种抉择,这种抉择叫作不做任何抉择,也无法做出任何抉择。很多事情,早已有了结果,就算嚼烂自己种下的果实,也不过是被尖锐的硬壳刺伤喉舌。人类总是无法对同类的悲鸣置若旁闻。所以,她在茫茫海滩,选中了埃琳娜母女,透过她们,看曾经的自己,一如曾经做出选择,却又因自私离开后悔失去而莫名迷失的自己。是成为一只鼹鼠,钻进悠长灰暗的藏身洞穴;还是等待人类文明的推土机摧毁曲折离奇的坑洞,让一切人性丑恶附之明晃晃的道德拷问?勒达像无数怀春少女那般爱过,也曾因腹中吸附血肉的女儿幸福过,最终她也没能逃脱违逆人性的审判,事业和家庭的天平岂是添砖减瓦就能维持平衡,这是在梦想和憧憬生活的废墟中找寻透着五彩光芒的水晶宫。

爱会渐渐扯去迷幻外衣,独立女性、年轻母亲、嗜爱女人、温柔妻子这四个身份将她拉扯,倾斜的蛛网歪向哪一边,就很容易不以结果为导向做出盲目选择。可悲的是,在一个人的爱里变得苍白惨淡,恢复元气,也会在另一个人的爱里被吸干榨光。

可是,可是,你们不懂,人是真的会感到孤独啊。努力想要抓住过去的美好记忆,拼命想要重拾过去的平淡生活。想要把过去的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保护起来,藏起来,捡起来。

人都是这样,自私又矛盾,无私又委屈。勒达抛弃了家庭,丈夫和女儿,像痛快分手的自由小女生。却没想到,她在找寻自我,却又迷失自我,被罪恶感取代的是深深的自我憎恶。很多时候,女性就像一只被婚姻牢笼捕获的敏感而又清醒的小兽,逃离是生存本能,有人一路踩着面包屑重回牢笼,有人逃走时一步三回头并没关紧牢笼大门,有人将伤口流下的血肉一点点重新塞回体内缝补遮掩。

我想,逃离并不可耻。忘记你在逃离,就把它当作逃难。感到饥饿,只是为了保命。

从“人”的角度,剖析一位母亲的内心

文/方

48岁的勒达,是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在外人眼中,她美丽知性,有文化,有身份。当这样的高知分子,进入母亲的角色,是游刃有余的应对?还是手足无措的逃离?

来海边度假的勒达,遇到了一对年轻母女,同为母亲的角色,让她们彼此相互吸引。她细细观察着对方,也在不断回忆曾经的自己。18岁的她,为了逃脱母亲的影响和控制独自到异乡求学,30岁的她,为了寻找自我,出轨学术前辈,撇下年幼的女儿。48岁的她,独自来到海边,期待着女儿主动的联系与关心。曾经看似无情的选择,实则是勒达面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恐惧、焦虑、无助,而被迫进行的自我救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女性在面对女儿、母亲和自我这三重身份时,相互矛盾的心路历程。书中,勒达将女孩的娃娃据为己有,她抱着娃娃睡觉,给娃娃买衣服,像是在弥补抛弃女儿们的三年,更是在拥抱幼时的自己。在勒达眼里,母亲粗俗,没耐心,而当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她时时感觉到快要窒息,对女儿的占有欲,对琐碎日常的力不从心,似乎也将她推向了最讨厌的角色。她离曾经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唯有逃离,才能找回仅剩不多的自己。

没有歌颂母爱的伟大,也没有刻意展示人性的自私,作者秉持一种中立态度,跳脱出母亲这一身份的局限,从“人”的角度,剖析一位母亲的内心。女主勒达不是一位完美的母亲,甚至可以说是一位不负责任的母亲,毕竟她出轨教授,抛下女儿是事实,她也从不否认,离开女儿的三年,她享受了难得的惬意与快乐,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她对女儿们的爱。而正是“母亲”与“自我”的反复拉扯,才让她显得更真实。

从降生的那一刻,母亲和女性的身份,便被牢牢绑定在一起。似乎成为一个母亲,是女性人生路上的必然。当社会讨论一个女性的时候,外貌、婚姻、生育,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她的学习,工作,能力,从来都是无关紧要的锦上添花而已。“母爱伟大”、“奉献”,这些词汇是赞美吗?在我看来更像是枷锁。成为母亲,意味着你要事事以孩子为先,以家庭为主,你的需求,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一点点被母亲这个身份所吞噬。现代女性对婚姻和生育的抵触,抛开经济压力,更多也是对这种无形枷锁的抗议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