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找最新的和失落的佛教考古遗址|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山地考察(I)

2024-06-06 0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前言】今年3月底,为推进“遗产社区原住民走进博物馆项目”的顺利开展,应KP省考古和博物馆总局邀请前往西北部山区和边境地带考察,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的社会民情、部落教育和犍陀罗考古博物馆遗迹。这就犹如游戏中进入新关卡,面前出现的是罩着黑色迷雾的新地图,搜集各类攻略、技巧、信息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脚步去探索这片新地域,逐渐驱散这层迷雾,了解里面的人与事,并与它们建立联系。

3月22日  载着满满心意,出发! March 22th | Full of heart, let's go!

今日的沪上阳光明媚,气温二十来度,伴着早高峰的先头部队,带着此次略为匆忙而又精心为巴基斯坦儿童准备的教材用具和礼物,沿着京沪铁路穿越小半个中国,到达目的地也是此次旅行的出发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巴基斯坦,一跟他人聊起这个名字,“神秘国家”这一称呼多半会与惊异的表情同时出现。“巴铁”、《那年那兔那些事》中的巴巴羊、巴控克什米尔、塔利班、瓦罕走廊、喀喇昆仑公路、红其拉甫口岸、斯坦因、玄奘、犍陀罗佛教、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腊化、阿育王等来自新闻媒体、研究著述中的词语基本上构成了自己关于巴基斯坦的印象。去年参与“犍陀罗守护人”志愿者项目中,每周在线与Maazi Ali先生交流文物保护教育课程情况,渐渐与巴基斯坦建立了新的联系。刚要在火车上补充睡眠,突然收到一条推送,内容是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纳兰镇发生冰川崩塌掩埋宾馆的事故。还未出发就收到这个内容,心中先是一惊,接着是友人的问询和注意安全的叮嘱,反而让自己对此次巴基斯坦旅行更加期待。

承载着满满心意的三大箱行李逼着自己不停搜索信息。终于,在大飞机在满是普通话的氛围中飞向多哈,再转机飞往玄奘西行求法旅途中的重要一站——犍陀罗。当“神秘国家”这个名称转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的人生故事时,我们才算是真正开始了解这个国家,这也是自己在这趟旅程的目的。

3月23日 马不停蹄奔赴犍陀罗佛教遗迹考察 March 23th | Survey of Buddhist ruins in Gandhara

在多哈哈马德机场、伊斯兰堡机场,考察队伍中的成员陆续汇合。“中巴青年交流小组”(NGO)的马斌和马强老师亲自到机场迎接,取走了让我们携带的东西,还送了我们一些食物,因为是斋月吃不到东西,所以要备着。自己原本打包清点好的行李被机场安检强行打开过,并套上一层塑料袋,可能因为某些电池不过,但也算是顺利抵达。

来到伊斯兰堡认识的第一位当地人是我们的司机Sardar Zahid,以后称呼扎希德,身穿巴基斯坦传统沙尔瓦·卡米兹(Shalwar Kameez),小腹微鼓,络腮胡须,能说会道,考察期间担当了考察团与当地人之间的交流中介,与我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扎希德毅力坚韧,由于正处于斋月,自太阳升起之后就不能饮食,一直要持续到下午六点三十分之后,期间一直陪着我们高强度的紧凑的考察行程,大致早上八点出发,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经过观察,他对抗驾驶疲劳的方式,基本就是通过与亲朋好友打电话。作为一名从1998年就拿到驾照的老司机,考察全程基本没有依靠导航地图,靠着过往的经验,各处考察地点都能顺利抵达。 

坐着扎希德的车从机场出发,正式开始自己的巴基斯坦之旅。穿行于巴基斯坦首都柏油马路上的是多为日系车,其中铃木、丰田最为常见,还有让人颇为熟悉的拖拉机,带离合的摩托车。随着从城市到乡下,绿油油的农田进入视野,近看发现是小麦,经询问当地秋季也会种植玉米,与山东等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类似。相似之处还有巴基斯坦当地的主食“恰巴蒂”,是一种类似于山东烙饼的面饼,从伊斯兰堡到北部城镇古尔米特(Gulmit)均能见到;当地售卖的蔬菜也是土豆、西红柿、黄瓜,水果是桔子、苹果、梨等。

今天的考察目的地是塔克西拉的吉里佛塔和城堡(Giri Stupa and Giri Fort),这两处考古遗址都已经荒废,平日里没有人考察,缺少基础数据信息。我们需要先穿过巴基斯坦村庄,村民住房沿着道路两侧排布,商店多临街开设,路边零星可见三两成群的男性老者,坐在当地特色的藤床上。住房也是独门独院的院落,居住房屋多为平顶,为红砖、空心砖的院墙环绕,部分墙面刷有白灰,再书写乌尔都语的标语。村庄中比较醒目的建筑是带有高耸宣礼塔的清真寺。

图1|Giri Remains标识牌 

图2|Giri Stupa俯瞰图 

在热情的当地儿童和文物看护人的引领下,来到位于村落深处的Giri遗址群,遗址现隶属于旁遮普省旅游考古总局(Directorate general of Archaeology, Tourism Department,Govt of the Punjab),一路上都有标识距离方位的写有英语与乌尔都语的告示牌(图1)。遗址群由窣堵波、城堡和寺院组成。窣堵波所在寺院坐落在低矮山丘的顶端平台上,虽仅存基址,但保留有原来的寺院布局,寺院建筑在更靠近山的一侧,Stupa遗址在前,构成前塔后寺的布局(图2)。

山丘脚下有泉水,也是村中的水源,建有水池,女性带着当地特色的束颈鼓腹圜底的汲水罐聚集在此洗衣聊天,也许这里也是当地村落的“情报信息交流中心”。另有一处寺院遗址在不远处的山间谷地。而Giri Fort遗址位于窣堵波偏北的位置。Giri遗址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由印度考古局(the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发掘。遗址时间跨度较长,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5世纪。在两处Giri遗址之间还修建有一处近代的伊斯兰圣墓遗址。 

同属于塔克西拉的佛教遗址,具有类似的寺院选址,还有另一处人迹罕至和外国人较少达到的Kalawan 佛教寺院遗址。由于缺少标识,我们在路途中费了一番周折,各种导航都找不到,问行人也不知道,最终弃车步行,朝着大概方位走过去。在当地儿童的引导下才到达位于半山腰处的遗址(图3),山前为一片开阔地带,现修建有引水渠。寺院遗址分为上下两层,均修建在山腰处平台(图4),下层遗址规模较大(图5),由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组合而成,石墙的砌筑方式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上层仅有僧房遗址,其中一处遗址留有一处坑洞(图6)。 

图3|前往kalawan佛寺路上

图4|Kalawan Stupa and Monastery俯瞰图  

图5|Kalawan Stupa and Monastery下层平面图(取自Kurt Behrendt,Architectural evidence for the Gandharan tradition after the third century,2018)  

图6|Kalawan Stupa and Monastery上层遗址局部图

图7|塔克西拉主要遗址分布图(取自Kurt Behrendt,The Buddhist Architecture of Gandhara) 

Kalawan和Giri遗址作为犍陀罗佛教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塔克西拉偏南位置(图7),距离塔克西拉博物馆(Taxila Museum)不到30分钟车程。在考察完两处佛教后,来到犍陀罗佛教文物收藏的重镇——塔克西拉博物馆,博物馆临近皮尔丘古城遗址(Bhir Mound),1928年对公众开放,门票500卢比,博物馆规模不大。由于要赶往混德博物馆(Hund Museum),只能在有限时间内重点观看藏品中的陶塑和器物,其他更多细节可以研读约翰·马歇尔(John H. Marshall,1876-1958)的著作《塔克西拉(三卷本)》,以及英国杜伦大学举办的线上展览“Taxila in Focus:100 years since Marshall”。其中在塔克西拉考古发掘中出土有两件银质容器Askos(图8),是一种模仿皮质囊袋的带柄器物,多作为饮器。类似的陶质器物也见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泰尔梅兹(Termez)遗址,其上贴塑有人面纹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胜利图像,应该可以称为一件“狄奥尼索斯的酒壶”;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有罗马时期的陶质Askos,说明这是一种在希腊罗马时期流行的器物类型。塔克西拉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汇聚之地,这种器物随着人群移动来到了犍陀罗地区。 

图8|银质Asoke 

图9|混德博物馆正面照 

下午14点45分达到混德博物馆,馆长法赫德博士热情招待了我们。混德博物馆正在重新装修中(图9),在法赫德馆长的带领下,有幸进入到藏品库房参观,里面满是犍陀罗佛教雕刻。

法赫德馆长又在博物馆庭院中讲述重新开馆后的种种构想和举措,包括我们将要合作创作一件玄奘纪念雕塑,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对于巴基斯坦文博事业的热情。博物馆紧邻印度河,传说是亚历山大军队的渡河地点,也是玄奘法师途经的重要渡口,想必在博物馆重新开馆之后,也会是“遗产社区原住民走进博物馆项目”重点合作对象。

法赫德博士也是一名考古学家,在持枪警卫的护送下,我们一起开始了斯瓦比地区的田野考察旅途。首先带我们来到由他在2021-2022年主持发掘的Baho Stupa遗址。遗址紧邻村落,拥有占地达22平方米的大型窣堵波,小型供养佛塔(votive stupa)和僧房,更珍贵的是出土有保存完好的灰泥雕塑(stucco sculpture)。

在伊斯兰教阿訇提醒信徒礼拜的唱诵声中,法赫德博士给我们讲述这座3至5世纪的犍陀罗佛教寺院的重要价值,给人一种佛教与伊斯兰教、过去与现在交叉互融的和谐感觉。伴着夜色前往犍陀罗佛教另一个中心白沙瓦,经过收费站时,收费人员递给扎希德一颗糖果,标明了穆斯林可以开始一天的正常饮食,在一阵忙碌之中自己在巴基斯坦的第一天圆满结束。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读书共和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