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南农民地里挖出一件瓷器,专家鉴定世界仅此1件,价值过亿

2024-06-04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

汝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量少,

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

宋、元、明、清以来,均为宫廷用瓷。

但随着北宋的灭亡,汝官窑也神秘的消失了。

1986年,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附近,

一个农民家的红薯窖塌了。

这家人在修整红薯窖时发现了

一件保存完好的青白色瓷瓶。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件文物,

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且全世界仅此一件。

消失了千百年的这一抹天青色,

终于重见天日。

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

超级乡村研究所专访了新派汝瓷传承人。

他们因对汝瓷的热爱,

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汝瓷制造技艺,

推广汝瓷文化。

他们在守正的同时,也在勇于创新,

将汝瓷技艺融入日常,创造出新派汝瓷,

为生活带来别样的雅致。

这些温润如玉的汝瓷周边文创,

既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了一抹雅趣,

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汝瓷,

感受汝瓷的独特魅力,

将汝瓷文化传承下去。

01一波三折 汝窑难寻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涌现出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建,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但汝窑的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产量不多,能传世的亦不多。

汝窑 天青无纹水仙盆 图源/《文明的邂逅:瓷路》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宋室南渡,汝窑窑火仅仅燃烧了二十年,就因战争而消失了。神秘消失的汝官窑,同时也带走了它的烧制工艺。被后世称为瓷中极品的汝官瓷,究竟是如何烧制出来的,成为千年难解之谜。

明清时期的皇帝曾多次下令烧瓷工匠仿制汝瓷,但因为找不到汝官窑窑址,而不得其精髓。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再加上既没有墓葬出土的瓷器,又缺少窑址发掘的印证,这一直是专家们研究汝瓷的一大难题。

时间来到1950年,中国古陶瓷研究行业的专家学者,专程去到有汝瓷发祥地之称的河南汝州寻找汝窑窑址,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找到遗址。

但人们寻找汝窑遗址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02“官窑”藏在“民窑”中

“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这句流传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一带的乡间俚语,表达出这里曾经有过瓷器贸易往来的盛况,也引起了考古人员们的注意。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1977年,陶瓷史专家叶喆民到平顶山市宝丰县做调研,在清凉寺村意外捡到一块天青釉瓷片,开启了清凉寺“寻宝”的序幕!

1986年,消失近千年的汝官窑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宝丰县清凉寺一位农民的红薯窖塌了,露出了一个完整的汝瓷洗。凑巧,当时全国古陶瓷研究会议正在宝丰县召开,经过与会专家鉴定发现,这只洗的外型、釉质和博物馆中珍藏的极其相似,它就是汝窑官瓷!原来,专家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汝窑就在这里!

汝窑莲花式温碗 局部 图源/《文明的邂逅:瓷路》

因此,1987至198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村进行持续挖掘,挖掘出大量可修复的残器。此外,专家还意外发现一个储藏有汝瓷的藏坑,随之出土的还有一些宋汝窑器。

找到了汝窑窑址,也找到了生产的作坊原址。神秘的千年汝官窑窑址,终于大白天下。

500平方米,只是汝官窑整体面积的五分之一。根据考古勘测,埋藏在清凉寺村地下的汝官窑面积约4800平方米。

就是汝官窑,被汝民窑包裹其间。

03 天蓝釉瓷器因何而珍贵?

这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图源/河南博物院

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显系垫烧而成。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

鹅颈瓶局部 图源/河南博物院

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稀世难得!

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另一件汝瓷——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可见汝瓷的价值连城。

04 天青色为何等烟雨?

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是大家传唱的经典。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其实唱的不是青花瓷,而应该是汝窑!

汝窑三足洗 图源/《文明的邂逅:瓷路》

民间有一种说法,有一天夜里,宋徽宗梦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颜色是天青色。于是提笔写下一首诗:“雨过天晴云破处”。

宋徽宗画像 图源/《文明的邂逅:瓷路》

他就把这首诗拿给工匠,让他们照着它,烧制出这种颜色。可这种颜色太难烧了,必须要等到烟雨天,因为只有那个时候的温度和湿度才能烧出最好的天青色。但是古代又没有天气预报,所以只能等烟雨天就赶快烧。“天青色等烟雨”就是从这来的。

雨过天晴云破处 图源/《文明的邂逅:瓷路》

在烧制过程中,当时的制瓷高手们做了上千次实验,才发现烧出天蓝釉的关键:当温度每上升或者下降20度的时候,釉色就会发生变化。温度没达到,就出现像月白色的那种失透感;温度烧过头了,就有种豆青色的玻璃质感;只有温度刚刚好,才会出现那种半透不透的,像玉一样的温润感。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1000年前的宋朝,他们还没有温度计,制瓷工匠们只能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去掌握窑里的温度细微差别,这是多么高超的技艺!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图源/河南博物院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汝官瓷皇冠上的明珠,亦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现在这件精美的瓷器,就静静地在河南省博物院中,等待人们的观赏。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文明的邂逅:瓷路》

[2]河南博物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