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我们征集十佳实践

澎湃新闻
2024-06-05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近年来,干旱、热浪、洪水、暴雨等极端气候频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协作,共同行动。

为了激励思考和联合行动,即日起,澎湃新闻联合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开启“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系列研究与传播项目。

2024年,正是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周年。

2004年11月,中国地方首部循环经济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施行,11月6日-7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年会”在上海举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时隔20年,在这个节点上,我们有必要梳理中国循环经济过往20年的实践历程,深入整理多年来的经验和成果,推动讨论与化解行动中的障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拓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期待全球企业、社会组织与基层实践者等,与我们分享过往20年亲历的跨国循环经济实践。

在此,跨国意指中外合作。全球供应链相互勾连,循环经济必须寻求跨国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跨国的学习参照也有利于要素创新,更好地释放循环的潜力。

案例征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个重点领域:电子产品和信息通信技术,电池和汽车,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物,食物、水和养分。

澎湃新闻将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学术组织等机构中,邀请深入一线、有公信力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最终从征集到的所有案例中,推选出20年来10个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不限于上述实践,澎湃新闻记者还将根据征集到的案例,展开深入调研,归纳总结经验,反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撰写“中国循环经济20年回顾与展望 ”报告。报告将于2024年底发布。

“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系列研究与传播项目,还将推出“循环经济20年”系列口述。邀请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研究者等,以切身经历讲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为循环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思路与建议。

希望这些需要记取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历,能够被反复叙说,成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基石。

为突出核心的要素创新,本次征集包含四个类别:“制度与机制”“技术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和“土地与空间利用”

1、制度与机制。包括:公私合作、消费者激励、供应链协同、二次销售、多边解决方案、可持续设计,等等。

让循环经济的各个环节更好地相互连接起来,相关主体对制度和机制的探索非常重要。

2、技术与基础设施。包括:可预测的维护、回收利用设施、可降解材料、加强信息透明度的技术、可持续的建筑与交通,等等。

由颠覆性技术驱动的创新,将为循环经济创造新的可能,即扩大规模并提高循环商业模式效用及效率。

3、金融与投资。包括:过渡债券、影响力投资、按使用付费模式、创新的评级、适应循环经济的衡量和监测方法、支持循环转型的加速器、创新金融工具,等等。

金融机构需要关注,针对循环经济的早期项目,如何吸收其风险并将其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投资品;同时也需要采用新方法来衡量和监测循环经济中的各项举措。

4、土地与空间利用。包括:零废弃物填埋、逆向物流仓储、资源回收、零废园区、矿山整治、城市更新中的循环、可持续文旅、促进有机物料回田、土地生态修复,等等。

面向自然资源的界面是循环经济最为根本的着眼点。其中包括面向土地的一系列恢复性工作,也包括运用空间手段去进行设计。

报名通道

相关材料填写,请点击链接或扫海报二维码

期待您的实践案例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

如有未尽事宜,可邮箱联系:ppyjs@thepaper.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循环经济实践案例分享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