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绿发会生物多样性科学馆成功引入珊瑚标本 | 海南热海所捐赠
【中国绿发会讯】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生物多样性科学馆收到了来自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即中国绿发会珊瑚保护地)捐赠的一件疏枝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coccinea)标本。
提起珊瑚,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象。珊瑚是什么生物?它们有什么样的生态作用?
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积聚而成的群体动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参与形成的珊瑚礁为海洋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保障,是海洋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深,海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水温度上升、人为过度捕捞等,全球珊瑚礁持续衰退;《自然》杂志有刊文表示,如果全球变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保护珊瑚势在必行。
知识拓展: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是一家致力于海洋的生态修复、珊瑚岛礁等环境监控与保护、科普教育等工作的机构,成立于2003年。其创立人陈宏,浙江温州人,1987年来到海南后,一直专注于培育珊瑚、修复生态等工作。2019年,陈宏及其团队在海南建立了中国首个珊瑚种子库,已收集保护与非保护类珊瑚物种达150多种。为加强对珊瑚的保护,同年还向中国绿发会申请成立了珊瑚保护地。
培育珊瑚、种植珊瑚,为我国乃至世界提供珊瑚礁修复提供苗种,一直是他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十年前,陈宏老师受百万造林计划的启发,提出了“百万珊瑚种植计划”。他希望在海底种植百万株珊瑚,让它们形成一片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底森林”,为珊瑚保护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库。提出这个计划后,陈宏老师团队便一心投入到了珊瑚种植工作中。如今,他们已经完成了近70万株,“海底森林”近在咫尺。三十多年的耕耘,陈宏老师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在珊瑚保护与培育中创造了国内繁殖且成活数量最多的珊瑚移植纪录;在珊瑚有关科研上,更是填补了国际珊瑚研究的多项空白。
此次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热心捐赠的疏枝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coccinea)标本将用于中国绿发会生物多样性科学馆展览,目前已陈列在馆中。开馆后,前来参观的人们可近距离观看,并深入了解珊瑚背后的故事。
整理 | Ann
审|Yang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