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健康活到100岁?中国科学家在海南百岁老人身上找答案
古往今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最执着的追求之一。如果这种追求是盲目的话,“无疾而终”则是现代科学家追求的健康长寿的方向。
封面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生物学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在中国海南省的百岁老人身上找到了一种或能决定人类长寿的提示:拥有较强的自噬,也就是人体内的那套回收利用系统功能增强,可能是秘诀之一。
该研究成果被杂志遴选为第11期的封面文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肖富辉博士、陈小琼、余琴和叶云双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何永捍副研究员、周巨民研究员以及海南医学院的蔡望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人员在论文摘要中率先指出,作为人类健康老龄典范的长寿老人,尤其是百岁老人,是科学家研究人类长寿和健康衰老机制的极佳对象。这些百岁老人不但具有显著延长的寿命,而且还能延缓甚至规避一些重大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对象共系海南长寿家系171例样本,其中包括76例百岁老人,54例百岁老人F1后代(第一代),41例百岁老人F1后代配偶。团队获得并分析了他们的外周血白细胞转录组数据(RNA-seq)后发现,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为百岁老人最为显著的信号。
并且,该信号同样存在于百岁老人F1后代。 也就是说,健康长寿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遗传给后代。肖富辉在“中科院之声”撰文提到,如果你的父母活到100岁,你自己也有较大可能活到100岁。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影响你寿命的环境因素和意外事件也是很多的。
自噬(autopha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词语auto(自我)以及Phagein(吃),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将自己吃掉”。 该词由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于1963年创造。迪夫随后凭借发现溶酶体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溶酶体即为自噬作用发生的关键物质,是一种能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20世纪90年代,酵母中自噬相关基因的鉴定让研究人员发现了自噬机制。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溶酶体参与的自噬作用,是细胞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过程,细胞借此分解无用蛋白,实现细胞自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套天然的回收再利用的系统。
为进一步证实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功能增强可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团队还挑选了4个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基因(CTSB、ATP6V0C、WIPI1和ATG4D)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IMR-90中分别进行过表达实验,发现这4个基因高表达均可增强细胞自噬功能并显著延缓细胞衰老。
同时,研究团队在果蝇中进行Atg18a(WIPI1在果蝇中的同源基因)过表达研究,发现其确实可显著延长果蝇寿命。
因此,该团队基于组学分析及细胞、果蝇等功能实验,提示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功能增强可能有助于人类健康寿命延长。
在百岁老人身上发现具有较强的自噬作用,在果蝇身上又通过实验证实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功能增强确实可助长寿,那在人类身上该如何启用这一“秘诀”?
肖富辉在文章中提到,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饥饿诱导。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会自动激发体内的自噬-溶酶体系统,把在衰老过程中产生的损伤的、有害的物质消化掉,并利用降解产生的物质进行代谢利用,释放出能量维持机体生存。
不过,肖富辉提醒,大家不能因“饥饿诱导”而不吃饭。毕竟,自噬-溶酶体系统只能回收机体内的部分能量,这完全不够维持人体生存,“可别长寿没实现,反而提前把自己饿死了”。
实际上,目前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表明热量摄入限制可以显著延长生物体(如小鼠)的寿命,其中它发挥效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刺激机体自噬作用增强。所谓热量限制是指在保证生物体必须营养成分的前提下,限制摄入的总热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