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长江口倾倒垃圾案”宣判,要堵住非法倾倒的源头

澎湃特约评论员 于平
2018-12-21 16: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庭审现场 @常熟市人民法院 图

今天上午,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对“长江口倾倒垃圾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案涉污染环境罪的被告人均被判处实刑。三名主犯倪某、周某、张某分别获刑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五年、四年三个月,并处一百万元至四十万元罚金不等。被告人成某等从犯分别获刑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二年,并处五万元至六万元罚金不等。

把母亲河长江当成垃圾倾倒场,相关责任人终于受到法律严惩,这让公众感到宽慰。不过,倒入长江的垃圾虽然大多被打捞出来,但大量有毒的污染物却留在长江里,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虽然违法者也被处以罚金,但几十上百万的罚金,恐怕连付两万多吨垃圾清运打捞的钱都不够,更不用说覆盖环境修复的成本。

对于异地偷倒垃圾,危害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法律当然应严惩。网络上,许多人觉得“长江口倾倒垃圾案”判轻了,对于类似的恶劣行为,确实有进一步修改法律,提升惩治力度的空间,给违法者以最大的震慑。然而,也要看到,对于异地偷倒垃圾再怎么重罚、重判,也终究是“亡羊补牢”,难以避免事后庞大的经济和环境代价。更为明智,也是代价最小的办法,是未雨绸缪,堵住垃圾非法倾倒的源头。

在“长江口倾倒垃圾案”一案中,就暴露出不少源头管理的漏洞。包括,所有垃圾接收证明事后都被查出造假,有的接收公司根本就不存在。对于这些并不难核实的事情,环卫部门却基本不过问。垃圾外运从移出到运输、从接收到处理,缺乏透明、衔接顺畅的闭环机制。移出方往往抱着以邻为壑的心态,对运出的垃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其他异地偷倒垃圾的案件中,同样暴露出固废底数不清,有合法资质企业“空手套白狼”等深层次问题。如今年10月底,中央环保督察组直指,广东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十分猖獗。许多企业在排放固废尤其是危废、排放了多少、如何处置的,这些情况监管部门掌握得不全面、不清楚。有正规的固废处理企业,将近5万吨危险废物倒卖给4家无资质公司处置。由于源头管理松弛,2015年以来,广东全省非法跨界倾倒垃圾总量达数十万吨。

可见,垃圾跨地区倾倒的泛滥,不仅有非法利益的驱使,更源于垃圾监管的粗放,源于以邻为壑的管理思维。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也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垃圾监管的“明白账”,接受外界监督,强化考核问责,倒逼监管的改善和升级。

消除监管盲点,让垃圾的管理实现源头把控、过程跟踪、结果反馈、全程透明,私自转卖、跨省偷倒等类似乱象,自然可以最大程度杜绝。从这意义上说,“长江口倾倒垃圾案”的宣判,并不意味着画上句号,把垃圾收运监管改革提上正式日程,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