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展:文书珍品里的端阳时节
农历五月开端的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朝的夏至节,主要意义也就在避邪驱疫,并配合节气、节仪和节物,有五月节、重五节、天中节、午日节、端阳节、菖蒲节、浴兰节、龙舟节、粽子节等等别称。
澎湃新闻获悉,6月1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端阳时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展出,展览精选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端午有关典藏,分五个单元演绎夏季代表节日的端阳时节。
展览的第一单元“夏日传说”,溯源夏季毒月驱厄、人物纪念活动的流传。第二单元“重五故事”,从端午有关的文献,梳理清朝对传统节日的实践。第三单元“收藏端阳”,跟着清宫典藏的应景文物,遥想端午时候。第四单元“天中同乐”,看五月修养晏息时刻,清廷应对环境和人群互动所展开的祝庆。第五单元“鲲岛端午”,借由端午的记事,展示海岛台湾风情。
夏日传说
气候燥热,瘟疫容易发生,蛇虫繁殖的夏季当中,五月的端午是太阳在天空最当中位置的一天,天气特别酷热而被视为毒月、恶日。端午节,从相传原本是中国南方民族祭拜龙的节日,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北方夏季祛病防疫的风俗,又附会南方地区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纪念,以挂菖蒲、戴艾叶、系五色线、沐兰浴、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的祈福纳祥、压邪攘灾形式展开。
续齐谐记 梁 吴均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续齐谐记 梁 吴均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续齐谐记》是南朝文学家吴均(469-520)创作的志怪小说集,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但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
初学记 唐 徐坚等奉敕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初学记 唐 徐坚等奉敕撰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初学记》原本是为方便唐玄宗的诸子写作文时检查事类方便而编纂,当中收录有被视为最早端午记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
重五故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从最初的祭祀性质,最迟到唐代就演变成为以娱乐活动为主的节日,并且在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皇帝在端午节观看龙舟竞渡的记载。由于清政权在入关前就接触明朝典章制度,对于做为夏日代表节日的端午,在遵照汉俗办理之外,也从节庆活动显露清朝政权的特色。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顺治十一年四月至五月小红绫本
清顺治十一年(1654)端午节,顺治皇帝特意召集大臣,在皇城西边的西苑登大龙船游湖。
圆明园四十景诗 “蓬岛瑶台” (清)高宗乾隆撰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圆明园四十景诗 “蓬岛瑶台” (清)高宗乾隆撰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清朝皇帝端午看划龙舟的地点,多选在圆明园福海,一直延续到咸丰末年。
奏报荆州营旗人纠众殴毁汉城铺户之情事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1846-09-04)恒通 等
奏报荆州营旗人纠众殴毁汉城铺户之情事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1846-09-04)恒通 等
奏报荆州营旗人纠众殴毁汉城铺户之情事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1846-09-04)恒通 等
荆州地处长江上游,是滇、黔、巴、蜀往来必经之地,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藩之乱平定后,设立荆州驻防,采旗、汉民分治。道光二十六年(1846)荆州旗、汉民双方因为观看龙舟竞渡,发生冲突。
收藏端阳
清宫过端午,配合节仪吃粽子、挂艾草之外,也陈设节令清供。端午节应景所摆设的图画和器用物,内容多出现蜀葵、石榴、菖蒲、艾草等当令花果时物,以及对龙舟竞渡活动的描绘,为端节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在五月第一个午日的登高顺阳时候,跟着清宫皇帝的端午珍藏,一起遥想清朝的端午节。
烟云集绘 天中水戏 宋 李嵩
本幅所绘应是皇帝游玩观看争标百戏的御舟。图绘重檐十字脊、歇山、攒尖顶双层楼阁,以悬空弧形廊道相连通,飞楼层台宛如天宫楼阁。
元人天中佳景 元朝
“天中”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别称,本幅题名“天中佳景”,为端午应景而作。幅中绘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并系有精致香囊。盘中摆设粽子、荔枝、石榴等当令花果时物。此节令正值虫类滋生,易有瘟疫的夏季,少见的在画幅上方安排有四道道教灵符和一钟馗画像,以驱鬼避邪。
象牙仙工船 附莳绘公鸡盒 清朝
以象牙雕成,全船作龙形,中雕 楼舱三层,船身左右各有桨八, 甲板上有栏杆、牌楼、回廊。上 下共饰有三角旗帜十六面,伞一 顶,门窗格壁均可开启。龙舟座于描金漆雄鸡盒内。
铜胎画珐琅花草五毒盒 清 乾隆朝
全器画珐琅为饰,粉蓝色底,盖面绘五个由粉、黄、蓝、绿构成的几何棱格纹,及蝎、蛇、蜈蚣、蟾蜍、蜘蛛五毒,间饰各式花草。盖沿及盒身绘有黄褐色几何棱纹,饰桃实、荷花等花草果实。
天中同乐
端午节是君臣间连络情感的时刻,皇帝会对臣子颁赐因应夏季溽暑所需的药锭、香囊、香珠、绣扇、纱料布等物件,而各地有向皇帝进贡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景礼品之举,在节庆祝福的传达之外,透过端阳赏与端阳贡,交织出清代的端午节上下交谊的和乐景象。
奏谢恩赐五色绒符香袋等物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1723-06-26)何天培
端午节会使用对应五方五行的青、白、红、黑、黄色绳子制作应景物,以辟邪驱疫。 锭子药则是清宫特制的避暑药。把药物磨成粉末,然后添加适当粘结剂制成规定形状,具有防暑辟邪、活血消肿、清热安神等作用,既可外用,亦可内服。
奏谢御赐纱葛香囊药锭曹扇手 巾全分事 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三日 (1789-08-03)蔡新
夏季炎热,清朝皇帝在端午节 时,常会应景赐下纱、罗、葛 等清凉的衣料。扇子是夏天必备之物,也有清正寓意,是端午赏赐的良品。
鲲岛端午
中国台湾岛,形状如同古代传说横卧在海上的大鱼,所以有鲲岛的雅称,并且自三国时代以“夷州”之名被载入史册后,开启人群接续往台湾地区的活动,也展开汉族传统文化在台湾岛上的影响和发展。从清宫文献对台湾的端午记事,一窥海岛台湾的特有夏至节风情。
(本文图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展览资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