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城保护复兴“姑苏模式”:一条平江路,织就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4-05-31 20:5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一下雨,苏州就成了“姑苏”。细雨中,徜徉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石路、青砖、白墙勾勒出江南风韵,传统古建筑与时髦网红店相得益彰,诉说着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并举的故事。

5月30日—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联动长江经济带10省市网信办共同主办的“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第四站来到苏州。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团漫步苏州,探究古城保护复兴的“姑苏模式”。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在苏州老人的眼里是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城,“不到平江路就读不懂苏州”。苏州城曾以平江府命名,如今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面积约116公顷,已有2500多年历史。

平江路上的一处碑亭展示着宋代摹绘平江府的《平江图》。街区现存整体布局与《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保存最典型、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据了解,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14处、控制保护建筑44处、文物登录点202处。

岁月流转,而平江路的格局、风貌始终未变,这是如何做到的?据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介绍,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苏州围绕“全域旅游”和“苏式居住”功能定位,以“激活”作为保护传承的关键词,实施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工程、城市居民家庭改厕工程、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平江九巷”复兴工程等,挖掘历史文脉内涵,精细化推进保护更新工程,打造古城保护复兴样板。

遵循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要求,平江路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采用先进的保护整治理念和科学细腻的技术手段,通过整体保护、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种手法,完整保存了街区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严格控制建筑整体风貌,保持体量不大、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粉墙黛瓦的特色,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处最江南”的文化空间。

钮家巷社区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核心,0.37平方公里内生活着1500多户原住民,有潘世恩宅、董氏义庄等历史遗存。作为地道“姑苏人”,张英缨见证并参与了一系列古城保护工作——从“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甩掉了马桶),到“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保护)……居民既是文化遗存保护的主人,又是人居和谐的受益者。

经历千年时光流转,平江路繁华依旧。澎湃新闻看到,“网红”店从老宅中开出、非遗文化和现代饰品装点着橱窗、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在苏州市民看来,平江路织就了“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

澎湃新闻从苏州有关部门获悉,在保护整治工程中,平江路沿线近3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得到修缮,全部以注入产业的形式投入使用。在吸引文化产业进入、招商择资的过程中,当地要求入驻文化业态能突出历史、文化精髓,具备与苏州传统文化协调的表现形式,先后有145家客商落户。苏州特色小吃、特色文创店、茶楼、民间工艺工作室等在展现地域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精品化、主题化形成品牌凝聚力,与街区市井生活映照,营造出清晰的文化传承脉络,使平江历史街区呈现出传统与时尚和谐,怀旧情怀与舒适享受并举,浪漫休闲与文化探访交融的环境气质。

    责任编辑:谢春雷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