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蜀英烈】邓萍: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陈明本

2024-05-31 14: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邓萍: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陈明本

2024年清明前后,笔者随“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活动遗址与红色旅游开发”课题组来到贵州遵义,瞻仰了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烈士墓。

邓萍(1908—1935),四川富顺县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先入团后入党。1928年,他与彭德怀等在湖南平江起义,后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时任红三军团参谋长,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将领。

从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内纪念碑后面攀登完象征“1935年”的35级台阶,就是邓萍烈士墓。其主墓室长12米多,宽和高各6米多,左右侧室长、宽、高各4米多,墓室主体均以方正的红砂石砌成,侧室前有几棵高大挺拔苍翠的柏树。主墓室正面从左至右横刻“邓萍同志之墓”六个黑底白字,前斜置一通长3.5米、宽1.3米的墓碑。墓碑中间微微凸起三块黑色大理石,上面从左至右镌刻着《邓萍同志墓志铭》。

邓萍墓上的字和墓志铭铭文都是张爱萍所写,墓志铭全文如下:

邓萍平同志,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生。1927年大革命失败,与黄公略同志一起,由党派到国民党第三十五军一师第一团作兵运工作。该军第一团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于1928年平江起义改编为工农红军。邓萍同志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光荣牺牲。

邓萍同志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党忠心耿耿,艰苦斗争,深谋远虑,风华正兴,任劳任怨,平易近人,英勇善战,为党献身。

邓萍同志永垂不朽!

张爱萍敬书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出其不意地挥师东进、二渡赤水,短短几天时间里,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先后占桐梓,攻娄山,直逼遵义城下。

2月27日傍晚,刚刚拿下遵义新城的红军,被老城东门坚固的城门和高大的城墙阻隔在河东岸。为赶在敌人援军两个师尚未到来之前,拿下遵义老城,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和下属红11团政委张爱萍等一道,在向导的帮助下,择小路来到老城北门外拱安关斜对面小龙山西北的一个小山包上隐蔽起来。邓萍举起望远镜,观察对面城墙上敌人的布防情况,寻找攻城的时机和方式。突然,敌人一阵冷枪射过来。邓萍不幸被击中头部,鲜血直流,连要说的话都没有说完就牺牲在张爱萍的怀中。时战事紧张,当晚由几个红军战士将邓萍的遗体用门板抬到城北新街罗庄,在街上颜姓人家买来一口杉木棺材,连夜装殓,草草入土安葬。

邓萍倒在张爱萍怀中(雕塑)

当时,张爱萍有诗悼念邓萍:

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邓萍的牺牲,无疑是红三军团乃至整个红军的巨大损失。从军团长彭德怀到普通的红军战士,无不伤痛万分,大家的心都在滴血。为痛失朝夕相处、深受爱戴的助手、战友、首长而倍感悲痛。他们化悲痛为力量,高喊着“为参谋长报仇”的口号,奋力发起攻击,一举再占遵义城,取得遵义战役收官之战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中共遵义地委和遵义专员公署成立了“遵义会议建设委员会”,其中一项首要任务就是务必找到长征中在遵义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邓萍的埋葬地,找到他的遗骸。

1957年夏,遵义地委书记李苏波传达中央指示,说:“中央军委很关心寻找邓萍同志遗体葬处这件事”。这给地方党政部门带来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当时在遵义专署林业科工作的民主人士朱振民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他立即着手查找线索,依靠群众,展开调查。经过七八天深入细致的调查,根据几位知情者提供的线索,结合现场查勘,终于在遵义城北新街松子坎罗家坟山上找到掩埋邓萍遗骸的坟堆。

挖开坟堆,揭开已腐烂的杉木棺盖,先后经在邓萍身边工作过的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孔宪权(曾任红三军团侦察连连长)、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曾任红三军团军械科科长)仔细辨认,并由遵义地区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根据石新安提供的邓萍生理特征认真检视,确认是邓萍遗骸无误。

当石新安双手捧着老首长邓萍参谋长的头骨时,忍不住眼泪直淌。在场的全体同志都默然肃立,泪流满面。

很快,医生把用酒精洗净的邓萍骸骨用丝绵按形体缠裹,再用白绸包好,平放于用红绸褥被铺垫的新棺木中,将棺木就近停放在解放军速成中学礼堂,待红军山上的陵墓修好后,再择日移棺迁葬。原棺木中清理出来的金属衣扣、毛衣碎片、帆布胶鞋等邓萍遗物,被送往北京,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9年2月,国防部向遵义寄来一份《邓萍同志简历》,特别附函说明:“是彭德怀部长亲自修改后,最后定稿的”。同时寄来的还有一幅彭德怀亲笔书写的墓碑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之墓”,每个字直径约12公分,字体苍劲,饱含战友深情。

1959年清明,遵义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邓萍遗骸安葬仪式。邓萍棺椁从速成中学礼堂起灵,经白农路、中山北路、新华路、凤凰路到达小龙山,沿途群众自发地沿街伫立送灵,有的还直接参加到送灵的队伍中,使这支为邓萍烈士送灵的队伍越走越大、越走越长。

新修的邓萍墓地,在陵园广场偏后的正中平台上,由居中的主墓室、稍向前延伸的左右两个侧室组成,通宽32.55米。主墓室明显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中央是一个硕大的红五星,与陵墓前那个同样硕大的石雕花圈相呼应。置放邓萍烈士遗骸的棺椁朝南安放于主墓室正中墓坑,漆黑发亮的棺椁上覆盖着写有“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字样的军旗。鲜红的军旗中央是黄色的镰刀铁锤图案,右上角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左右侧室则分别镌刻毛体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1984年,为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有关部门将邓萍墓从陵园正中向后移到了纪念碑的北面,仍保留一主两侧的格局。1985年,邓萍墓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邓萍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在150名候选人中,经上亿公众投票,邓萍英名荣列其中。

回到宜宾,笔者禁不住吟诗一首缅怀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最高级别将领四川宜宾富顺人邓萍:

富顺才郎奔武汉,黄埔军校枕书谈。

平江起事竖旌旆,彭邓并肩战畅酣。

福建扩充开棘地,娄山攻打负重担。

回师遵义勇而智,青冢草丛埋伟男。

邓萍烈士永垂不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明本(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