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街巷|我儿时玩伴的爷爷,竟然是上海滩上的银行巨头
来自网络
引
子
某日某时,一个身材颀长,面如重枣的老人向我走来。“侬是阿明!”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我们四目相对。此刻,我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透过眼前的人儿,看到了那个我曾经非常熟悉的少年的身影,那便是我在塘沽路怀安巷的玩伴阿明,大名秦允宗。
同时,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岁月。我说的“那个”,指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亦即是六十多年之前,整整一个甲子!
作者和秦允宗聚会合影
01
一别一甲子 相见已忘年
1952年,我随生母从宁波回到上海,先是跟姆妈住在塘沽路小学附近的慎吉里,不久即迁到塘沽路752弄怀安巷15号住了。
2013年我和姐姐弟弟去慎吉里和怀安巷寻找昔日的踪影。在慎吉里见到了几家一直没有搬迁的老人家,我小时候叫阿姨的现在已是耄耋老人:侬小辰光拉着一只侬阿姐给你做的兔子灯笼;侬顶喜欢落雨天,好踏水塘。还有两个儿时的玩伴,也已是花甲之年。
移步来到河南路口的怀安巷,我在这里度过了七年时光,几乎留下了我童年和少年的全部记忆。
环顾四下,只见物是人非,恍若隔世:弄堂口的小皮匠和赤贫阿蚤家早已不知去向。我家住的15号,住户已悉数搬迁,变成社区活动室;隔壁13号我寄娘家原来子女众多现在只剩下老二夫妻俩。对门的31号就是秦家的大宅,此刻出现在我眼前的秦允宗和他的姐妹们便是当年31号的秦家子女。
我和阿明是邻居,也是很要好的玩伴。我们曾在一起“飞香烟牌子”,“顶橄榄核”,“斗鸡”,玩当年的男孩子们喜欢玩的各种游戏。
后来我忽然有了集邮的“雅趣”,便拉着阿明一起玩,于是我们两个人便一起穿梭于怀安巷和南京路集邮公司以及四川路邮政总局之间,为了觅得当时风靡一时的邮票费尽心,跑断腿,我为此搭上了大部分的零用钱。
记得1957年苏联为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而发行纪念邮票,我和阿明风风火火赶到集邮公司,买到两张“下宾相”(邮戳盖在右下角,为上品)的盖销票,大喜过望,回来经过天妃宫桥两人停在桥头欣赏邮票,得意不已。
我和阿明过从甚密,经常出入他家,当时只知道他的爷爷是上海大银行家,今日一见,往事如汩汩流水,从记忆的闸门中奔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当然,主要的话题是他的爷爷--秦润卿。
02
“上海钱业第一人”
讲起秦润卿,可是大大的有名,他是金融企业家、旧上海银行界巨擘,被誉为“上海钱业第一人”。他是从宁波来上海创业的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我们上海“宁波帮”的骄傲。
秦润卿,名祖泽,字润卿,晚年又号“抹云老人”,宁波市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他自从15岁到上海进协源钱庄当学徒开始,在上海银钱界从业六十余年,曾出任协源钱庄经理、福源钱庄经理、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上海钱业公会会长、中央银行监事、上海交通银行经理、四明银行常务董事等职,曾筹款兴建位于宁波路山西路口的“钱业公会大楼”。他既是上海钱业界的领袖,也是上海钱业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
秦润卿(1877年—1966年)来自网络
秦润卿早年丧父,家境贫苦,全靠自己奋发图强,获得成功。
1891年他和许许多多的宁波人一样,开始闯荡大上海,进入豫源钱庄当学徒,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钱业的基本功,而且习得一手好字。他以自己的品行和能力,赢得了东家的信任。
1909年,秦润卿升任豫源钱庄经理(后改名为福源钱庄),出任总经理,他还兼任福康和顺康钱庄监理,以“稳健、能干”闻名于上海钱业界。
1919年,秦润卿开始涉足银行业, 1929年出任中国垦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注重开拓创新,发行货币准备充分,信用良好,即使在社会动荡的战争年代,该行的纸币依然在各地兑现。
秦润卿自1916年起,担任上海钱业公会副会长,1920年被选为上海钱业公会会长,此后,15年间,连任七届会长。他的教育背景及处世风格相当传统,但又有新的思想,积极改革传统的钱庄账务制度,提出全部采用新式复式会计,并借鉴新式银行之优点,开展非信贷金融服务,使之顺应时代潮流,也增加了钱庄营业收入。
那时的上海钱庄,为了节约开支大多开在石库门简陋的老房子里,秦润卿眼光独到, 1933年在宁波路江西路口建造了3层高的营业大楼,从此福源信誉大为提高,当年存款金额即跃居同业之首。
秦润卿不仅办实业,还创办刊物《钱业月报》,先后出了20卷。虽为钱业刊物,但对于重大经济事件都会及时作出反应,特别在抗战时期号召“救济难民和全面抗战”,在当时是一份深受读者喜爱的刊物。
03
爱书成痴 邑中善人
秦润卿一生嗜书成癖。他在家乡办了一座藏书楼,题名为“抹云楼”,收藏各类藏书4万余册,后连同不动产全部捐赠给浙江图书馆。
秦润卿“一生有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从传统商人到现代企业家的转型,二是实现了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钱业巨子秦润卿传»,孙善根著)。他把自己数十年立身处世的经验整理成《抹云楼家言》,“为教育子孙,务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辈”。
其长孙秦匡宗在《回忆与思考———忆祖父二三事》一文中讲到:“他一生奉行的信条,就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对其从事的社会福利事业,则数十年如一日,可谓倾其所有,不遗余力。”
秦润卿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有名的“邑中善人”。
辛亥革命前,慈城瘟疫流行,民众死者无数,1910年,他与旅沪同乡任士刚等组成董事会,筹款创办保黎医院,以“保我黎民”为己任。1919年,作为慈城云华堂的董事,秦润卿力促将其改革成教育孤儿为主的慈善机构,并于1922年设立云华孤儿院;他还先后长期担任宁波佛教孤儿院、四明孤儿院、鄞奉公益医院、宁波七邑教养所等慈善机构的董事。一旦家乡举办善事或遭遇天灾人祸,他总是竭其所能,全力以赴。他在上海担任四明公所和四明医院董事,并被推为宁波旅沪同乡会永久会董,长期致力于旅沪同乡的慈善和公益事业。
他的慈善事业不限于上海,1920年山东、河南等省发生水旱灾情,秦润卿与银行公会会长宋汉章等决定筹划50万元,赈济灾民。此类善举在《申报》和《时事公报》上多有报道。
04
热心公益 兴办文教
秦除从事金融事业外,还热心公益及文教事业。
早在1915年,秦润卿就在家乡建起普迪小学,取“普及文化,启迪民智”之意,还亲立了“勤、俭、公、忠”四字为校训,专供贫苦儿童入学,学杂费全免,赠送笔墨文具,教师待遇从丰。因学生激增,又另建普迪二校,两校学生近千名。并设立基金会,资助品学兼优者上中学和大学。不升学者,有的介绍到上海工商企业单位谋职。秦润卿长期筹资办学近半个世纪,为家乡和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同时,秦润卿还为创办慈湖中学和战后重建,为开办效实上海分校,募捐集资,贡献良多。
1925年,秦润卿决定由钱业公会腾出境内塘沽路的北会馆为校舍, 成立上海钱业公学,次年2月正式开学。
1930年更名为上海私立钱业中小学。至抗战末期,在校学生超过900人。后秦在钱庄业中募集基金,添拨塘沽路752弄51号洋房为校舍,增办初中部。1948年又增办高中部,至上海解放前夕,在校学生总数已达1754人。1956年改为公立,易名为新中中学, 小学部后改为塘沽路二小。
我1952年入住塘沽路752弄怀安巷时,弄堂尽头就是秦允宗和他的姐弟住的豪宅31号,门口的大院靠河南路的北侧和西侧已经被高墙隔断,隔墙就是原来的钱业公学,后来的新中中学,我从1957年到1960年曾在其中读初中。
05
高风亮节 坚不事敌
秦润卿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曾在钱业公会的一次讲话中说:“外商银行犹如笑面虎,一旦入其彀中就难脱身,切勿因贪而被洋人笼入股掌之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次年初,传出消息: “日伪将胁迫秦润卿等人筹组维持会和伪上海市商会。”秦闻讯即匿居静安寺附近两座空屋内,仅带一仆人,与外间几无往来,并蓄须以明志,坚持不“出山”。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上海市政府成立参议会,秦润卿被列为常委,1947年任全国钱业同业公会理事长。1952年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及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
1966年7月,秦润卿因病逝世,享年90岁,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中国金融巨子,安祥地走完了人生道路。
06
一瓣心香 献给儿时玩伴
秦润卿生前给每个男性后代分配了若干称为“定息”的股份,作为长孙的阿明也有一份,于是阿明便成了小“资本家”。
尽管他学业优秀,还是与大学无缘。为了赡养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弟妹,只得进入一家印染厂当临时工,“天天在五颜六色的污染环境里打拼,挣一份四十多元的工资”,阿明如是说。后来他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从蓝领转成白领,进入上海化工局宣传科就职。
阿明的记忆力明显好于我,他甚至对我的父亲都有清晰的记忆:身材高大挺拔,衣着体面,常常穿一件中式香云纱褂子,站在15号门口不远处,吧嗒吧嗒地抽他手中那根长达一米余的旱烟。他的生动描述更勾起我对家父的思念和对怀安巷往事的怀念。
阿明的姐姐虽年近八旬,但是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她对童年的“鹿年”有清楚的记忆,特意安排了这一顿饭局和我见面,令我好生感动!阿明的妹妹性格鲜明爽直,快人快语,是一个让人非常愿意交往的人。希望这次阔别一个甲子的重逢不是最后一次,而且不用再等一个甲子!
临别依依,我脑际忽然跃出越剧“红楼梦”里的两句台词,用以形容我和秦家后人的这次重逢再贴切不过了:
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
尾
声
人生有很多意外,我打算再安排一次和秦家姐弟聚会,此时传来了阿明因心脏病去世的噩耗,不胜痛惜。权且以此文作为一瓣心香,献于阿明灵前,祈愿他天国安宁,也与他的爷爷相逢,再续祖孙情缘。
城读特约撰稿人:郑鹿年
作者介绍
旅法学者,1946年生于上海,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毕业,原上海外贸学院法语讲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1989年移居法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