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上海新能源车充换电站运行困境如何破解?
自2015年以来,在国家节能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上海等超大城市迅速建成了大量新能源车充换电站,缓解公众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然而,目前上海的充换电站却面临诸多可能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区域分布不均、设备利用率低、运营协调困难、成本高、信息互联壁垒,以及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本文深入分析上海充换电站的发展现状及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
充换电站布局不尽合理导致利用率偏低,需有顶层规划
根据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服务市级平台数据,截至2024年3月底,已接入的公共充换电桩总数20.79万个,实际在运营13.76万个,其中公用电桩8.74万个,但实际利用率仅为7.26%。
公用电桩利用率为何偏低?这与上海当前的充换电站建设运营模式密切相关。根据《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和《上海市促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序发展暂行办法》的规定,充换电站点的新建完全由运营商自主选址并投资,而运营商通常是基于对区域位置的经验判断,并结合地块获取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投资。
然而,这种经验判断有可能导致乐观偏差、资金限制或激进的市场占领策略等问题,使得站点的建设和运营未必完全符合市场需求,进而引发充换电站布局和利用率不均的情况。一些站点排队超一小时,而另一些站点却无人问津,甚至在3公里范围内找不到一个可用的充换桩。有些市民为了能快速充上电,甚至不得不在清晨或深夜前往离家五公里以外的地方排队抢占位置……
本文以徐家汇地铁站、静安寺站、环球金融中心、西虹桥枢纽、长风公园、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宝山万达广场这七个充换电站需求密集点为中心,通过“高德地图”“快电”和“充电桩”三个应用软件,统计上述七个点位2公里范围内的充换电站及充电桩数量,发现徐家汇地铁站和静安寺站的充电桩数量是唐镇站和共康路站的5倍。大部分热点区域的快充站基本是常年满员、天天爆满。充换电站点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影响其对电动汽车的兴趣和信心。
针对充电站点分布不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保持新能源充换电站建设运营企业积极性上,由政府牵头改善规划布局,提高整体设备利用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市政府可以基于充换电站站点和新能源车辆的统计数据,结合不同使用场景,对全市范围内的充换电站点布局进行适度规划,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引导企业投资方向。
第二,鉴于充换电站运营场景主要分为交通运营、机构用车和家庭使用三类,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有所差异,政府可以针对各类型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强度,开展顶层规划,优化充换电站点分布,确保用户在各类场景下都能获得良好充电体验。
第三,建议政府推动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全社会投资效率。目前,新能源车辆和充电桩数据分散在不同的运营主体手中,缺少整合。政府可以采取打通桩联网和车联网平台、数据确权等措施,促进数据的共享与使用,实现互联互通。
第四,政府还需实时关注充换电站项目落地情况,加强沟通与指导,并在土地、电力配套等问题上给予企业支持。当前,政府在充换电站项目投资方面的管控较为宽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但也使运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政府背书。因此,建议政府对一部分重点充换电站项目提供明确支持,并通过建立泛新能源科技行业协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指导和支持,构建高效、互帮互助的信息互通平台。
充换电站企业盈利需寻找政策与市场化间的平衡点,实现精准补贴
近年来,政府的补贴政策鼓励了大量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充换电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到2026年补贴结束时,企业需要实现更高的运营收益,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这既依赖于消费者的使用量,也与站点场地租赁成本等因素有关。
由于热点地块租金不断上涨和行业竞争激烈,上海部分运营企业的成本随之增加。为覆盖成本,企业往往会采取提高销售电价的策略,但这却可能导致用户使用率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大量出现,一方面会影响用户基于价格优势的新能源车使用偏好,降低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低、行业压力大,也可能导致企业减少在安全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投入。
因此建议,政府需与企业加强协同,寻求平衡点。首先,当前有必要优化充换电站运营补贴的认定标准,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估机制和流程,确保补贴资金精准流向真正需要支持的企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其次,物价部门可通过市场调研,核定合理的停车费标准,并调整租赁价格,以稳定市场,防止车位租金过快上涨,减轻企业负担。此外,建议政府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搭建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为充换电站建设运营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并开发专属金融产品,以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充换电站消除潜在安全隐患,需探索运营监管与消防技术创新
自2020年以来,北京、深圳、西安、东莞等地相继发生了电动车在充换电站充电期间起火爆炸的事故,敲响安全警钟。实际上,这些事故的发生与充换电站的建设运营模式有关。就上海而言,当前充换电站的设备采购均由企业自主进行,由电力工程公司承担供电设施施工,建成后由投资方自主运营管理,而大型充换电站主要布置在室外空间,却多配置的是传统的建筑物火灾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无法有效探测并报警,存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尚未针对充换电站出台完善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也未全面开展站点计量监测。
有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和健全站点安全运行的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和管理规范检查。考虑到上海充电桩数量多且分散的特点,还有必要研究更加高效的在线安全监管体系。在技术层面,则需制定针对开放空间下充电消防安全的预防、报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标准,督促企业改进应对充换电站火灾的技术能力,同时有必要引入更先进的消防监测手段,如红外摄像头、AI火焰识别等,以提高消防应急能力。
新能源车充换电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确保其使用便捷和安全、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企业利润,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和企业创新,改进现有不足,推动上海充换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新能源汽车普及。
(本文作者丁雪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教师)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