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跪拜、给父母洗脚真的能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吗

尹琳
2018-12-26 09:34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皮克斯动画《包宝宝》:愤怒的母亲吃掉了不懂感恩的包儿子(07:12)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没有体会到爱,没有滋生出对世界和他人的爱和信赖时,感恩教育常常成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或者内心的罪疚感。愿父母给孩子们真实的爱,而不是害怕被抛弃的羁绊。

下跪,能跪出感恩的心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某地中学举办成年礼,青春期的孩子给爸妈洗脚,坐在凳子前的母亲面露尴尬;

某地小学举行入学仪式,一年级新生跪在蒲垫上行感恩礼,与父母拥抱;

某个未成年人传统教育班上,孩子痛哭流涕,表示要感恩父母;

某地学校操场,主持感恩教育的老师在台上深情并茂演讲,台下孩子哭成一片……

跪拜、洗脚、感动、流泪……这样的感恩教育每年都在轮番上演,它真的能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吗?可能未必。因为不少父母回到家中继续使用唠叨战术延续感恩教育。“我对你这么好,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没有一点感恩的心?”孩子年龄越大,主见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失望就越大,就越希望孩子能够用感恩的心和自己相处——“怎么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我说什么都愿意听,有什么都跟我说,一点秘密都不藏,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都变了!”

在百度百科上,这样写着感恩教育的定义:“……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感恩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有需要提倡的必要性,然而,在心理学家眼里,懂得感恩,不是靠道理和形式学会的,而是从绵长的生活中深刻体会到被爱而来。这份爱的体会,让孩子认同父母,愿意成为像父母一样有情有义的人。

第一年的养育,奠定了爱和感恩的基础。

幼年时,父母在身边精心照料,想吃奶时,能吃到香甜的奶;不舒服时,及时被安抚。在妈妈的心里,孩子不是什么物件,而是珍贵的生命,是充满感受力的人。这种母婴之爱为一个人成熟的人格奠定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可以用充满爱和信赖的眼睛去看待世界,这些大人虽然不是那么完美,却是深深爱着我的,我也爱他们,愿意用爱去回报他们。

如果一个孩子在早年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内心对世界和他人的爱和信赖就缺少了扎实的基础。感恩教育,常常成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或者内心的罪疚感,而不是自然涌动的真实情感。

孩子会长大,关系也不会永远停留在最初的阶段。要求孩子感恩的大人或许代表了某种不愿意被抛弃的愿望。201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十强的皮克斯动画《包宝宝》讲述了一个空巢妈妈想要吃掉儿子的故事。这是皮克斯公司首位华裔女导演的作品,写出了东亚文化中的痛点。

正在走向衰老的妈妈和丈夫相对无言,儿子已经不在家中住了。一大早,垂头丧气的妈妈蒸了包子,只能自己孤独地品尝:没想到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包子,是一个可以当作儿子的包子。妈妈精心地爱护这个包子,为它挡开来自生活中的各种伤害,享受和包儿子亲密和谐的关系。可是,包子也会长大,它想和其他小朋友踢足球,它会锁上卧室门听喜欢的摇滚乐,还要交个漂亮的女朋友,离开妈妈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家……那么爱包儿子的妈妈要崩溃了:“你再也不是那个可爱的包宝宝,我对你那么好,你翅膀硬了却要抛弃我,那么别怪我无情!”

不以“感恩”要挟孩子顺从、依赖,需要父母亲具备强大的人格力量。

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主张,不再听爸爸妈妈的话时,爸爸妈妈是否能够容纳这种“攻击性”,相信孩子是和我们一样值得尊重的个体,允许孩子不听我们的话,相信孩子仍然爱我们?只有父母在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中重新活过来,孩子才能真正生长出感恩的心——感谢这个并不会加害他的世界,感谢这些爱自己且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人们。

如同《包宝宝》的结尾,妈妈从这个吃掉包儿子的梦魇中醒过来,那种痛彻心扉的后悔让她明白,爱可以超越“被抛弃”的感觉,她接纳了孩子的成长和离开,她现实生活中的儿子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并且回馈给母亲感恩之情。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