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宁40年前的高楼大厦,竟有这么多故事…

2018-12-20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

它诉说着过往,

记录着岁月沧桑,

保留下来的建筑,

以其特有的分量继续陪伴着人们的生活…

苏式建筑: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上个世纪50年代的西宁城空间宽敞,高楼很少,四层以上的就算“大楼”了,基本都以苏式建筑为标准。大多都采用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可以说是苏联建筑“中国化”的表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建筑设计队伍还未真正成长起来,在这个百废待兴之际,模仿苏联模式的做法在建筑界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段时期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苏式建筑。这些建筑有苏联专家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如苏联援建的工厂,也有中国建筑师仿造苏联风格设计建设的,包括筒子楼式的宿舍和许多机关大楼。

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注重檐部、墙体、勒脚的律动变化,整体呈现“周边式”布局形式,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上都具有强烈的苏联式意识形态色彩,在现代建筑群的大环境中,苏式老建筑更多地承载了时代记忆元素,并以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历数五十年代部分西宁老建筑

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域性建筑标注的更迭,不断发展中的西宁,高楼林立,曾经的地标建筑“大十字百货大楼”虽已穿上了时代的新衣,但这些老建筑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历史的车轮滑过西宁宾馆一号楼、青海剧场、胜利宾馆二号楼、西宁市电信局综合楼、大十字新华书店等的一幢幢历史建筑。从当年城市零星的建筑布局,到现在城市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更高端、更时尚、更耀眼的建筑出现在世人眼前。从新老建筑的更迭中,我们窥见了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方向……

一、西宁宾馆一号楼

西宁宾馆始建于1953年,位于西宁市七一路中心地段,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4656平方米,背靠北禅寺,与青海省委、青海日报社为邻,面朝中心广场、大十字、水井巷商业繁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一号楼被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列为“市文物保护遗迹”。

二、青海剧场

青海剧场,位于城西区五四大街南侧,1958年建成,建筑面积1665平方米,场前有广场2000平方米,该剧场一演大型歌舞为主,兼演戏剧电影,是青海省主要的多功能影剧院。该剧场于2001年拆除原址重建。

三、胜利宾馆二号楼

胜利宾馆二号楼(原胜利公园招待所)位于城西区胜利公园(现胜利宾馆)内,1959年建成,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为一层平方砖混及砖木结构,正面采用民族形式的玻璃瓦大屋顶,雕梁画栋,室内设施齐全,布局灵活多变,空间有大有小,造型高低错落,古朴典雅,色彩柔和明快,是青海省当时唯一的高级招待所,现使用情况良好。

四、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楼

位于城东区共和路北段路西,建于50年代,建筑平面呈工字型,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三层建筑,局部四层,是青海省当时规模最大的住院楼,现使用情况良好。

五、西大街百货大楼

位于城中区西大街南侧,建于50年代,2004年原址重新装修。

六、西宁市电信局综合楼

位于城西区同仁路和五四大街交叉口西南角,1959年4月开始筹建,1964年建成使用,是西宁建设较早的公共建筑之一。现状建筑中间主楼五层,两侧边楼四层,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现使用情况良好,建议原址保护

七、省工业厅原办公楼(现西部矿业)

位于城西区五四大街北侧,1956年建成,建筑面积4009.96平方米,2004年原址重新装修。

八、大十字邮电大楼

大十字邮电大楼,位于城中区大十字西南角,建筑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5600平方米。该项目于1957年1月筹建,1957年8月完成图纸审核,1957年9月施工,1959年底竣工并使用。

九、大十字百货大楼

西宁大十字百货商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青海省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商贸零售企业。现大十字百货大楼应城市发展,为形成与周边建筑的风貌统一,虽已穿上了新衣,但还在为西宁这座早期商业体的辉煌续写着传奇。

十、大十字新华书店

青海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大十字新华书店位于城中区东大街40号,宗地面积3220平方米。该建筑始建于1959年,原设计为地上2层砖混结构。该建筑于1975年加建至局部4层,并在使用过程中多次进行装修、改造。现状为地上4层,最大建筑高度14.9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西宁市大十字地段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清末私家花园原址上建起的“西宁宾馆”

1955年,在冶家花园的原址建起了西宁宾馆,四座具有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别具异国情调。60多年来,西宁宾馆依然保留着曾经种植的树木,一万四千平方米的绿地让整个大院变得草木葱茏,繁花娇艳,鸟语花香,成为闹市中的“世外桃源”,处在城市的中心,但又远离城市的喧嚣。

1958年前的西宁宾馆叫交际处,这里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的招待所,负责省委省政府的主要接待任务。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时,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率中央代表团进藏,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期间途经西宁,陈毅曾在西宁宾馆下榻。

1958年7月,年逾七旬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到西宁进行为期4天的工作考察,一直住在西宁宾馆。视察中欣然写下了“把兰青铁路早日修通”的题词,为日后的铁路修进青海奠定了基础。作为当时青海的“国宾馆”,西宁宾馆留下了许多领导人的足迹。

1958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城”开始在青海海北筹建,此后生产研制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震惊世界。为了迎接苏联专家,1958年元月,北京外专局的60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千里迢迢来到西宁提前做准备。老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宁宾馆从此有了西餐,至此,青海有了最早的西餐。

“电信局综合楼”是一座有温度和情感的大楼

电信局综合楼的温度和情感是电波、书信、包裹成就的。每一个西宁老市民对位于同仁路和五四大街交叉口西南角“西宁市电信局综合楼”都存有温暖的记忆。大楼施工修建之时,当时正值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百废俱兴,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伴随着全国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高潮,雄伟壮观的邮电大楼屹立起来了,用“鹤立鸡群”这个词汇,比喻新建的电信综合楼和其所在地——周围低矮的平房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在当时无论楼图纸设计、还是楼的质量都是一流水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西宁市显著的建筑之一。

西宁市电信局综合楼正式营业之后,就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电信局成为与外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每到春节来临之际,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很多市民会掰着手指头在期盼,期盼着他们的远方亲人能够给他们来信,并寄来花生、虾米、各类糖果之类的东西。与此同时,他们用书信架起与亲人、恋人、朋友之间联系的桥梁。那时去电信局大楼买邮票寄信也就成为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电信局综合大楼之所以能够历经50余年而至今巍然屹立,就充分说明人们需要它、离不开它。著名建筑学家路易斯·巴拉干曾说:“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曾经给人类生活带来温暖和庇护,它曾对人类生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古老的建筑一直在风雨中屹立,

历经沧海桑田,

见证一个城市的历史,

并成为一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西宁市区,夕阳西下美美哒。
青海省电力公司,还有印象么?
90年代的大十字,三层的百货商场已经很了不起了,链接式公共汽车,小编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坐过,不知道是啥时候慢慢从记忆中消失的。那个时候自行车是主流。
90年代的西宁商业大厦,当时感觉好高大上...现在的伊尔顿。
90年代的西宁纺织品大楼,乖乖不得了,和现在的一对比太老旧了。
胜利路,车好少啊!
西宁供电局,右下角的警察蜀黍还在站岗指挥交通。
市政综合办公大楼
工商银行大楼,气派不?
五岔路口夜景
老火车站旁的建国路市场,早已拆了。
西门口建筑群,高层比较少啊。
老火车站!看多了白天拍的,来张夜景吧,也挺漂亮的。
人民公园的船一划就是一辈子,想想就温馨。
五岔路口,眼前的这两栋高楼现在依然坚挺!左边的白楼已经变成广场。
省政协大楼,远处的两栋高楼(虎台小区)是住宅楼,那时候高层是住宅楼的很少见。
西门体育场,很气魄。
西宁电视台的发射塔,有多少人爬上去过?
有没有虎台中学的校友?
中国农业银行,当年想是时候自己成万元户了就好了,现在想想.....还是别做梦了。
保险公司大楼
科技馆,里面那个静电球,玩过的举手!
电信大楼
红十字医院大楼,当时看的很高啊...现在一数才十几楼..
过年啦,到处张灯结彩啊,热闹非凡。现在过年看龙门也很热闹。
最前面的白车:伏尔加(嘎斯车
白色尼桑万立特、桑塔那、天津大发、东风货车
力盟步行街
交电大楼
青海剧院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end

监制|刘昌瑛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

来源|西宁晚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