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璀璨耀眼的革命文化永放光芒 ——读朱虹编著的《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一书有感

2024-05-29 0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李石宝

建党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构建了璀璨耀眼的革命文化,这是中国人民的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最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由于时隔久远,广大中小学生对革命文化课文的背景并不熟悉。身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跨越历史时空,更好地汲取革命文化的营养,从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呢?我一直有些迷茫,直到我遇见了《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这本书,我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朱虹编著的这本《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以人教版教材小学一至六年级中反映革命文化的27篇课文及阅读材料为依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红色故事,对宏大的革命历史进行平实而又感人的叙述,弥补了广大中小学生对革命文化课文背景不熟的缺憾。有幸获得这本书后,我立刻被书中精彩感人的故事所吸引,不由沉湎其中。捧卷沉思,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亮点:

一、史海钩沉,进一步丰盈了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篇课文。以前读到这篇课文,看到沙洲坝的村民一直到塘里挑又脏又臭的塘水喝我有些困惑:即便村民很穷,但漫长的封建岁月,总有一些所谓开明绅士捐款挖井吧?看了《红井水,清又甜》一文,才知道原来是受了旱龙风水的封建迷信影响呀。“毛主席听完哈哈大笑,说:‘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还是打口井吧!’”“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等叙述,生动地写出了毛泽东主席破除封建迷信的革命豪情。

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让我们钦佩,但我们却没有深切体验。《八角楼的灯光》提到的“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这份井冈山用油规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真实情景。还有《朱德挑粮》中官兵平等的思想,《周总理最后的时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本书史海钩沉的这些事迹,进一步丰盈了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

二、细处着墨,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民众的人性光辉。

这本书中,不仅挥毫泼墨渲染了革命先辈的铁血英勇的形象,还从细处着墨,写出了普罗大众的细腻温情,凸显着中国民众的人性光辉。

如《英雄的母亲不落泪》一文中黄继光的妈妈,三次被毛主席接见,听着毛主席的关心,谈论着已经牺牲的儿子黄继光,黄妈妈始终都面带微笑,从头到尾没有掉过一滴泪,失去至亲的她难道真的是那么坚强,走出了丧子之痛的悲伤吗?“如果我哭着见主席,主席难免会想起自己同样牺牲在战场的儿子。我难过伤心,主席难道就不能难过伤心了吗?他老人家每天管着那么多国家大事,已经够辛苦了。所以啊,我一定要坚强,有泪也要往心里流。我要一直保持乐观的微笑,不能让主席伤心了。”朴素的话语,道尽了黄妈妈邓芳芝的善良与体贴关心。

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一文中,“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地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寻常的动作,深藏了张思德先人后己的礼让。

正是因为中国民众这些从骨子里心怀他人的人性光辉,才有了他们的英雄行径,或潜移默化地催化了儿女的英雄行径。

三、紧扣时代,进一步彰显了革命文化的与时俱进。    

历经岁月的洗礼,跨越时空的沧桑,难免有人质疑:革命文化,还能与物欲横流的当今现代社会相适应吗?这本书的编者,巧妙地在一个个故事的结尾,紧扣时代脉搏,植入现代元素,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革命文化,绝对能够响应时代召唤,与时俱进。

比如《朱德挑粮》一文中,“如今,井冈山上朱毛红军挑粮的这条小道,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党员和群众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的‘打卡’之地。”这种火爆场面,足以彰显革命文化正是时代所需。

此外,《爬也要爬到延安去》一文的结尾,提到“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由此可见,革命文化在新时代依然历久弥新、璀璨耀眼!

合上这本《课本背后的红色故事》,英雄的群像在脑海里历历萦绕,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我很高兴,这本书为我们老师、学生和革命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座巧妙有趣的沟通桥梁。愿我们常读经典课文,追寻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文化永放光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