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郭有才“中举”记
短视频台在新的爆点设计中,推流郭有才的故事,推流郭有才的歌声,再配合者喜欢“造神”和看着“新神”快速跌落的观众,卖家与买家的紧密配合下,郭有才注定“中举”成功!
作者/拉面虾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当笔者检索梳理郭有才经历的时候,网页词条已被打上“履历”的标签,这个本是个中性的语素,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看中已加上诸多附加,诸如“干部”履历,令我不禁一笑。那就在此延续它吧,让我们简述以下郭有才同学的履历。
99年生人;10岁那年母亲离世;13岁辍学步入社会,期间两次创业失败;2017年初入网络做视频,先后经历过“精神小伙风格“的时期,搞笑视频视频时期,翻唱歌曲时期。后面的故事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笔者不是要刻意放大他的苦难,人们对标签人物的期待短视频和自媒体的放大路线,我们都是凝视的参与者,郭有才的故事也被再故事化的传递下去。
25岁的灵魂,披着50岁的外衣,树先生的打扮配合着那副不需要干体力活的精英白领标志的半框眼镜,仿佛树先生无处安放的双手。
当评论区还在讨论着有才身后那台宝马E46与记忆中桑塔纳2000爱恨情仇的时候,一幅更为包装版的树先生走进屏幕,梳着小背头,“半成功人士“标签的眼镜,复古的外衣和捉摸不透的皮手套。
尽管如今的复古造型早已经被玩烂,但我们依旧乐此不疲的观看着,从形象的渗透中,从戏称的只有感情没有技巧的歌声当中,我们的窥视欲逐渐打开,迫使我们想更多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或许这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是不带模仿的,不带参与的,仅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撕开这个人,有一个不太中听的比喻,大多数人像是在大楼阴影下抬起头,看着一个企图叫嚣着要跳楼的人,而且我们还议论纷纷,乐在其中。
一个碳原子排布的四面体结构,需要人们千百年来的故事,来塑造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形象。郭有才的故事也在人们一遍遍的发掘,转发甚至说重新编排中成就了——菏泽市文化旅游推荐官,郭有才“中举”了。
人们共情于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无奈,共情于父亲的不负责只能寄宿于三姨家的郭有才,13岁有才生日的那天,没有人记得,除了脑海中还残存的妈妈的影子,“除了我妈,没有人给我去弄那些仪式。那天晚上,我当时还记得,我花了24块钱,吃点辣皮,喝了点小酒,当时晕了,那一盒烟我抽了一小会抽完了。“有才在采访中说到,那天他喝醉了,我发下誓言,不再去碰一根烟,我要攒钱。
这些日常的普通人的奋斗场景,被凝化,哪怕没有感同身受,也扩张了脉搏,一个人的心脏跳跃,一众的心脏跳跃,在凝视有才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张力,我还存在在这里,并期待着下一次的跳跃。
彼时郭有才故事的真假已经没有探寻的意义,哪怕作为噱头和流量微薄的,因为他的故事早已被去故事化。
第一方面,有一条很经典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印象整饰中,意即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行动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来制造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无论是现实表现中,还是人们对大的形象客体,表演化的成分始终贯穿,人们早已厌倦了虚假、包装和做作,而有意思的是在郭有才的传播当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去拟剧伦的存在,我们会随着他真情的表演,而哼唱,我们会随着他的故事而看到自己,直至众人变为郭有才这个形象的拟剧化的参与着,我们发现有才身和我们的共同点,这是短视频媒介极为快速感染力的优势。
歌曲更能加速这一趋势的传播,有才直播间翻唱的《诺言》、《真的爱着你》等歌曲,带着强烈的情感和表演欲望被快速的传播在各大平台。我们也渴望自身的故事被聆听,成为了彼此的被凝望者。不是在观看一场表演,而是观众需要借助郭有才给自己一个表演的舞台。
第二方面你想知道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
直播短视频时代尤其是在大数据推送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变成了提线木偶,线的那一头是谁,设计者通过数据记录我们的喜欢,和大量在不同软件当中的流量模型,来让我们乐此不疲的观看下去。
举个例子,事实已被多次证明文旅宣传只是让抖民们越来越了解城市走向,抖音抓住了我们的渴望,我们需要一个郭有才。同时众多的“郭有才”们也跃入人们视线,有才的衣着、背景、唱腔等等纷纷被主播模仿,还有在菏泽南站和有才烧烤摊的大量直播,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模仿者成都东站李志,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超过了十万,李志在菏泽与郭有才见面,他手捧鲜花说:“感谢有才兄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流量。”郭有才笑着回复:“这是你应得的。”这些奋斗在底层的自媒体从业者们得到了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短视频台在新的爆点设计中,推流郭有才的故事,推流郭有才的歌声,再配合者喜欢“造神”和看着“新神”快速跌落的观众,卖家与买家的紧密配合下,郭有才注定“中举”成功!
当然愈是高涨,质疑愈是洪亮。黑幕、流量反噬、网红毒瘤等讽刺的词条,频频走上热搜。
但极为有意思的一点是,同其他“网红先辈“不同,在质疑反思郭有才现象之后,又有着新的一轮的无数网友自愿为有才“洗白”,其中不乏很多专家教授还有大V,甚至是官媒,这似乎成了一种“社会正确“,其背后的逻辑我们也十分清楚,但又难以开口。去年年初开始一直无形的大手开始操盘,一直在酝酿输出普通人逆袭的新闻,90后夫妻俩摆摊月入百万,外卖骑手年入百万,夫妻俩拍短剧月挣上亿,还频繁上了热搜——被骂上热搜的。
或许是幕后推手推手变得更聪明了,学会与普通人打成一片了,郭有才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普通人逆袭。
几年以后在混剪中听到一个有着故事和略带走调的声音,我们大概率会忘记这个人是谁,而这一条大环境下、快餐娱乐和资本推手交织的新形势下的“中举”之路,还在继续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