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再呼吁:育儿有苦有乐,应加强传播幸福感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4-05-28 12:0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口与健康》杂志社社长贺丹再次呼吁加强宣传育儿幸福感。

在2024年第5期《人口与健康》杂志“社长视界”刊发的署名文章中,贺丹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调查中发现,电视、网络上关于“生育太痛”“养育太累”“教育太卷”“生育影响女孩身材”“少女感更美”等观点的传播、渲染以及网民评论中关于婚育负面情绪的宣泄,对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小三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恐婚”“恐育”的心理。

她认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时间、资金、服务、文化等方面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破解少子化难题,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是,对于青年群体“小三观”的引导还不够,特别是对家庭育儿过程中的幸福感挖掘较少,对生育于女性身体健康的好处宣传也少。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2022年中国婚育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尽管育儿过程艰辛,但是也会带来较强的幸福感。贺丹在文章中称,在受访群众中,有88%表示在怀孕期间感到幸福;有87.7%表示在子女养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有82.6%表示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有幸福感。很多辛苦养育两个孩子的父母表示并不后悔生育两孩的决定,两个孩子相处更利于孩子的社会性成长,同时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情感慰藉和情绪价值。科学研究也证明,生育是女性自然的生理过程,也有利于生殖系统健康。比如,生育后可缓解痛经症状、降低乳腺癌的发生几率、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推迟更年期等等。而这些知识在青年群体中知晓率并不高。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关于生育在个人和家庭中价值的宣传。

一是实施新时代婚育文化工程,中央财政专项予以支持。应进一步了解青年群体的困惑与需求,启动新时代的婚育文化工程,利用群众工作网络,加强新时代人口文化宣传。恢复“婚育新风进万家”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带动全国人口家庭群众工作网络加入宣传,使现代婚育文明及相关科普知识触达最需要的人群。

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减少社会舆论中片面夸大生育、养育、教育困难痛苦的信息报道。育儿是长期的过程,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挑战和辛苦。针对当前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媒体过度关注育儿的问题和困难、生育对女性带来的伤害方面,应加强网络媒体监管,减少对负面信息的过度报道。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加强生育对女性身体带来的好处的宣传,正面宣传育儿幸福感,更多地关注积极的育儿经验,形成更加全面和平衡的社会认知。

三是以青年群体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生育对个体和家庭的价值。探索育龄人群听得进、易接受、参与互动式、润物细无声的婚育文化宣传举措。由中宣部组织妇联、计生协等群团组织,通过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作品比赛,鼓励群众自己发现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更多人。在适龄人群中开展“做妈妈真好”的视频征集活动,由“宝妈”,特别是医护人员“宝妈”,以自己生育、养育孩子的故事为例进行视频录制,交流感受,传播科学育儿和自身保健知识,避免“长辈说教”“明星摆拍”等给普通育龄人群带来的反感和不信任。

四是从细小处入手、在细节上着力,在商场、地铁、公园等日常生活周边开展相关宣传。在育龄人群生活周边开展无痛分娩技术宣传,促进育龄人群对生育、分娩的了解。加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育儿友好”环境建设,相关设施不仅停留在母婴室建设,还增加“妈妈休息椅”“儿童小便角”等设置,缓解带娃外出的不便与辛酸,同时也让育龄人群感受到社会的包容。鼓励酒店、儿童活动场所等增加对多孩家庭的优惠条件,建议加强“一大两小”“两大三小”等家庭套票的优惠力度,全方位打造育儿友好环境。

今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贺丹也曾提交提案建议,客观宣传育儿对个人和家庭的价值,更多关注积极的育儿经验,形成更加全面和平衡的社会认知。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