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庆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困境”
【中国绿发会讯】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第一轮“集中退役潮”。每年面临退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数量是巨大的,而且近几年会持续增长。从绿会公众号文章《新能源汽车发展令人欣喜,废旧电池回收亟需规范》,我们看到具体的统计数据: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2000万辆,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超过58万吨,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这一数量将超过260万吨。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正规回收率不足25%,也有不少媒体曝光电池回收的不正规“小作坊”乱象丛生。
(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图源:海洋与湿地)
目前正规渠道的回收率不足25%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完整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逐段开展研究,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另外75%的非正规渠道处理的动力电池都流向了哪里、造成了哪些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或其他的社会风险;另一方面就是这25%正规回收的动力电池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再利用,在技术和管理层面都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在确保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降级使用,形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范或标准指导有效的回收利用。
从管理层面上看,75%和25%的数字对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目前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需要强化电池回收渠道的规范化,降低甚至消除非正规渠道的动力电池回收,提高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技术层面上看,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内开展精细化的溯源工程,从生产、使用、运维、回收利用,到最终报废等过程做到全程可追溯辨识身份,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寿命周期的动力电池大数据开展回收渠道的控制、再利用途径的优化、不同阶段的剩余使用寿命决策等。
动力电池的回收单位有正规的回收企业(部分已进入白名单),也有不正规的“小作坊”。正规的回收企业在工序、处理上的完备性与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正规的途径以完备和安全为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通常认为电池的生产和回收利用应该是由同一机构完成,这样全寿命周期的全闭环管理可以保证电池信息的完整、处置方法的可控,使得该机构更加容易实现全程可追溯,开展有效管理和优化决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动力电池退役后的流向缺乏闭环机制和管理,亟需开展严格的规范和控制。
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以及早期汽车动力电池寿命以趋上限,相关的高质量回收产业形成巨大市场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他国家有前期的一些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在我国当前电动汽车产业结构下,面对如此持续增长的大规模退役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我们自己有必要也应该有能力找到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案。
文| 胡庆培
审|Tammy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