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度专访】美前助理防长傅立民:“异途同归”依然适合于处理当今的中美关系

2024-05-27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小 i 导 读

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作为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中评社对美国资深外交官、中美关系专家、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傅立民进行独家专访。在40分钟的对谈里,中评社记者向他提出了有关中美关系的十个问题。今年82岁的傅立民以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中美打开关系坚冰的艰难历程,他相信“求同存异”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历史经验,不要让分歧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2023年8月8日,由史迪威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协办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点击查看原文)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拉开帷幕。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傅立民通过视频致辞。

本文约1827字,读完约4分钟

傅立民

(Charles Freeman)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

中美关系专家

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

1972年作为尼克松访华首席翻译官时参观十三陵 图源/中评社

从年轻时起傅立民就喜欢中华文化 图源/中评社

向媒体讲述尼克松访华故事 图源/新华社

傅立民2013年出版的关于中美关系的书 图源/亚马逊

2022年参加纪念《上海公报》50周年线上研讨会 图源/中评社

接受中评社记者线上专访 图源/中评社

中评社记者线上专访傅立民 图源/中评社

52年前,担任尼克松访华美方首席翻译官的傅立民(Chas W. Freeman)在翻译打破美中关系坚冰的《上海公报》时,曾经就parallel一词的中文译法与中方翻译官有过争论。中方翻译为“并行不悖”,但傅立民认为“异途同归”更合适,因为他相信美中双方可以用不同方式追求同样目标。

52年后,中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接触交往,正走向愈演愈烈的战略竞争,像52年前那样因为有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成为奢望。尽管合作越来越难,但傅立民相信,“异途同归”依然适合于处理当今的中美关系。因为他认为,虽然两国制度不同、道路不同,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共同利益,双方仍可为了自身利益,主观上各自努力,客观上利于彼此。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美国前资深外交官、著名“中国通”傅立民最近通过ZOOM接受中评社记者独家专访。在40分钟的对谈里,中评社记者向他提出了有关中美关系的十个问题。今年82岁的傅立民以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过来人身份,回顾中美打开关系坚冰的艰难历程,相信“求同存异”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历史经验,不要让分歧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谈起中美关系的现状,傅立民认为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并对此深感困扰。他觉得现在的中美关系在某些方面与50多年前的中苏关系类似,敌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有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因为美国恢复在中国内战中支持台湾的立场,中美关系正笼罩在台湾问题的阴影下。

不过傅立民相信,中美两国在经历多年的关系恶化后,终归会发现合作才是出路,将重新建立所谓的接触。问题在于,如何在没有直接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管控好台湾问题在此尤显关键。在俄乌战争、中东、朝鲜半岛,在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中美双方其实也有共同利益,需要合作。

曾亲身见证和参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认识台湾问题对于中美关系敏感性和严肃性的傅立民警告:台湾可能引发美中冲突,这是愚蠢的,因为任何台海冲突的唯一必然结果将是成为战场的台湾的毁灭。他希望赖清德520上台后要小心谨慎,否则美方有可能再次如当年小布什与温家宝达成共识那样,认识到需要共同努力防止台湾问题爆炸。

1979年到1981年担任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主任、1981年到1984年担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的傅立民指出,美中双方已经制定了管理台湾问题的框架,这在1979年1月1日的建交公报和之前的讨论中得到了表达。其中有三个要素。首先,美国不会再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第二,台湾岛上不会有美国的军事存在。第三,美国不会对台湾做出防务承诺。这是美国同意的三个条件,前提是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够建立某种未来双方都能接受的关系。

现任布朗大学访问学者的傅立民承认,现在这个框架被打破了。华盛顿和台北之间的关系,虽然名义上是非官方的,但看起来很像官方关系。军事存在不仅到台湾,而且首次扩大到金门、马祖,这显然是属于福建省而不是台湾的一部分。至少拜登相信美国对台湾有防务承诺。

1993年到1994年担任五角大楼区域和国际安全事务助理防长的傅立民表示,不相信美国人民有任何兴趣或愿望因为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与中国生战。虽然美国认为美军是在威慑中国,但实际上却产生了挑衅中国的效果。因此,这里产生了安全困境,双方没有重大的军事沟通,不能正确理解彼此的目标。

傅立民认为,北京仍然非常有兴趣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问题是,现在有没有和平解决的途径?如果没有,那么我认为中国将感到有义务采取武力行动,正如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所规定的。”傅立民说道。

专访进行时,正是在马英九宣布二访大陆之际,傅立民强调,台海两岸的分歧要由两岸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美国等外国势力强加,但美国要设法支持两岸的谈判进程。但他承认:“我们没有这么做,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等着要发生的悲剧。”

台湾问题激化的大背景是美中激烈的战略竞争。傅立民指出,当前美国政治领导人的基本关切是保持美国在全球层面,特别是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亚洲正在崛起,尤其是中国实力在壮大。这是现实,美国还想保持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不合理、不可持续的。他强调,各方需要合作在该地区创造一种让各方安心的力量平衡,但这将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在美国政治中发生一场地震。

展望未来45年的中美关系,傅立民表示不相信中美一定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为这种论调太机械。他也不认为美国应当有对中国进行“政权更替”的企图,美国不能指望把中国变成美国的翻版。但他怀疑美国领导人是否真的现实地意识到,对华“政权更替”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美国政治家仍渴望与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战争。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原文:中评社 2024年5月14日(本文有删节)

排版:王鹤颖

审校:高丹、马涛、宫嘉玲

原标题:《【深度专访】美前助理防长傅立民:“异途同归”依然适合于处理当今的中美关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