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国压力下中国电车在全球市场前景如何?专家:供给端会自然对应国际需求端
中国电动汽车在南美市场的崛起,特别是在巴西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倍,引发关注。然而,当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并施压墨西哥停止对中国车企的激励措施时,中国电动汽车是否能在南美市场继续保持这种增长态势?这背后的市场动态与国际关系有何联系?
“我认为这就是‘北方不亮南方亮’,是供给端和国际上需求端的关系。(中国)不是要刻意去占领某个国家市场,或是要拉什么阵线。只要对方市场有需求,我们就通过贸易来满足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文玲在5月2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围追堵截”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高速发展。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则更为突出。按照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平均约26.21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出海”。2024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比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已达6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和美国先后以反补贴调查和高关税遏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美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却在南美大卖。
2024年4月19日,苏州港太仓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大批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正在装运前往世界各地。视觉中国 资料图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5月24日报道称,2024年前4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的销量达到4.8万辆,增至去年同期的8倍。巴西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纷纷计划在巴西建厂。据海外网援引彭博社数据,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并承诺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但实际数字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这只是直接就业,不包括供应链上的其他收益。
中国电动汽车在南美的崛起,并不仅限于巴西。美国CleanTechnica网站发布的2023年拉丁美洲电动汽车销售报告显示,中国车企在南美地区脱颖而出,“占据了主导地位”。以中南美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三个国家——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哥伦比亚为例,在其各自的“10款最畅销电动汽车车型”榜单中,中国汽车分别上榜6款、7款、6款,并且销量排行均位列前三。
然而,美国看来并不想坐视中国电动汽车在南美市场一路风行。在美国施压下,墨西哥对中国电动车关上了“激励”的大门。路透社此前报道,美国部分政客认为,中国车企存在通过先在墨西哥建厂再打开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加征关税,并且“建议”墨西哥停止对中国电动车企的激励措施。特别是来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压力,后者要求将中国车企排除在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之外。
据消息人士披露,今年1月,墨西哥高层官员和中国一家电动车企会谈时表示,他们不会像过去一样再给予激励措施,且将暂停未来与中国车企的任何会谈。
根据美墨加协定,只要一辆车75%以上的零部件产自北美,就可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也计划在墨西哥建厂。
“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一方面是直接对中国加码,一方面也是对墨西哥施压。”陈文玲表示,“因此,墨西哥受北美自贸区的影响会更大,而不是按照‘南方国家’来划线。”
在26日的会议上,陈文玲也提出,一些国家对于另一些国家的科技发展产生的对抗性竞争、围剿式的扼杀,实际上对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陈文玲说,“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威胁全球工厂生存”,这是美国对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商品加征新关税时的说辞。美国还试图拉拢欧盟和南方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但是,中国的优势产能出口非但不会对全球南方的产业发展构成威胁,反而正是这些产业发展所必需的。
“我们(中国)的电动车在价格上和使用上(能源转型)有优势;其次,我们同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有合作的基础,这是合作的优势。第三,中国从不抬高价格,剥夺他国消费者的权利或者强加给他国消费者一些东西。如果当地有新的产业合作的诉求,这是双方国家或者双方企业自主决定的。”陈文玲告诉澎湃新闻,“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去占领某个地区市场,我们国家的优势产能,比如高铁、光伏,这都不是靠国家去强制谈判输出。这是自然发生的平等交易。”
“全球南方国家GDP总量现在已经占到世界GDP的60%以上。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一系列的变化,对世界很多东西需要再定义。”陈文玲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诉求而形成的。
“这种诉求在经济方面就表现在,南方国家希望通过劳动获得平等获取财富的权利;这进一步导致了南方国家对于现有的单极霸权而形成的国际规则感到不满意不适应。”陈文玲进一步分析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