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走陆家嘴第二季 | 留住“隐居”者的绿洲
本文为 《微阅读•行走》X湃客·城事 联合出品
5月上海的各类公园先后分批实施拆墙改造和24小时开放,其中世纪公园也宣布实施24小时开放,巧合的是行走陆家嘴第二季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关于人与环境,日常与自然的一次对话。
“五月的阳光是极好的,照着最绿的叶,照出最蓝的天,阳光不倾泻只源源不断从容投入,让河水的一大片都成了乳白色,像白云一样铺满,水天就是更不分了。”
这是嘉宾周水水(水姐)写在五月的文字,她在世纪公园边“隐居”,在这片湖水绿意中跑步,感知四季和城市的另一种面貌。对于和她拥有着同一片绿意的我们,也能在平日从上图东馆的窗望向世纪公园内的镜天湖,特别是阳光透过清晨的薄雾逐渐洒向一丛丛的绿荫,时刻都变成了一幅自然随意泼洒的画布。
但对于更多的城市人来说,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已是一种不易,对于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存在的价值能够给予我们一种怎样的回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水姐有属于她自己的世纪公园的黄昏,晚霞陪着她跑步,她的内心也浸在时光中,梦、记忆和现实在这一刻一并闪动着。
其实,城市公园和每个人的故事也都是这样,属于个人,但又能温暖人心。
“中央公园”的设计者
上海从开埠后就历经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因此上海城市中的公园呈现出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的上海,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上也融入了景、人、情三大元素,公园不再是少数人独享的空间,更多地逐渐转变为为公众服务、交流、聚会、休闲的场域。
如今大家熟知的世纪公园,原址属浦东川沙县洋泾镇、花木镇地域,建园前这里是一片以种植蔬菜和养殖为主的农田,这里曾坐落着好几个自然村。1993年底,根据浦东新区的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征地2400亩,这里成了浦东中央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100亩,以东西方园林结合为特色,以大森林、大草坪、大湖泊为主体。
世纪公园航拍(图片来源:行走项目拍摄制作组)
世纪公园平面图(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
1996年,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的六家设计事务所进行了激烈地角逐,最终英国土地利用咨询公司(LUC公司)的方案胜出。据当年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在与英国设计师的交往中,感受到了设计师们的专业。虽然这是这些设计师第一次来中国,但在与项目的中方人员见面前,他们借了自行车,摆渡到花木,采样分析了土和水,甚至设计师用舌头去尝了一下土质。
这些英国设计师们骑着自行车,行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园,记录上海人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公园里有人下棋,有人跳舞、唱歌,有人喝茶,有人打太极拳,因此他们希望造一座适合上海市民的休闲公园。
1999年底,公园基本建成,由于公园地理位置处于世纪大道终端,且时值新世纪来临,所以2000年4月18日全园对外开放,并改名为“世纪公园”。
刻有“世纪公园”名称的石头(图片来源:行走项目拍摄制作组)
世纪公园的“风、土、水”
因为上海每年7、8月是最高温度,12、1月份则是最低温度,在夏天要把东南风引进来,在冬天要把西北风挡住,所以世纪公园被设计成一个盆地。东南的暖湿气流引入环境中,中间低、四面高,西北面最高,东南面敞开,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在这一片绿洲里动植物得以自行成长生根。
世纪公园里的“土”有200万方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这些“渣土”也存在着“土质”问题。有些渣土含有化工原料电解石,会让树木生长受到影响。
公园曾多次实行土壤改良计划。从土壤深翻、地形再造,到施肥栽苗,这个重新改造树林景观的过程,让如今的世纪公园成就了周遭,也让每个亲近自然的人获益。
水姐说到的“镜天湖”,就是世纪公园中的“水”,除了可以满足来到公园游玩的游客享受水景,湖面上的鸟岛以水作为保护网阻隔了游客的干扰。从2002年公园管理者引进了灰喜鹊作为第一批常住的“岛民”到现在,这里的鸟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成了观鸟者的天堂和鸟的乐园。
阳光洒在世纪公园的绿荫上(图片来源:行走项目拍摄制作组)
人们可以跳脱城市生活的压抑,走进一个单纯的审美世界。这种奇妙的邂逅,宁静,且能够把人从烦躁的奔波中解脱出来,公园中的自然生态,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通过时间,通过每个物种来达到一个平衡和共融。
每次水姐跑过湖上的云帆桥,看着水中倒映的蓝天云朵,她眼中是美景,人在景中过的她也成为了我们的憧憬。
拍摄中的嘉宾周水水(图片来源:行走项目拍摄制作组)
与自然共呼吸的城市空间
每到周末,世纪公园会出现跑步者,还有带着孩童的家庭,他们都在这一片城市自然景观中,找到了自己工作以外诸多生活的可能。
水姐与世纪公园的日常成就了她的写作,她感知到了自然,也感悟出属于自己的希望和对于人生的理解。在整个拍摄中,她提及到的不仅有短视频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瞬间,还有她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温馨。
午后的镜天湖(图片来源:行走项目拍摄制作组)
城市的生活容易让人将心灵包裹,也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在自然面前能够回归到最原本的自己,不需要对自然设防。人需要彼此尊重,自然也需要被尊重,对于不能远足的人来说,这里成了她们心灵的疗愈地,也唤起了人心中对生命的向往。
与周边高楼和道路形成相互呼应的世纪公园,将城市居民与他们的朋友、同事分享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它成为了多元化需求的空间,也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植物之间和平相处的公共接触地。在这种接触中,它塑造了居民们日常的公共生活、公共文化与交流语言。
行走阅读书目
《景观笔记》(2019年版)
索书号:TU986.2-53/1124-1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可以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中文书刊外借室、参考阅览区借阅该书;也可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电子书平台在线免费阅读全书
《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2019年版)
索书号:B821-49/1944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可以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中文书刊外借室、综合阅览区、上海图书馆东馆三楼阅读广场借阅该书
《中年好友苏东坡》(2021年版)
索书号:K825.6/4345-220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可以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中文书刊外借室、参考阅览区借阅该书;也可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电子书平台在线免费阅读全书
《传习录:全本全注全译》(2021年版)
索书号:B248.22/1176-17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可以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参考阅览区借阅该书;也可登录上海图书馆“微阅读”电子书平台在线免费阅读全书
《微阅读•行走》是由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参与制作的数字阅读推广项目,旨在用融合媒介传播的方式推广城市阅读文化,打造智慧图书馆,领略城市文化魅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