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民族的摇篮,一部商业城市史

2024-05-27 16: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城一角▲

站在吉马良斯共和国大道的一端,眼前是奥利维拉广场。广场两侧是道路,中央的宽阔草地修剪整齐,上有花圃点缀,一直伸向广场尽头。

广场尽头是佩尼亚礼拜堂,也称作安慰和圣阶圣母教堂。教堂背后是并不算高却绵延如屏障的佩尼亚山,山上遍布南欧式的灰瓦建筑。

佩尼亚礼拜堂▲

这座教堂有双尖塔和巴洛克风格的立面,其前身是一座罗马风格修道院。12世纪时,它是葡萄牙地区最重要也最富有的宗教机构之一。加之教会垄断《圣经》的解释权,因此它也是葡萄牙地区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修道院曾在14-15世纪经历改建,18世纪时改建为教堂,也就是今日的模样。

在吉马良斯,这种历史久远的建筑无处不在。这座位于布拉加区南部圣卡塔里纳山麓的小城,始建于公元4世纪,12世纪曾为葡萄牙首都,也被称作“葡萄牙民族的的摇篮”。

在历史上,吉马良斯曾多次被争夺。1109年,葡萄牙王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阿方索一世诞生于吉马良斯城堡中。1139年,在历经多次苦战之后,他击退摩尔人,创立葡萄牙王国。此后,他率军继续扩张,如今葡萄牙内陆国土多半是他当时所开拓。

也正是阿方索一世,将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城堡进行改造,把这个出生地变成了王室居所。如今,城堡依然屹立于山顶,保持着旧日的哥特式形貌,以五角形设计加上八座棱堡,拱卫着堡中建筑。其中那座小小的圣米格尔教堂,便是阿方索一世受洗之地。旁边的布拉甘萨公爵宫建于1420年,曾是后世葡萄牙国王的寝宫。

2001年,吉马良斯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在葡萄牙民族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外,也因为它被视为从中世纪城市转型为现代城市的建设典范,城中大量15-19世纪落成的建筑,展示了葡萄牙的建筑传统。

在共和国大道与奥利维拉广场交叉路口处的一家餐厅,我选择了当地特色的“湿答答三文治”,边吃边望向广场花圃的姹紫嫣红。餐厅所在的这排建筑,清一色简洁的南欧式立面,白色窗棂,铁艺栏杆的阳台,在炽烈阳光下显得悠然。

街上罕见行人,可耳畔却传来喧嚣声。这奇怪反差是因为这排建筑背后,便是吉马良斯的中心——奥利维拉广场。

奥利维拉广场一角▲

建于公元949年的奥利维拉圣母教堂立于广场入口处,兴建者是曾在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呼风唤雨的权势女性马多娜伯爵夫人。它最初是罗马式,12世纪改为哥特式,19世纪改为新古典式,成为融合多种风格的建筑。其中古朴钟楼是典型拜占庭风格,顶端的装饰却是哥特式的繁复,正门的拱门也是典型哥特风。

奥利维拉圣母教堂▲

教堂正在举行一场婚礼,观礼者徐徐步入,我这种不明就里的游客也误打误撞随之进入。祭坛前的神父正在进行准备工作,人们脸上的喜悦与教堂的庄严共存,是小城常见的幸福。

教堂前的广场中央,有一座外观奇特的拱门建筑,是为了纪念14世纪萨拉多战役所建,当时葡萄牙王国与卡斯提亚王国合力击退摩尔人的入侵。不过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传说在公元7世纪时,西哥特国王在这里以橄榄枝插入沙子,结果仍萌发新芽,奥利维拉广场因此而得名——在葡萄牙语中,奥利维拉正是橄榄树之意。

街景▲

广场上的建筑精致小巧,外墙色调各异,有木造建筑,也有花岗岩墙身建筑,不少还有迷人拱廊。这里云集餐厅与咖啡馆,也是吉马良斯人日常的主要社交场所。人们在此闲坐,沐浴于阳光之下,极是惬意。

广场一角▲

这些建筑也见证了吉马良斯的黄金时代,早在13世纪,它就以制盐业和铸造业闻名。工业革命时期,吉马良斯的工业日渐发达,并开始大规模城建。新兴资产阶级更喜欢新式住宅,并配备了公共照明设施,铁路的修建也让吉马良斯跟上了时代大潮。这个“葡萄牙民族的摇篮”,也是一部商业城市史。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