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艺术人物|北川富朗再启艺术节,韩天衡师生百乐雅集
艺术于自然中发生。由日本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发起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今年将迎来第九届,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275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将参与进这一国际户外艺术节;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印象派诞生150周年,开创了数字摄影流派“浩瀚摄影”的法国艺术家让·弗朗索瓦·赫奇耶将在北京举行个展“浩瀚印象”,带领观众踏上联结东方与西方的印象派之旅。
在上海,篆刻家韩天衡携学生们带来一场“甲辰传薪——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九届书画印作品展”;在上海的百年老校嘉定一中,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会、明澈山房主办了《铭记场面——李铭珅体育摄影展》;青年艺术家皋翱带来了“隐匿与在场”个展,用日常之物传递冷静与超然之美;画家薛依群在上海秦古美术馆新展“小画大作”《微·著》山水小品展;韩国艺术家金允哲个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在北京798CUBE开幕,呈现了他对数字领域艺术的思考。
日本|北川富朗
任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
艺术不仅仅是摆在大都市美术馆里的作品,也可以是在整个空间与生活场景交织而迸发出来的的产物。
“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24”将在今年7月13日到11月10日于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地区开幕,时长87天。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从2000年开始举办,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近日介绍了此次艺术节的概况。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在线分享
“越后妻有”是日本古地名“越后国”与“妻有庄”的结合,囊括日本新潟县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地区,该地区靠近日本海并处三国山脉北麓,是日本少有的大雪地带,也被称为“冰雪之都”。
在日本现代化的进程中,越后妻有地区面临着老龄化、学校废止、耕地荒废等社会问题。大地艺术节则希望借艺术的力量,举办以来一直以“自然拥抱人类”为理念,以“地方重建”为目标,在该地区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设置各类艺术作品并举办活动。“大地艺术节”也因而被誉为“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中的各类艺术作品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举办以来,成功召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艺术家为展览进行艺术创作。其中不乏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等当代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大部分的艺术家都亲临展览现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参与到创作中。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在线上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将呈现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275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每一届艺术节也有新的艺术作品加入,“老作品”也会根据每届艺术节的主题做一定的更新。在今年的艺术节上,观众们一共能看到311件艺术作品,其中85件为新作。
北川富朗,1946年生于日本新泄县高田市(现上越市),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其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奠定现时高迪风潮基础的《安东尼·高迪展》(1978-1979)、巡回日本全国77所中小学的《给孩子的版画展》(1980-1982)、以反对种族隔离为主题的《向种族隔离说不!国际美术展》(1988-1990)等。曾参与打造东京代官山文化街区。现主要担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等一系列艺术节的总监。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与中国缘分颇深。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发起人、总策划人孙倩提到,目前已有超过40位中国艺术家参加过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马岩松《野泡泡》设计图
中国艺术家马岩松今年也会带来新的艺术项目《野泡泡》。在越后妻有中国艺术基地CHINAHOUSE華园的庭院房间内部“吐出”半透明形状的一个大泡泡,通过在被自然包围的传统民居排列的风景中插入未来的形状,对环境产生新的关联;绘造社创作的巨幅壁画作品《町的漫步》将在里山现代美术馆MonET中展出;留学日本的青年艺术家查雯婷则带来《猫龙灯》。
据悉,今年北川富朗担任总监的另两个地域型艺术节也将同时举办,分别为长野县大町市的“北阿尔卑斯艺术节”和岐阜县下吕市的“南飞驒ArtDiscovery”。(文/明徽)
北京|让·弗朗索瓦·赫奇耶
“浩瀚印象”摄影展
6月7日到9月1日,法国摄影艺术家让·弗朗索瓦·赫奇耶 (Jean-François Rauzier) 中国首个聚焦印象派系列的大型个展“浩瀚印象”即将于北京凤凰中心举办。
于1952年出生的法国摄影艺术家让·弗朗索瓦·赫奇耶,以其超越国别的视野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他曾于莫奈故居吉维尼花园创作了印象派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将于法国弗农博物馆(Musée de Vernon)与凤凰中心举办的“浩瀚印象”(Givernisme)个展中同时展出,展览在中法两国同期开启,带领观众踏上联结东方与西方的印象派之旅。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
作为开创了数字摄影流派“浩瀚摄影”(Hyperphotography)的先驱,赫奇耶的主要作品系列,如《巴比伦》(Babylons)、《巴别塔》(Babel)与《维杜特》(Vedute)等,这些作品曾在全球范围内展出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巴黎市政厅、Emerige、Léon Grosse、沙特阿拉伯皇家等艺术机构永久收藏。2020年,他的作品《乌托邦》(Utopia)在迪拜世博会法国馆作为永久展品展出。随后在2022年,他的《巴黎歌谣》(The Ballad of Paris)系列中的54幅作品在巴黎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展出,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超凡尔赛》(Versailles)©️ Jean-François Rauzier
此次“浩瀚印象”个展中,将呈现了赫奇耶在莫奈故居创作的吉维尼系列以及城市系列作品。在吉维尼系列中,赫奇耶深入探索了不同的研究途径,并对莫奈的住所及其标志性的花园景观进行了独特的摄影解释;城市系列则展示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探索,这些巨幅作品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邀请观者共同游走于世界景观之中。
在赫奇耶的作品中,画面中的景观仿佛无限延伸,超越了画面的边界,展现出聚合与扩散、色彩与光影的交织之美。上世纪末,Photoshop的出现推动了数码摄影的迅速崛起,赫奇耶在此时找到了实现他艺术愿景的方法:他利用软件技术,将不同地区、不同角度的景观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包含丰富细节的超全景图。赫奇耶不断地徘徊于虚幻与现实、有形与无形之间,创作出单张上亿像素的巨幅作品。(文/明徽)
上海|篆刻家韩天衡
“韩天衡师生第十九届书画印作品展”开幕
5月24日,“甲辰传薪——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九届书画印作品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名誉社长韩天衡近期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33件。
韩天衡(左3)在现场
展览除了韩天衡个人新作之外,还有韩门入室弟子、“百乐雅集”韩门弟子与书画爱好者百余位人参展。他们的作品呈现了韩天衡艺术的传承和新变,也体现出先生的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展览开幕式上,韩天衡介绍了百乐雅集创办至今弟子规模不断壮大以及此次展览的作品评选过程,强调了艺术传承的重要性。他说,“近几年,我在病床上的时候,时常一手扎针,一手拿着笔对着空气描摹。我感到自己还要训练,还要学习,这样才会有一点进步。”
韩天衡篆刻作品
上海嘉定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夏峰在开幕式上表示,韩天衡美术馆开馆至今,在策展办展、公共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提到:“韩天衡美术馆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书画篆刻艺术的推广,立足篆刻专业优势,守正创新,让中国传统印文化走进市民生活,其中相印红艺术教育项目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未来,韩天衡美术馆将为广大观众呈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文/明徽)
上海|摄影记者李铭珅
摄影展览走进百年老校嘉定一中
5月29日,在上海的百年老校嘉定一中,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会、明澈山房主办的“翰墨江南·文化展览进校园”馆校合作公益项目《铭记场面——李铭珅体育摄影展》开幕。展览现场,36幅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让学生重温卡塔尔世界杯、北京冬奥会、男篮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激情与感动。
众多作品中,梅西率队获得2022卡塔尔世界杯大力神杯的瞬间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
展览现场
李铭珅是新民晚报年轻的体育记者,见证了众多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留下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精彩场面。在他看来,体育摄影的挑战性和魅力在于对瞬时的把握,“为了捕捉到那一刻,你需要了解赛场、运动员甚至这项运动。深入了解这些元素之后,才能与现场产生共振,产出展现运动美和人文精神的照片。”
微论坛现场
明徹山房主人尹昊,嘉定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元,上海新民晚报资深摄影记者李铭珅以微论坛的形式阐述并分享了自身对文化展览进校园的理解与价值呈现。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学校要积极拓展文化空间,让学习有深度、无边界。文化,不仅仅是书本里的知识符号,还有背后的逻辑和价值。中国人的文化不但印刻在器物器具里,也书写在翰墨丹青里,甚至是现代摄影作品里。学生要了解其中来龙去脉的故事,解码其中内蕴的文化含义。”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丁和,上海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徐明松、《新民晚报》体育部主任、展览主持人李天扬等分别致辞。
上海|青年艺术家皋翱
呈现“隐匿与在场”作品展
5月25日,“隐匿与在场——皋翱作品展”在上海正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皋翱近年来三个系列的26件(组)油画作品,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担任策展人。
此展以“隐匿与在场”为题,呈现出“人的隐匿与物的在场”这样一种特殊情境,具有冷静与超然之美,引发观者对于存在与虚无的思索。作品在平淡和平易之中蕴蓄了一种深沉而柔软的情愫,有一种缓缓渗透的力量,于不经意间拨动人的心弦,触摸某些精神性的东西。
皋翱作品《开场》
皋翱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傅军介绍:“皋翱的作品与他本人很相似,非常安静。没有炫目的色彩,没有夸张的造型,没有标识性的符号,也没有形式化的追求,有的是沉着和耐心,持续地进行着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他的绘画语言松紧适度,缓缓道来,带给观者一种亲切与安宁。”
皋翱作品,《他们》系列-之间 No.5
皋翱的作品除了一些生活场景之外,更多是寻常物品,非常的具体,甚至琐碎,比如花瓶、酒杯、灯具、镜子、皮鞋、帘子、遮阳伞等等。皋翱创作的表现对象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带有反光功能的镜面玻璃。这些具有镜像效果的日常物品,不仅让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更在客观上增加了画面的空间维度,还反射或者折射出现代人自恋、敏感、微妙的精神状态;布帘也是皋翱一直以来喜欢表现的对象,他会极为耐心细致地刻画每一条褶子与折痕,以及由折痕所产生的各种形状。这些布帘既是自身与外部的边界,也因为它的遮蔽功能而带来某种隐匿性和安全感;第三种类型便是场景。无论是剧场、会场、还是房间,都是空空如也。这是一种空与不在场的物质性,尽管不在场,尽管空,却散发无法诉诸语言的气场和能量。
皋翱作品,《灰窗帘》之四
“在这个物质异常充裕、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对物不屑一顾,尤其对旧物更是熟视无睹,但皋翱笔下的平凡之物,却保有充盈的内容,”傅军解读道,“他将日常物看作是一种拟人化的存在,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这种对待日常物的姿态,反映出80后一代艺术家关注点的一种范式性转移。更重要的是,他画出了这些平凡之物隐匿的高贵感,表达出对平凡之物的敬畏之情。寄托了他对生活、生命、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心理和情感。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包含的很多个人情绪,反映的却是时代的症候。因此,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生命经验,而是代表了80后一代人的共同心声。”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25日。(文/明徽)
上海|画家薛依群
展出《微·著》山水小品
“小画大作”薛依群《微·著》山水小品展近日在上海秦古美术馆对外展出。
薛依群从小受其父亲、知名画家薛邃的影响与艺术熏陶,毕业于浙江美院,有着扎实的山水画基本功,此次展览展示的山水画小品多是其近年的创作。在展览前言中,她如是记道:“余喜作山水游。《微·著》集,自癸卯始至甲辰初方成,源自写生图稿或自所历山川、胸中丘壑。期间几度搁笔,因琐事羁身,几无暇绘事,惟夙晓晏寐,偶写数笔,历年余渐得几帧,均非巨制,故名《微·著》。”
薛依群
“ 微景小尺幅,以小见大,精道之处,在于小画纵观大世界,我常年游山、访古、写生、自然与山水亲近,结缘。我觉得写生的‘生’是一种大自然的勃发生机,是一种生气、一种生动。二十六幅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写生,向传统致敬,让最好的画画精神状态、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是我的初心。”薛依群说。
展出作品
上海秦古美术馆执行馆长朱学毅、上海美协海墨画会会长、沪墨画院院长应鹤光等先后发言。沪墨画院秘书长吴建民认为:“薛依群的绘画的艺术之路,艺术感染力深受其家父的影响。她的作品求独诣,大多来源写生有灵动;其二、传统功底深厚,有独特的绘画风格见长;其三、画风淡墨助染,幽润清深;其四、文学修养好,从创作前言游记中可窥见。”
北京|艺术家金允哲
个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澎湃新闻获悉,5月25日,韩国艺术家金允哲个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在798CUBE开幕,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是他至今最大规模的展览。金允哲的艺术生涯始于1993年在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的求学时代,这座欧洲先锋艺术院校的建立,旨在回应当时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文化,并培养了第一代学院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家。怀着不懈的热忱和稳健的信念,金允哲一如既往地在数字领域的复杂路径中前行,探索着构成我们当下经验的技术以及形而上之真实。
“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展览现场,艺术家金允哲,798CUBE,2024
展览策展人张尕撰文认为,金允哲是一个由炼金士变为挑战物理化学规范的实验者,也因此铭刻着现代性的烙印。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对前沿哲学命题的关爱,使人联想到阿瑟·丹托(Arthur Danto)对当代艺术的激进阐释。金允哲既有着昔日的传统,又带着超现代的禀赋,诚如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言:“当代性必先使其变得古老从而书写自己。”在他将自己埋没在,或者不妨说,沉溺于他的实验室之前,他常常会用诸如“玄学”(pataphysics)和“跨物质”(transmattering)之类的概念先行思考。可以说,在他复杂的实验室工作中,由岩石、金属,以及最近开始使用的生物媒介创造出的微观物质和不可名状的元素,只能通过粒子物理学和偶极电磁流进行解读,从而使作品一并激发出超凡的感知和灵性的沉思。
金允哲从宇宙学的视角思考,以微观物理学的方法行动。他纵容自己对恒宙的遐思,徜徉于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的广袤无垠之间,他的时间维度桀骜于星际时空和地球生命赖以存活的昼夜复始中。金允哲既怀着前科学的深奥与晦涩,使人回想起在那个超理性主宰了知识氛围的时代中,炼金术所宣称的生命与亡灵、实体与灵魂间完美的合一。同时,他又兼具后人类主义者的朦胧与无形,即人类可以被理解为在微生物学上与植物相通,在量子力学上与岩石同源。(我们都是粒子、 我们都是细菌!)
《阿尔戈斯》,我们与金允哲超自然现实的初次邂逅,宛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型黑石,通过宇宙射线撞击地球大气,将天体的宏伟与日常的平庸串联在一起。在这人类居所与宇宙的遭遇中,源于古希腊的千眼巨型结构,配置了盖革-穆勒管仪器装置,扫描着缪子的所在——这种亚原子粒子是星际碰撞的结果——将其转化为声音和光线,并触发周围事件和物质的一连串行动与互动。它穿梭往复,横跨不同性态,尺度和属性的物质,实现的不仅是“物质的现实”,还有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物质的关怀”,这样的互惠既有着物理与化学之必然要素,也为伦理与美学所不可欠缺。
金允哲,《色度 IX》,“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展览现场,798CUBE,2024
法国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曾经说过:“实现先于现实。”用金允哲的话来说,一种技术-物质现实先行于人类感官所察觉的真实。《色度IX》是一个庞大的缠结集合体,呈现为无限延伸的衔尾蛇形态,通过激发色彩斑斓的液体波动的现象,催生出一种现实。这是一件来自现代炼金士的神奇之物,承载着正负能量的交织,在不断沉淀和升腾中汇聚成两极椭圆。金允哲因此通过一种技术现象学之现象的实现向我们呈示了一种现实。这是由仪器产生的现象,如马克·汉森(Mark Hansen)所说,“与人类的意识和感知没有必然的(遗传)关系。”经由此,艺术家以其直觉消除了人类中心论的傲慢带来的缺陷,并把多样化的主体平等地放在了一起。
金允哲戒绝了比喻与象征的便利,摈弃了符号学的威权。他的“玄学”(pataphysics)必然要求一种“物质之喻”(matterphor),其本身拥有自我创生的动力,能够孕育和生成。他的世界是另一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摆脱理性之桎梏才能解开“两极椭圆”图像中无尽的极性之结。艺术家创造的神秘微粒在宇宙学与矿物学、生物学与地质学、单子论与辩证法、内在与矛盾的交融中激发出情感的流溢,最终,在生命与死亡的共同升华与永恒回归中,在吞噬人类和一切的原子漩涡中,金允哲找到了自己的慰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