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战时心理防护,你知道多少?|人防讲义摘要
明天是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心理健康在战争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未来反空袭作战中,开展心理防护工作,维持民众心理稳定与健康,增强民众凝聚力,将有利于夺取防空袭斗争的胜利。
战时不良心理环境因素分析
心理战的本质是有意识地、目标明确地造成特定的心理环境,我们将这种由于敌人的心理战而导致的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的心理环境,称为不良心理环境。
敌方炫耀武力和军事胁迫易产生恐慌、抑郁心理。
敌方舆论欺诈和反面宣传易产生忧虑、厌战心理。
大规模空袭产生震颤、悲伤心理。
敌方对重要目标空袭易产生恐惧震慑心理。
网络攻击和电磁轰炸引发恐慌抑郁心理。
敌方摧毁生活供应设施引发焦虑、惊骇心理。
空袭后灾害引发创伤性心理。
人民防空中的心理防护
人民防空行动中的心理防护是战争心理防护的重要内容。做好人民防空心理防护的基础是学习心理战知识,提高心理防护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
平时
在国防教育、人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广大民众进行相应的理论和知识宣传,使民众了解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特点,分析可能存在哪些负面的、不良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意识的克服。
战时
敌人的心理战是针对民众的许多社会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了解和掌握敌人心理战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意识的心理抵制,就会极大地降低敌心理战的效能,提高城市反空袭能力和人民防空的战斗力。
平时心理预防措施
平时在校学生必须学习现代空袭、人民防空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下做好自我防护准备。
#01
学习人民防空知识
在校学生必须了解全面学习人民防空知识,熟悉“鸣走藏消”,掌握现代空袭的防护知识等相关内容,了解现代战争的样式、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的征兆和特点、常见空袭兵器,从而消除学生因对战争陌生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学生还应积极参加校园开展的战时防空袭疏散演练,做好空袭防范准备,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不慌不乱。
#02
学习心理战知识
在校学生应了解现代心理战的概念、武器装备以及典型案例,了解常见的心理攻击手段,如利诱性的心理收买、欺骗性的媒体报道、伪装的武力进攻、挑拨性的离间等,使自己能够冷静地分析,对待各种信息不轻信,不盲从,对心理战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估计,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
#03
学习心理调适知识
一是平时积极参与各种心理防护训练。例如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防空袭疏散演练、参与学校组织的模拟战场环境下心理适应性训练,学会克服不良心理,增强心理承受力。
二是了解在战争这一特殊环境下,个体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各种心理调适方法。
三是学习简单的心理疏导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自我心理暗示和情绪调节训练,学会放松,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对于在战争期间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做好准备,避免心理障碍发生。
战时心理防护措施
在空袭状态下,敌方大规模空袭制造恐怖气氛,除了军事目标外,必然轰炸城市能源、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生命线等民用目标,造成城市公共设施毁坏,社会秩序骤变;大量的人员伤亡,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战打击给学生心理带来巨大压力,心理防线面临严峻考验。
迅速进入民防工程或安全地带
空袭发生时,学生应听从学校或社区工作人员的指挥,迅速疏散撤离,进入民防工程或安全地带。离开危险越远,学生的心理越不容易产生恐慌,有利于缓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1
从正规的渠道获取信息
学生应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听信敌人谣言,做到对敌方的电台、网络、电视、宣传品等不听、不看、不信、不传,努力排除敌方心理战信息,排除干扰与诱导,使自己免受敌方心理战信息的影响。
2
学习英雄事迹
通过国家新闻传媒机构舆论宣传的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传递有积极意义的战场信息,通报取得的战果和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学生应学习战斗英雄事迹并了解鼓舞人心的战斗胜利成果,揭露敌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侵略行径,使对亲人伤亡的悲痛和对敌的愤慨,转化为反侵略、抗击敌人的战斗热情,筑起反心战的坚固防线,树立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和必胜信念。
3
尽快调适自身心理状态
当自己无法摆脱和控制痛苦的精神状态,应进行心理调适或接受心理治疗。一方面学生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互相鼓励等方法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和情绪调节,学会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另一方面接受心理辅导治疗,向心理辅导人员倾诉自己的内心,把自己负面感情发泄出来,避免郁积在心中。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在空袭事件中受到的伤害,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努力让自己从受到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
原标题:《战时心理防护,你知道多少?|人防讲义摘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