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美】琳达·埃尔德
2024-05-25 15:54
翻书党 >
字号

学习批判性思维就像学习拉小提琴一样。只要多加练习,就会越拉越好。如果不练习,就不会有很大进步。我们所有人都曾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过批判性思考。当然,选择阅读这本书就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可能是因为你正在大学里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抑或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决策来获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批判性思考。问题是思考的程度如何,你在哪些方面没有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在你生活的所有领域或部分领域中全面提高你的思维能力。比如你想学好一门乐器或一项运动,你就必须练习。所以在整本书中,我们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练习、案例去深入推敲,设法帮助读者理顺其中的逻辑,并让读者写下答案,以便读者内化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批判性思维包含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在本书的绪论中,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一部分概念。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对这些概念有更多的了解。但请始终记住,我们要把批判性思维视为一套完整的思想,而不是读完本书后就弃之不用的思维技能或工具。如果你认真对待这份导读,完成整本书的所有练习,那这就有助于你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批判性思维。

如果想要有效地解决现在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与运用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地球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上,我们认识不足,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没有应用于这个议题。我们只有运用最好的批判性思维,才能有效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不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认真思考,我们将无法看到人类乃至其他物种的积极未来。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革命性理念,它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让我首先谈谈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其中的重点是,公正心这一概念是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核心。因为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的决定和行为都会影响其他人。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他人,因此我们有义务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上进行道德推理。本书有一章专门介绍道德推理,这对丰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非常重要。现在,我将简要介绍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图表,并在你开始正式阅读正文之前就帮助你整合本书要点。

让我们从批判性思维的初始定义开始。批判性思维包含一系列丰富的概念,它无法用单一定义来概括。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良好开端。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思考思维的艺术,它能让思考变得更好,就比如在我思考的同时思考我的思考。为了改进思维,它涉及三个内在交织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思考进行分析;第二个阶段是评估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最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改进我们的思维。

图1 批判性思考者尽可能用理论来解释思维并运用这些理论来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

批判性思维总体结构

让我们看看批判性思维的总体架构,这也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将要学习的理论。你将使用它们来更好地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原则,不断地内化这些原则,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有条不紊地进行推理,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把批判性思维视为一门独立存在且脱离实际的课程。批判性思维应该被视为一个体系的起点,一个通向其他所有知识体系的门户。

为了更好地形成我们的创造力,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情绪,拥有更高水平的直觉,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我们一生中形成的习惯。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才能更好地倾听。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医学、写作、护理、演讲和政治,以及我们所持有的任何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在下表中添加任何其他的思维领域。

图2 批判性思维适用于我们思考的一切

思考的三个层次

图3 思维的三个等级

现在让我们从思维的层次这个角度开始想象一下大脑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首先是低级思维方式。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的都是这一层次的思维,它通常不需要任何反思。就复杂程度而言,它是混乱而低级的,经常依赖非理性的本能反应和直觉,主要动机是自私和自我欺骗。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欺骗的动物,我们将在本书中讨论这一点。理解大部分人类的思维主要停留在这一层级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一阶段的思考可能质量尚可,但它最重要的特点是非反思性的。如果你是一个从不反思的思考者,那么你要如何认识到你在思考,又如何能积极改进你的思维呢?这太高深了。

第二个层次的思维,即中级思维,是有选择性的反思。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层次的思维技巧水平得到了发展,但即使达到这一层次,我们通常还是不擅长运用批判性思维术语。我们很少能做到一致、公正,也许还善于诡辩,并为自己开脱。

当我们开始明确反思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达到了第三层次的思维。在生活中不断前行时,我们需要始终在行动之前反思自己。“让我重新思考一下整件事。好吧,我现在对另一个人的预设是这样的。我的观点是否过于偏激?我是不是对他有偏见?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吗?有什么是我不想面对的吗?”当我们把自己定位于最高层次的思考者时,这些都是我们会主动提出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技能水平。我们经常使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对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样,在道德层面,我们作为思考者,始终保持公正的心态,并拥护理智的美德。最高层次的思维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达到的水平,只有通过长久练习、积极实践批判性思维,并将方法和理论内化应用于生活中,才可能实现。

图4 批判性思维精髓

学习批判性思维,我们需要做很多重要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要真心相信你能够弄清任何你需要弄清的事情的逻辑。这与意愿有关,与你的自我意识有关。你的自我意识会让你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想要和需要实现的事情,相信自己可以发挥潜力,具备控制自己思维的能力,并且能利用思维弄清楚任何自己需要理解的问题。

当我们使用批判性思维工具时,我们将更有能力通过合理论证来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可用。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强大的逻辑: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我都可以用思维能力对其进行掌控。这就是你作为一个理性思考者不断前进时想要发展出来的能力。

图5 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概念

思考者的三种类型

现在,让我重点谈谈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理论。我不仅要探讨思考本身,还要展示思考、感受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我已经谈到一点——人们心中始终存在欲求。每一天,我们都在思考、感受并有所需求:想要达成某些目标或者避免某些结果。基本上,这三个过程每天都会持续进行。问题是,你是否控制了这些过程?尽管情绪对于我们很重要,它们代表了我们的某些意愿或者愿望,但是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来控制情绪,以及我们想要什么或追求什么。我们的思维是控制其他心智功能的关键。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反复地向你提出问题:当你翻阅书本时,你是否在控制自己的思考?可能你正在思考很多事情,但是你对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多少掌控呢?

图6 三种主要类型的思考者

我们可以说,思考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每个人虽然都会根据情况不同而在这些类型间转换,但可以大致将自己定位于其中一种,即自己思维最主要的运作方式。

那么,你是天真的思考者吗?你可能会想:“哦,我不怎么思考,我也并不真正重视思考。我确实没有什么想法来优化我的思考过程,也不擅长考虑很多。我认为其他人比我聪明得多,我只需要保持沉默,让他们来替我进行思考就好了。”如果你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那么我会担心你的未来,因为你将很容易被操纵或被骗。并且,尽管你认为别人比你更擅长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确实比你思考得更全面,所以我们不能依赖于他人。虽然目前你所受到的教育可能告诉你,你只需要坐下来,保持安静并倾听,但这无法帮助你成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请不要成为天真的思考者。

自私的批判性思考者是指那些为了私利而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属于此类别,我相信你很容易就能说出他们的名字。现在你可能并没有把自己列入其中,因为那样会有点尴尬;但是你可以想到一些人,他们善于思考,能很好地利用思考的结果服务于个人利益,同时轻松、有效地操纵他人。这是我们希望你能避免的一种类型。

我们追求的是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这一类人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他们不仅善于利用自己的能力,还能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需求。请注意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自私的批判性思考者在道德层面上的差异。像自私的批判性思考者一样,这类思考者也会批判性地思考,但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当其他人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相悖时,他们会予以考虑,而不会忽视。

我们可能会在这三种类型中来回切换。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相当自私地进行思考,而其他时候则相当公正、理智。那么我们如何从天真的思考者、自私的批判性思考者转变为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呢?

首先,我们必须主观上想要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如果你不想,那么任何人都很难帮到你。这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发的倾向。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接纳公正、理智作为文化特质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人类,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图7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这里有一张我认为概括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的结构图。我们已经简单探讨过分析思维和评估思维,它们逐渐接近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核心,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从批判性思维理论的角度来看,分析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拆解我们的思考过程。拆解之后,我们必须评估我们的想法。你如何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当某人在对话中向你说出某些主张时,你如何决定是认同该人所说的话,还是拒绝呢?你是否会说“好吧,这听起来不错,基本上就是我的想法”?如果你使用这个方法来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别人,那这会出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评估批判性思维的标准,我们可以坚持这些标准,在决定接受什么和拒绝什么时依靠它们做出判断。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理智的美德。所以,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请记住,你是在尝试培养自己作为人的品性,而不仅仅是培养发现相关信息或找出情境中关键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你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拥有理智的毅力、理智的同理心和公正心的人。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那些阻碍我们培养理智的美德、分析思维和审视思考过程的障碍。这些障碍大致可以归类为自我中心主义和社群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在深入讨论自我中心主义和社群中心主义之前,我想先谈谈图7中的前三组概念,即分析思维、评估思维和培养理智的美德。让我们从理智的标准开始。

图8 理智的标准、思维的要素和理智的美德

什么是理智的标准?它是高级推理者用来评判推理方式的标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一以贯之。我们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确使用并坚持这些标准,那么所有人的推理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我们的观点需要保持清晰和准确。我们的想法需要切合实际。当我们需要考虑多个看问题的角度时,我们的思维可能需要同时保证有逻辑性和广度。当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时,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关注的是更重要的关键信息,而不是琐碎的无用信息。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思维是连贯的或充分的,确保自己全面地进行了思索,确保自己公正并深入地对待复杂问题。

我们通常将理智的标准应用于思维的要素。我们每次思考都出于某种目的,我们会提问,会从某个角度思考,会使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断;我们的思维是由与我们的假设所关联的概念驱动的;最终,我们也必须承受我们的思考所带来的有益或者无益的后果。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思维解构为思维的八个要素,如图9所示。本书对思维的要素采用了多种表述方式,比如推理的要素、理智的要素、思维的部件等,但这些表述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八个要素支撑了我们的思考过程。当我们推理时,这些要素必不可少。

图9 思维的要素

无论你是以最高质量还是最低质量的水平进行思考,思维的要素都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随时在这些要素中切换,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你可以随时问自己:“我现在的目的是什么?”例如,我写这篇导读的目的有很多,明确这些目的对我而言很重要;在开始讲解之前、准备材料时以及讲解过程中,我都会提出问题。我在利用自己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一些推理。我的思考始于某些概念,并且会提出一些新概念。对作为一个学习者的你,乃至所有学习者,我都持有一些理所当然的假设。同时,我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我的讲解会具有一定的蕴含和后果,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我希望本导读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想表达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一天中不断地、多次地推理。每当我们进行推理时,这些思维的要素就会出现。当你阅读一本书时,你是在读某个人推理的产物。这个人写作必然有其目的,可能是一个主要目的和好几个次要目的。他会提出很多问题,而其中必然有一个核心问题。这个人也会利用信息,再次进行推理,和你一样遍历思维的所有要素。你读到的社论和文章都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推理的产物。小说也是,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或多个逻辑,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问问题和利用信息。

推理在生活中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很难察觉,并且经常忽视。因此,我们最好在任何情境下都能经常使用思维的要素。你现在可以尝试设想一个目的。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正在使用哪些信息?缺少哪些信息?如果你正在为一门课写论文,你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你在这篇论文中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你使用了哪些信息,省略了哪些信息?你为何忽略这些信息?当你在与某人进行争论时,你是否曲解或者故意遗漏了一部分信息?如果你确实有以上行为,那么你是否怀有恶意?批判性思维使我们能够进行以上所有思考以及其他可能的思考。

记住,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就是分析并改善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希望使用理智的标准来评估我们的思维。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培养理智的美德和成为有知识品格的人。

图10 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具备的理智的美德

公正心意味着我们言出必行,用同样的标准对待自己与他人,甚至用更高的标准对待自己。理智的谦逊意味着,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只要秉持这种美德,你就能清楚地区分自己所知和所不知之间的界限,并且如果你某次不慎越界了,例如说了谎,或者你基于新信息重新思考自己的已有立场或观点,发现自己错了,那么你就会愿意站出来说:“你知道吗?昨天我说过这样的话,采取了这样的行动。然而,当我根据新的信息重新思考时,我意识到我错了。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批判性思考者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承认自己在思考中会犯错,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在判断时犯很多错,所以他们并不固守自己的观点,而是愿意在需要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观点。

理智的自主意味着你愿意独立于群体进行最好的思考。这并不是因为你想表现得与众不同,把头发搞得标新立异或者穿奇装异服。它意味着你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思考,周围人的反对意见并不会对你造成困扰。你不需要他们的认可或是赞同,更无须和他们达成一致。因此,与理智的自主相反的就是理智的顺从,也就是随大溜,一味地附和大多数人的观点。这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你能判断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被顺从性影响吗?

理智的同理心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并愿意去真正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反对观点。当我们具备理智的同理心时,我们会说:“等一下。让我尝试阐述你的观点,并尽可能以你认同的方式向你解释。理想情况下,在我向你解释完你的立场之后,你会说‘没错,你完全理解我在说什么’。一旦我们能够达成一致,我就可以更好地剖析你的观点,因为我正在试图抛开我的信念、个人立场和偏见,按照你的逻辑思考问题。”我们都希望做到有同理心,但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做到。如果能够做到,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变成毫无瑕疵的“完人”,然而完美之人从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出现。

理智的勇气意味着你敢于审视自己的信仰,乃至自己至今接受的所有信念。如果这些信念经不起理性的推敲,你敢于放弃它们。你可能在某种观念的熏陶下长大,并且对它深信不疑。但如果你具备理智的勇气,你就会愿意审视这些信念,客观地看待它们,并在必要时将它们抛诸脑后。

理智的毅力意味着我们愿意应对困难,并且知道如果要在生活中取得高质量的成就,就必须坚持不懈。它意味着我们愿意克服心理困难,在困惑和失望中不断前行,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思考水平,正如为了精通任何一项运动,你都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一样。如果你想打篮球,你必须练习无数次运球、控球和上篮,以及其他成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需要做的事情。如果想要保持身体状态良好,你就必须坚持锻炼身体,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如果你想学会拉小提琴,那同样需要毅力,锻炼你的思维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在任何领域有所发展,就必须有毅力和决心。如果你想在更高的水平上分析和理解问题,那么当思考遇到瓶颈时,你就绝不能放弃。

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永远是那些拥有理智的毅力的人。如果你想发挥自己的能力,你就必须拥抱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设想用一块大理石雕刻出美丽的雕塑是怎样的过程。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你会首先意识到,你面对的是一块毫无轮廓、只会挑战你耐心和毅力的坚硬的石头。一开始,你只能想象它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可能会很痛苦,对吧?因为还什么都没有。你看不到脸,看不到眼睛,也看不到鼻子,只看到一块石头。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只能看到自己在一块石头上敲敲打打,仿佛一切都徒劳无功。但如果你是一位高超的雕塑家,那么你就会知道对这块石头进行的所有雕刻,最终会成就一件作品。

笃信理性意味着无论事实引导我们得出怎样的结论,无论我们对这个结论喜欢与否,我们都愿意遵循事实。遵循事实往往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过去坚持的某些习惯。如果我们笃信理性,那么我们就愿意放弃自己坚持的一些习惯,愿意面对事实、内化事实,并按照事实生活。许多人害怕面对事实、害怕真相、害怕审视自己的信念、害怕直视他们从小就接受并深受其影响的观念或者教育。但是一旦你害怕审视自己的信念,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

很明显,这些理智的美德是相互关联的。为了保持公正心,就必须尽可能培养理智的同理心,因为你必须要真诚地代入并真正理解那些你不认同的观点,以便保持思维公正。我们将理智的美德视为一个集合。理智的美德与思维的要素不同,我们可以将思维的要素简化为八个,但我们不能把理智的美德概括、简化为几个。还有其他一些品质我们可以归纳到理智的美德的范畴中,比如理智的自律、理智的责任感、理智的好奇心,等等。但鉴于你的学习之旅刚刚开始,上文提到的这些理智的美德就足以帮助你了解如何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许多其他理论、方法主要关注的是思维技巧的培养,但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关注培养理智的美德。而要培养理智的美德,我们要看到有两种主要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以社群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先看下图的最底层。理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努力兼顾他人的权利和需求,努力探寻事物的本质。我们不想自我欺骗。人类在自我欺骗方面具有高超的技巧,而且这种技巧是与生俱来的,无须学习。我们来到谈判桌上,就像我们带着自我欺骗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或许就开始了自我欺骗。当然,这可能会受到特定文化的鼓励或者抑制。但当我们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时,我们希望看到事情的真相,并考虑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图11 区分理性的动机与以自我为中心和以社群为中心的动机

阻碍理性思维的主要是我们内心的两种本能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和以社群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引导你得到你想要的,或者是验证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合理和正确的。换言之,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你处于一种自负状态,你相信你所有的信念都是正确的。为什么你会这样想呢?因为你并没有每天都反思:“我需要拒绝我的哪些想法?我的哪些观点有问题?我至今学到的哪些观点给我带来了问题?”反思不是人类习惯采用的思维方式。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相信“此刻,我所有的信念都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正确,因为没有人的思考是完美的,我们所有人都会犯错误。

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使我们固守在我们想要维持的逻辑中,即使它们已经给我们造成了问题。例如,你可能认识一些负面情绪很多的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窘境归咎于别人,并且不停地抱怨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总是过于关注负面情况,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你可以选择责怪父母,并将原生家庭作为一个借口来逃避现实问题,这就会导致当其他人在向前迈进时,你却像旋转木马一样在原地打转,除了产生正在前进的错觉,什么都无法改变。这就是把自己束缚在错误的思维方式中的一个例子。一旦你的思维方式出错,你在思考和验证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你无法保持理性。因此,当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时,我们要么容易产生自私的行为,要么会被狭隘的观点束缚。

以社群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并存的。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体利益最大化,而以社群为中心则强调群体利益最大化,为自己所在的群体争取更多,它是一种因个体高度团结而形成的群体意志——“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在许多情境中看到以社群为中心的存在,比如体育比赛、民族主义,等等。你一生中加入过许多群体,或许已经看见过一些人是如何被排斥在你的群体之外,或许你自己也有过被排斥的体验,这些都是以社群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例子。“你不是我们的一部分。你不能成为我们的一员。”如果这种以社群为中心的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消极影响,情况就会更加糟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这种思维模式:一切以满足企业的最大利益为先,即使这意味着会以更严重的方式污染地球。当然,企业的这种想法并不会明确表达出来。它们会进行自我欺骗,告诉自己有正当的理由,一切行为的底线是“这对我的群体有好处”。这是以社群为中心的一种主要形式。

以社群为中心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是验证群体的思考方式。请注意这里与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的相似之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中,个体在验证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在以社群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中,不同个体共同验证他们所处群体的思考方式。浏览社交媒体时你就会注意到,当人们被孤立或者加入某些群体,将自己与其他群体隔离时,无论那些群体内部的思维方式多么病态,群体中的成员都在相互验证这种思维方式是完全合理的。

这只是关于阻碍理性思考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初步介绍,但我希望你在最开始就先了解这些。如果你不能以一种理论的方式研究推理、理智的标准和理智的美德,并认为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了,那么你就必须问问自己,在任何特定的时刻,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达到了什么程度?你在多大程度上跟随主流的意见?为什么你要这样做?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吗?或者这是以社群为中心进行思考的结果吗?

图12 人类总是通过非理性的滤镜来歪曲事实

再多说一些关于思维障碍的内容。上图为一张“滤镜图”。“自我中心主义病理学”和“社群中心主义病理学”位于图表中央,还有其他同义词,如“自私自利”“成见/偏见”“歪曲事实”“谬误思考”“合理化”“心理投射”,这些都是我们感知世界时所透过的不同滤镜。试想如果所有这些扭曲都发生在你的思考过程中,你还能看清现实吗?我们希望各位读者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这些滤镜的影响,坚定地过上理性的生活,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和以社群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何时会起作用,从而减少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图13 人类思维

上图是对思维障碍的扩展讨论。我们可以将思维方式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专注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们想要思维公正,实现自我发展;另一个分支专注于内在的非理性倾向,即以自我为中心和以社群中心的思维方式。如图13所示,内在的非理性倾向在很大程度上都发生在无意识层面,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则主要发生在意识知觉层面。但是,所有这些思维方式对于大脑来说都是合乎逻辑的。因此,如果你自认为采用了理性思维,而实际上正处于自私、自我认同、群体主义或群体认同的思维陷阱时,那你怎能真正改善你的思考呢?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与以社群为中心的本能倾向,并且这些倾向会阻碍我们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阻碍我们成为快乐的、能够为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人。

本文为《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作者之一琳达·埃尔德为该书所写的导读,略有删节,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刊载,标题为编者所拟。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著 林胜强、杜国平 等/译 郭佳宏/审校,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5月版

    责任编辑:顾明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