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商40年生存发展报告①|中国第一创富群体是怎样炼成的

澎湃新闻记者 胡宏伟 姚似璐
2018-12-21 09:40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编者按】

浙江是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先行地。

数以百万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商,无疑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第一主角。浙商生动而极富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大二公到产权清晰的民营经济这一决定中国改革成败的“三大率先突破”。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浙商改革开放40年的许多探索和突破,其价值与意义不仅是浙江的,更是中国的。

基于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共同组织研究、撰写并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浙商生存发展报告》。这也是澎湃新闻在改革开放史报道领域,第一次从观察者、记录者姿态,转身而为推动社会前行的介入者、助力者。

本组报道共6篇,以下为开篇。

2017年11月29日,在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浙商代表宣读《浙商宣言》。浙江新闻客户端 图

“中国第一商帮”浙商有了首份完整的改革开放40年生存发展的历史性调查报告。

12月21日,澎湃新闻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浙商生存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1979年1月1日前至2018年1月1日为起止点,以每十年为时间段,用一份主报告和三份市场主体样本近3万字的体量,在详尽的数据、图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企业生存周期、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类型变迁、企业家人的升级等方面,首次对浙商群体的历史性生存发展规律和状态作出清晰、全面、权威的总结。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更为复杂、更具挑战的深水区,浙江则处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时期。”《报告》发布方负责人表示,“浙商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群体。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中坚力量,梳理浙商改革开放40年沉浮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浙商40年生存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将为下一个40年中国改革方向及路径的进一步探索和突破提供基础性、可借鉴的样本价值。”

747家市场主体“活过”40年

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比作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那么将浙江称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在于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生力量率先在浙江生发,进而绽放中国。

浙江被誉为市场大省,遍地开花的专业市场孕育了难以计数的市场主体。图为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财富,千百万浙商以肯吃苦的“四千精神”和敢拼抢的创新精神,上演了浙江改革开放的精彩大戏。《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月1日,浙江共存续市场主体577.3万家,其中存活40年以上的有747家,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领域。

尽管1979年1月1日前成立的市场主体中,至今仍存活的个体户占比仅为个位数,但从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起成立、且至今仍存续的市场主体中,个体户的比重达到了38%;从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开始,个体户占比首次超过50%并持续至今,显现出浙江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微观市场主体的充沛活力。

根据《报告》,相较完整度过改革开放40年的少量市场主体,存活20年以上的明显有所增加,达12万家,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2%;存活10~20年的有82.6万家、5~10年的129.1万家;存活5年以下的数量再度陡然上升,达354万家,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61.2%。

地域分布上,生存40年以上的浙江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地区,分别占比26.8%和22.5%。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浙江中心城市也是所有续存区间段内市场主体最为集中之地,比重累计达46.7%。其中续存30~40年的部分,杭宁温比重合计为57.2%。

从各存续区间段细分看,存续4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中,杭州以26.8%的占比居首;存续30~40年段,温州的比重最大,达27.8%;宁波则在存续20~30年的市场主体中占比第一,为20.4%。

市场主体平均寿命为3至5年

以197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间注册成立并注吊销的市场主体为分析对象,《报告》同时得出了浙江市场主体死亡率的趋势规律:逐年下降,至第6年开始趋于平稳;5年累计消亡五成以上,仅近三成能存活10年以上。

《报告》披露,所有市场主体在第1年的死亡率为23.1%,在第2年的死亡率下降至9.9%,到第5年降至5.4%,第6年开始低于5%,此后逐年下降并趋于平稳。同时,随着市场主体存活年份的延长,其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具体表现为,市场主体存活1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为21.9%;而存活4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同比存活期3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反增0.2%;存活5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是9.3%;但当存活超过5年时,其在下一年的死亡概率开始快速降低,存活6年后的市场主体下一年死亡概率速降至5.5%,比存活5年后的市场主体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下降3.8个百分点。

在总结40年所有市场主体存活年限的基础上,《报告》测算出浙江注吊销市场主体的平均寿命为3.7年,其中金融业、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供应业的存活期相对较长,平均寿命为6~7年。

生存瓶颈期方面,大多数行业市场主体在6年左右,即死亡率快速下降后,第n年开始死亡率降速在1%以下,但各行业不尽相同。科研技术、信息软件技术等人才密集型行业和房地产业之类资金密集型行业的瓶颈期为第3年;制造业、居民修理服务、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性行业及租赁商务服务业、文娱体业的发展瓶颈期为第6年;批发零售业、交运仓储邮政业等抗风险能力较差的行业发展瓶颈期则为第7年。

注册资本越小,死亡率越高

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的要素除了行业性质还有注册资本。

根据《报告》,市场主体寿命相对注册资本规模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倒U型关系——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注吊销市场主体的平均寿命仅3.6年;注册资本50~100万元的平均寿命达4.5年;100~500万元的最高,有5.4年;500~2000万元的降至4.8年;2000万元以上的则为4.7年。

同时,数据显示,市场主体规模越大,其存活5年以上的市场主体总量占比相对更多。具体而言,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以上的注吊销市场主体中有37.5%存活了6年以上,而注册资本100万以下的占比则均低于30%。在不同规模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100~500万元的企业存活时间5年以上和10年以上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21%、16.6%,而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市场主体的相应占比仅为14.4%和7.3%。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40年累计的1300万家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为0~50万元的市场主体数量最多,为811万家,占总体的89%,但其死亡率也是不同规模市场主体间最高的。

《报告》显示,50万元以下市场主体的死亡率达到75.2%,是注册资本50~100万元区间(死亡率40.6%)的近2倍,是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死亡率20.8%)的近4倍。呈现出注册资本规模越小,其死亡率就越高的负相关关系。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